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以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稳定性和独立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通过联立方程控制内生性,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大机构投资者和小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负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但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负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小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正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小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相互关系研究,认识到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影响盈余管理,当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时,真实盈余管理相应增加,而应计盈余管理则逐渐减少;在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公司采用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降低了公司过去会计报告盈余与将来会计报告盈余的可比性,甚至影响公司与同类公司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从而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2005-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7243个观测值为样本,从CFO的性别、年龄、专业资格认证及学历等特征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CFO的年龄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CFO更为倾向采取稳健、谨慎的财务政策;女性CFO的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低于男性CFO的上市公司;CFO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越高,发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少。本文的研究结论为CFO特征影响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特征和盈余质量——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怒涛  沈中华  刘孟晖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76-81,84
文章通过考察盈余反映系数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质量越高;独立董事比例在《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推出前后表现迥异,推出前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而推出后则呈现正相关走势,但回归系数估计值不显著;研究还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同由一人兼任时对应的盈余反映系数更高;而董事会活动的频数则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考察盈余反映系数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质量越高;独立董事比例在《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推出前后表现迥异,推出前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而推出后则呈现正相关走势,但回归系数估计值不显著;研究还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同由一人兼任时对应的盈余反映系数更高;而董事会活动的频数则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洪碧月 《中国经贸》2014,(16):79-79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盈余管理又有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之分。本文将重点讨论管理者如何在这两种方式中进行抉择,在什么情况下管理者会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何时又会较多的使用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企业的7 921个观测值为样本,对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发现,在股权持续高估前期,管理层选择调增利润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且分析师跟进对管理层的上述行为扮演着过度压力提供者角色。而在股权持续高估期间,管理层选择调减利润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将股价回归至内在价值,以免自身和企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分析师对管理层的上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采取监督行为,但监督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6201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变更会导致怎样的盈余管理发生。研究结果显示:在CEO变更当年,企业倾向于采用应计项目负向盈余管理;在CEO变更后的一至二年内,企业倾向于运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正向盈余管理,这源于新上任的CEO急于通过盈余管理调节来增加企业的会计盈余,从而粉饰自己上任后的经营业绩并向高层领导者展示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文雷  姜萍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82-87
文章选取了我国2003年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为样本,对其反映盈余管理程度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测度。同时从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14个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的解释变量,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研究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的概念框架,以探讨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诱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4~2008年数据为样本,检验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改变情况,重点分析上市公司在危机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危机对应计质量的内在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爆发,造成公司盈余普遍下降,管理层存在更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实证结果表明,相比危机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应计质量有显著下降。可能的解释有:为实现短期利益最大化而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以及利用危机进行"洗大澡"。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盈余管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以及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同主板和中小板相同,IPO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此外,高声誉会计师事务审计的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声誉组;高审计费用组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审计费用组,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而得出,在创业板市场,会计事务所声誉和审计费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深市2003—2011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的监督效力,实证检验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袁明:独立董事中财务专家比例越高,越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其中高级会计师相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能够更显著地发挥监督作用;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工作地点与上市公司地点一致性,减弱了其对盈余管理的监督效力;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能够保持相应的独立性,监督上市公司向外界报告更为真实的财务信息;在合理的激励下,津贴越高,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越有可能为了维护良好的声誉而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发达国家,CFO与CEO拥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负有监督CEO的责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研究我国CF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比较CFO与CE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发现: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变弱;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对盈余管理抑制的程度显著小于CEO。这表明,正式实施股权激励会诱发盈余管理行为,其它类型的CFO持股则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并且CFO股权激励的积极治理效应显著小于CEO。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关于盈余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的主要脉络进行全面回顾,并总结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综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基于“契约磨擦”与“沟通阻滞”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内在机理;(2)分别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总结了关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3)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频率分布模型三种盈余管理检验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以2009-2014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细分央企、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随着内部控制质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内部控制在机构投资者负向影响真实盈余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强了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内部控制在央企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机构投资者在央企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具有通过调整异常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使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运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都具有较高的异常应计利润,而配股后运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趋于下降,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股票长期收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由于没有能够及时“看穿”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暂时高估了股票价值,从而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误导。  相似文献   

17.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视角比较不同盈余操控方式对IPO后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板公司IPO前后同时实施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种盈余操控行为。其中真实盈余管理是IPO后企业业绩下滑的深层次原因,且不同盈余操控方式对IPO后3年业绩影响具有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主板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证研究了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将三者放入同一研究体系中研究了高管薪酬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管薪酬的提高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另外,高管薪酬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孙翯 《科学决策》2010,(5):35-43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是否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对可操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较为明显,但未发现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