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方法,对2001到2010年我国的四大区域的和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各个区域和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研究结果很明显,我国各个区域内的积极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现在的协调水平已经很高。大体上看来,我国我国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略低,东北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有上升趋势,只有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在我国的各个省市中,大部分的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现上升趋势,只有少数省市呈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传统总体差异分析及空间自相关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引入核心-边缘模型对各区域不同财政收支结构对区域经济关系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与演绎,并利用VAR模型就财政支出结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保障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要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而且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差距会越大;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发展无显著影响;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政府应根据本辖区的自身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的一个特点,也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更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财税金融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调节和引导的作用,发达国家政府实施的以财税、金融政策为主的区域经济政策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汪鸣 《中外物流》2008,(3):45-48
“十七大”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总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强调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既确立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又明确了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6.
鲁东亮 《活力》2004,(11):158-15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实现这一决策,必须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当前我国对区域经济协凋发展所作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地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其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持续扩大或发展持续不平衡都将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增强,影响区域旅游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以生态位态势为研究视角,在对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以及生态位态势与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在中央政府、地方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改变我国生产力极不均衡的局面,迅速发展东部地区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展现出了我国区域发展的特色。在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模式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并达到体现承前启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协调发展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和十五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统筹区域发展”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目标和任务之一,这表明中央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中西部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财政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经  相似文献   

10.
刘宇航 《价值工程》2010,29(34):119-120
本文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商品市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入手,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商品市场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分析了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商品市场发展互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解决困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把全球的经济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串联起来,既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为顺应利益交融趋势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我国通过助力西部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动力。“一带一路”以共同利益为着力点,以实现经济共同发展为目标,是利益共同体理念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需要正确义利观的引领,为沿线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夯实思想之基。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辨析、判断标准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条件下,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上关联互动和正向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判断标准是区际经济联系趋于紧密、各个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是:分别用Moran s...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与之相随的另一面则是地区差距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控制区域差距扩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主要来自在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政府政策的选择。区域财税金融政策是针对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领域进行调节与引导,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刺激和帮助落后地区快速发展。文章通过述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战略布局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评价财税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背景,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湖南省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专业设置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实践要求的不协调现象。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12—2016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中,生态指数明显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整体的协调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东北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逐渐下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缓慢上升。因此,应加大对东北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强东部地区对其他三大区域的提升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概念认识上仍有分歧,评价研究欠深入,对策研究不系统,机制研究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对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存在泛化,与区域发展、区内发展、可持续发展相混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需要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连片特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湘西地区是这一区域的典型。基于系统科学的视角分析,区域系统开放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子系统的竞争与协同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超循环是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部实现途径。推进湘西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市场协调发展模式——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建设模式——基础设施区域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8.
黄国华 《经济界》2010,(5):90-93
马克思的平衡布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应遵循既发挥市场机制的驱动和基础性作用、又发挥政策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原则,有效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措施的完善与创新:确定合适的增长点,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强宏观调控,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立法、完善机构设置等方面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利益,积极发展跨区域联动与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强化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公共生产与服务的区域均等化,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9.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差距拉大—逐渐缩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维持不变的过程,逐步趋于收敛,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要素使用和制度因素的地区异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放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宏观区域政策和区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吴净 《企业活力》2013,(6):13-18
区域内及区际间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难题。我国当前的区域差距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在不平衡发展中不断追求相对平衡和协调的动态过程,应积极创造条件遏制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应以坚持效率优先与追求适度公平为基本前提,探索我国宏观区域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恰当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相互协调性;应以城市化道路的理性选择为基本动力,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以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