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外汇管理》2005,(1):41-41
基于控制和规避风险目的的需要,金融衍生产品从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出来,目前中国企业对此的需求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发展迅猛,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组合方式不断翻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一方而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银行扩大了赢利空间。衔生产因其产品结构的相对复杂性和创新性,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因此.包括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始越来越重视衍生产品业务的发展,市场交易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3.
一是重视金融产品创新。7月21日以前,各行的外汇金融衍生产品主要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8月2日央行允许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人民币与外币间的掉期业务后,银行应尽快推出以人民币为基准货币的金融衍生产品。各行原有的外汇衍生产品一般要通过美元做一个汇率转换,增加企业成本。通过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一方面满足企业锁定汇率风险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能充分反映市场上人民币供求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发端于汇率风险的出现。对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渐进改革培养了其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而衍生产品则成为企业进行汇率避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进出口企业培育了中国最初的衍生品市场。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诞生与发展的路径相似,真实的避险需求催生了国内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有效管理的基础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度量和评价衍生交易风险。在开展衍生产品交易前,要详细分析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选用有效的风险测量方法,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它规避风险的同时,也会增加风险的形成,比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其危害性就很大。鉴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及其信用风险的成因,可从四个方面防范和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一是提高市场参与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二是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三是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转移信用风险;四是加强信用风险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7.
杜波 《西安金融》2011,(6):74-75
金融衍生产品因其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已成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境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还不尽完善,交易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及个人日益增长的投资避险需求,逐步有序地放开跨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已是大势所趋。鉴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同时,尽快完善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标  周长富 《金融纵横》2013,(11):58-64
随着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美国金融危机和"伦敦鲸"事件的爆发,揭示了信用衍生品的自我扩张机制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会不断累积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必要性,提出信用衍生产品发展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而且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针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高风险特性,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需要从机制和原理出发,借鉴国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经验,在发展过程中应以利率类简单的产品体系为主,避免产品链条过长、产品结构过于复杂而形成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建设产品结构体系、加强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完善市场环境,推动其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2年美国芝加哥国际商品交易所推出包括英镑、法国法郎、日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以来,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交易品种迅速增加,据国际金融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衍生产品已高达1200多种,这些衍生产品在原生金融产品基础上组合再组合,衍生再衍生,形成了全球巨大的衍生产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0.
董浩 《中国金融家》2004,(1):100-102
银行信贷员总是不断地向公司财务人员强调,应当运用信用衍生产品来规避风险。但调查表明,公司财务部门并不热衷于使用信用衍生产品,并且似乎将来也不打算这样去做。这一认知上的巨大分歧到底由何而来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嘉峪关市的银行企业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的状况及特点,分析指出银行企业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存在参与银行企业少、交易量不大、专业人才不足、方向把握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丰富产品扩大业务量、增加交易主体提升使用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指导精准研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比较缓慢,这与我们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习惯上大家认为,金融衍生产品蕴含着大量风险.因此对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慎之又慎。其实,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产生的风险通常不是由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导致的.而是由参加交易的机构错误的市场交易行为造成的,其深层的原因是这些机构往往具有不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衍生产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衍生产品正负面影响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业发展衍生产品应防范和降低风险,认为应从国内外从事衍生产品失败的案例中吸取教训,相应对如何尽可能防范衍生产品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投资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如果不能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的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无论时一个国家经济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那么在经历过金融海啸后,中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银行要继续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应该如何控制其风险,又如何实现营销模式创新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步伐逐步加快,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占比和风险也日益加大,面对股票、期权等一系列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非常需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会计核算理论来指导、规范各项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本文在此对传统会计理论与IASC会计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金融衍生产品会计的作用,并提出加快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会计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市场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维持市场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协调平衡,是推动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能因为次贷相关产品出现问题,而对金融衍生产品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当前应在严格规范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相对简单、集中监管的交易所衍生产品,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基础金融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衍生产品交易合约被认定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风险。一般而言,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8.
唐路军 《金卡工程》2009,13(3):195-195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引发了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定价资产组合管理的变革并将对金融市场的结构和效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在促进风险转嫁和分散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对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巴林银行在衍生交易损失数亿英镑而破产,交易主管里森也因此锒铛入狱;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巨额亏损而遭破产重组。2000年以来.国内以外汇结构性存款为主导的外汇理财产品不断推出,因其高收益性.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衍生产品给大众这样的印象:它是一种投资产品.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十分复杂,风险难以控制。事实上衍生产品的发展源自规避风险,它是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0.
权威导读《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陆续出台业务指引。衍生产品及其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30年代席卷荷兰和英格兰的郁金香球茎期权交易,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衍生产品好比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可以成为交易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即通过开展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转移风险,保值获利;但另一方面,若认识不足贸然参与或过度投机,则有可能给交易带来严重亏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