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处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企业,其商业信用供给水平更高,且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具有禀赋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受扶持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低,产业政策下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越明显。本文在丰富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发现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中介效应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基于融资结构的调节效应表明,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在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则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从融资结构角度为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3.
孔东民  李海洋  杨薇 《金融研究》2021,489(3):77-94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面临融资约束问题,使其不得不诉诸非正式制度(如商业信用)来缓解融资困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实施“精准滴灌”式的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成长尤为重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激励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有利于疏通小微企业通过正式制度(如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渠道。本文基于定向降准这一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评估贷款可得性对小微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正式制度对于非正式制度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即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上升以后,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第二,不同的模型设定与稳健性检验,均得到一致的结论。第三,贷款可得性提高对小微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因企业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本文研究为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之间的替代关系提供了来自中国小微企业的证据,有助于理解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史燕平  杨汀  庞家任 《金融研究》2021,490(4):73-91
本文对去产能政策和融资租赁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租赁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去产能政策推动了融资租赁规模的扩张,而融资租赁规模的扩张又反过来削弱了去产能政策的效果,但程度有限。进一步分析表明,去产能政策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推动了融资租赁的扩张:去产能政策限制了产能过剩企业从银行等主流融资渠道获得长期资金的能力,这一方面激发了这些企业对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强了银行通过融资租赁进行监管套利的动机。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发现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与金融体系相互协调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银行融资与企业融资两大市场均存在金融摩擦的条件下,经济转型时期的“投资潮涌”蕴含重要货币经济学含义。以货币政策调控行业过剩产能为例,本文为解释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对相关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经验证据显示:当不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在抵押能力信息传递上存在系统异质性时,货币政策具有显著产能调控功能,而调控作用的大小与企业产权结构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类型有关。通过融合“投资潮涌”与BGG理论,本文将BGG理论中的货币政策效应异质性从企业层面拓展至行业层面,进而揭示了传统非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转型经济背景下何以具有结构调控功能的理论机制。结论表明,进一步夯实金融市场微观基础,协同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至关重要。文章也为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分类调控政策思路,实现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操作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商业信用作为非正规金融制度的一种使用形式,在企业之间被广泛使用。本文分析商业信用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包括"融资效应"、"质量保障效应"、"竞争效应"和"强制性效应"。在此基础上,使用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ADL(1,1)动态回归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检验商业信用对企业生产效率的长、短期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商业信用可能通过负向的竞争效应和强制性效应抑制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长期中可能通过融资效应促进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作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产能过剩的治理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信贷配给的视角考察了产能过剩企业对信贷资源的挤占及其经济后果。论文研究发现,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获取显著降低了非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资金,即存在挤占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企业对非产能过剩企业信贷资源的挤占在政府干预越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低地区及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表现得更明显。最后,就经济后果而言,由于产能过剩企业的低效益,其对非产能过剩企业信贷资金的挤占,降低了非产能过剩企业的经营业绩,并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8.
将企业创新策略细分为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考察创新策略影响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不考虑融资环境及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条件下,创新策略通过客户的风险规避效应正向影响商业信用供给,企业因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弱化商业信用供给,高金融发展地区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公司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少,地区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显著降低实质性创新与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毛其淋  杨晓冬 《金融研究》2022,505(7):38-56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深层次难题,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研究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开放有效提升了同行业内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出口扩张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外资开放影响内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渠道。外资开放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大,并且地区制度环境增强了外资开放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此外,内资企业除了获得行业内外资进入的水平溢出效应之外,还分别从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外资进入中获得正向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产能利用率。最后,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发现外资开放通过资源再配置渠道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进一步检验显示,外资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市场份额从落后产能企业向相对优势产能企业的再配置,另一方面促进了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进而提高了资源再配置效率并促进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本文从外资开放政策视角探究了产能过剩问题,对新常态下破解产能过剩困境、实现“去产能”政策目标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银行信贷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业信用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对影响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在金融中介或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山东1683家企业及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特质、银行信用、行业、经济类型等因素的关系.回归结果验证了影响商业信用的一般结论,证实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替代性是一种常态,而互补性与外在条件有关.本文还证实了中小型企业承受着来自银行和商业的双重信用配给,并分析了造成商业信用配给的主要原因,而缓解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转换机制是弱化商业信用配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资本市场情境进行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经济后果研究,将研究场景拓展至商品市场中企业供应链层面,考察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否影响供应链伙伴的商业信用政策制定,进而反映到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也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只在市场地位较低、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存在.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证实,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家》2013,(11):13-14
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信贷指导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对未取得合法手续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放贷、发债、上市融资。依法保护金融债权。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剩产能、转型转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市场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机理入手,解释了为什么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解释了为什么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上存在短期和长期之间的冲突问题.通过剖析产能过剩的短期成因和长期体制性因素,推论出二者的叠加效应使得产能过剩问题愈加突出,也使得过剩产能的调控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因此,必须创新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思路.对此,本文系统的提出了一揽子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海林  刘岩  李慧 《投资研究》2023,(6):142-160
本文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国有股东治理的视角,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非国有股东治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管理费用率低和非效率投资低的国企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显著提升管理费用率高和非效率投资高的国企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这表明当国企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时,非国有股东治理效果越显著,混合所有制改革越能够提升国企的商业信用融资。  相似文献   

16.
企业商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融资渠道,以我国证券市场2007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系统地检验了财务舞弊如何作用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行为,并分别检验了客户(买方)与供应商(卖方)集中度对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被查处存在财务舞弊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额下降的可能性更大,并且这一监管处罚行为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变化额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上述理论关系只在客户(买方)集中度较高或供应商(卖方)集中度较高的情形下存在;(3)内部控制以及分析师关注是缓解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负相关关系的重要机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财务舞弊披露的信号机制能够促使供应商与客户合理地判断舞弊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适时地减少商业信用供给以缓解各自的营运风险,但这一经济决策受到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财务舞弊经济后果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制研究,为供应链参与企业“共同治理”提供了崭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时代金融》2019,(6):92-93
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颁布,标志着我国去产能政策的正式开展。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2010-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考察了去产能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去产能政策激提高了企业的发明专利产出,其增加幅度高达21.9%;进一步发现,政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更加明显。本文为评估去产能政策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于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新厘清了产能过剩的内涵,发现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产能过剩更为合理且产能过剩程度也相对较轻;理论上企业出于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会保持适度的产能过剩。理解中国的产能过剩需结合政府、市场和行业特征综合分析,产能过剩行业既受到政府管制、又允许市场竞争的行业特征,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政策执行方面激励不相容的特点是理解中国长期产能过剩的关键;最后本文从产能过剩的统计、理解、产业政策方面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二华 《时代金融》2012,(24):212-213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猛,产量屡创新高,目前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头号,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能过剩、对外依存度很高、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信用危机。在次背景下,本文将结合钢贸企业融资的实际,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钢贸企业融资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二华 《云南金融》2012,(8X):212-213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猛,产量屡创新高,目前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头号,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能过剩、对外依存度很高、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信用危机。在次背景下,本文将结合钢贸企业融资的实际,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钢贸企业融资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