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经营经验不足,监管缺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很多风险隐患,整个金融业的监管依然扮演着消防警察的角色,缺少对金融业较为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构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体系,很有必要在借鉴国外先进制度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各自的风险监管指标进行甄选和整合,从而提炼出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指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混业经营奠定了基础。众多金融机构和产业集团通过集团控股公司形式设立子公司,开展跨行业经营与竞争。这种状况与我国目前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形成矛盾,在监管上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而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不但涉及金融业整体有序竞争和持续纵深发展问题,而且涉及对金融业风险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表现形态及监管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格局下 ,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是有效突破法律禁区 ,实现金融业多元化经营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从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构建、存在的风险、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金融当局的外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春艳  马悦 《西部论丛》2006,(12):62-63
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在金融业务管理上独具优势,代表了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受到了业界的一致推崇。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比较好地处理金融业的分业与混业关系,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具有混业经营的管理模式,相对于现行的单金融业务的组织模式而言,则更具有组织管理模式比较效益的优越性。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业务创新有机结合的产物。金融控股公司除了金融业务的特殊性之外,在本质上与一般的控股公司并无多大差异,因而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是以一般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全球化以及金融创新的深化,综合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面对一业为主综合经营形式出现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何在坚持“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应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难题,主监管制度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金融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不断涌现。2002年12月5日.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CITIC Holding)正式挂牌运营,该公司的成立开创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先河。从此之后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蓬勃发展.迅速兴起。然而,由于我国监管体制的滞后,致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与特殊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新的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的转变就显得十分迫切,且意义深远。因此,本文将在分析国际上金融业综合监管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桑榕 《亚太经济》2008,(3):33-37
本文对金融防火墙的含义、具体作用及其在美国的发展演变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我国未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将采取控股公司这一组织模式,因此借鉴美国金融防火墙的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措施,对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稳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综合经营组织模式具有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财务并表等特点,金融市场中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外部风险,同时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关联交易、财务杠杆过高等风险.为降低金融业的整体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审慎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从金融控股公司的宏观审慎管理出发,重点讨论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披露现状,...  相似文献   

9.
赵琳 《北方经济》2008,(20):82-83
我国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己难以适应混业经营的世界大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迈向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本文比较了世界各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行模式,分析其优劣,结合目前我国金融业经营现状与困境,得到结论:我国现阶段应建立以银行业为主体的纯粹性的金融控股公司,努力培养银行、证券、保险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多元化合作经营,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浪潮中,国外金融业经营模式由分业经营逐步向综合经营转变,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通过综合经营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一些非金融企业甚至民营企业通过投资控股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实践表明,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成是市场竞争、金融创新及金融业综合经营等因素共同推动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中,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监管难度比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低,而经营效率比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高,同时兼顾我国实际,本应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但是目前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初期,应以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为辅,并逐渐过渡到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现代金融业最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巨大抗风险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业并没有出现上世纪大萧条的分业经营,许多业务单一的金融机构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兼并与重组,一大批新金融航母开始出现。实际上,金融业经营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它与宏观经济、技术进步等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社会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演进路径的梳理,重新认识到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之间选择的重要性,可以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菁华  茅宁 《南方经济》2019,38(8):114-130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企业成长有重要意义。宗教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和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行为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宗教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影响近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相关领域展开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首先,明晰了宗教的内涵及测量方法,并阐述了宗教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其次,从企业风险承担的三个维度展开,分别探讨了宗教对企业伦理风险、公司治理风险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未来研究框架。文章对理解宗教与企业规避潜在风险、完善治理结构以及优化风险性决策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烜  莫宏敏  张勇 《科技和产业》2017,(12):131-135
企业对自身财务风险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年我国上市ST(Special Treatment)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析。首先,对财务数据进行预处理,运用关联规则,挖掘出隐藏在财务指标中的规则,最后选取具有较高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析预警。实证分析表明:当上市公司财务出现危机时,总是存在一些集中出现的财务指标,它们的波动对企业财务风险有直接影响。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防范。  相似文献   

15.
雷珊 《科技和产业》2023,23(5):63-67
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不同形式的金融风险,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挑战。基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为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治理问题,可以从政府与市场、政府自身及政府与社会3个层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信息技术水平与安全因素导致了治理的信息和时机差,需要政府加强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经验因素导致了治理的层级差,需要政府科学划分央地权责;风险意识及信用水平因素导致了治理的规模差,需要政府建立风险评级体系和征信体系。这是金融学和管理学相融合的新的研究范式,在政府治理维度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治理策略的深入探究将会有效推进互联网金融治理。  相似文献   

16.
沈丽  张影  李文君  刘媛 《南方经济》2019,38(9):1-18
文章基于我国2005至2016年的分省数据,采用SMR和基尼系数法刻画了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样化空间关联模式,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从经济四部门视角验证了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从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来看,在时间维度上,大部分省份仍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在空间维度上,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风险地区内差异较大,中部较小,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风险的地区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小;区域内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是导致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主要原因,且区域间的风险外溢效应加大了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冲击作用。因此,国家防控金融风险要切中要害,从区域金融风险的源头抓起,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防止区域内外驱动机制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放大作用,避免决策偏误。  相似文献   

17.
赖红  孙绍荣  孙娜 《科技和产业》2021,21(4):145-149
通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对发现企业面对的风险、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研究,采用Python爬虫获取金融科技上市企业数据及不同种类的风险事件的数据,再进行数据分析和金融科技与企业风险相关性研究.通过数据集对模型的验证,得出模型的正确率为0.834.结果表明:企业刚进入金融科技业务模块,提高了企业效率,降低了企业风险,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的逐步深入,金融科技在企业中占比越来越多时,企业风险随之变高;同时,企业地区经营范围和企业年限带来的风险容易组合出现,企业规模和高管薪酬造成的风险容易组合出现,企业年限、企业利润和企业高管薪酬带来的风险容易组合出现,要特别注意企业年限和高管薪酬,原因在于容易与别的因素组合带来风险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翟淑萍  缪晴  甦叶 《南方经济》2022,41(12):42-59
文章以2009—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抱团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抱团可以降低企业违约风险。影响机理的检验证实,机构投资者抱团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经营风险对企业违约风险产生影响。进一步从信息、资源和风险的视角探讨两者关系的异质性发现,机构投资者抱团对企业违约风险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资源获取较难和风险较高的样本中。文章的发现有助于深化机构投资者抱团的经济后果与企业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进一步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制度设计、持续优化公司的内外部治理结构,防范化解企业违约风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to the forefront the need for companies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ir risks. In this regard, one approach that has gained prominence i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 Important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link between ERM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process. This link is critical, because it is imperative that financial reporting adequately depicts the financial status (e.g., valuations, estimates) and associated risks of a company as revealed by ERM. Additionally, from an auditing perspective, ERM affects the risks of misstatement, which should impact audit planning. Accordingl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xperiences of audit partners, CFOs, and audit committee (AC) members (“the governance triad”) on the link between ERM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process. To determine whether members of the governance triad focus on monitoring, strategy, or both, we also examine their definition of and experiences with ERM with respect to agency and/or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conduct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experienced individuals that form the governance triads from 11 public companies. There are three major findings from our study. First, importantly, all three types of participants see a strong link between ERM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process. Second, despite recognition of the broad nature of ERM, the predominant experiences of the actual roles played by triad members center on agency theory, while resource dependence may be relatively underemphasized by all triad members. Finally, CFOs and AC members indicate that auditors may be especially underutilizing ERM in the audit process, suggesting an “expectations gap.”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和与世界其他经济体联系的紧密,我国未来可能受到外部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为此,我国应采用衍生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本文研究了我国可能在衍生市场出现的风险,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规避可能出现风险的办法和对衍生市场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