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正式挂牌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要在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该文提出,加强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成为当前重大课题,是实现"先行先试"目标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主要有以下五大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法制保障等。连云港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借鉴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以制度创新推进自由港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目前,全国申建自贸区之势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省市区(含计划单列市)超过了30个,其中,14个省市区的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务院.笔者认为当前应对自贸区申报“适度降温”,从战略层面统筹考虑未来全国自贸区的试验内容、整体布局、申报条件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刊》2013,(Z5):67-68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终于在今年9月29日正式挂牌,自贸区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方式发展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以及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是个重大制度创新,其潜在意义堪比当年深圳特区的建立。但是,潜力巨大是一方面,而如何使潜力释放转化为实际影响则是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球贸易加剧、国内改革遇到深水期及国内金融体系僵化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给全国尤其江苏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我们应很好的对接上海自贸区,取得更大的溢出效应。一、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历史使命1.贸易更加便利。我国各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已有约110个,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即"先申报、后入区"的海关监管模式。上海自贸区将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在自由贸易区实现"境内关  相似文献   

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无疑是要在改革中接轨国际制度规则、法律规范、政府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率先实践,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适合推广的新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契机,加速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刊》2013,(Z5):63-63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8.
正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申报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广东省上报的"粤港澳自由贸易试验区",名字叫粤港澳,但实际没有把港澳都包括进来。这个园区将来跟上海自贸区的作用要有所区别。中央确定了自贸区要能够可复制、可推广。粤港澳自贸区将来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具体方案还在研究当中。发改委将在考虑区位特点、试验重点、基础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从全国改革开放实际需要出发,来研究设立广东自由贸易园区的问题。加快粤港澳自贸区和南沙、前海、横琴新区建设,把"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作为南沙、前海、横琴三个新区建设的主攻方向,促进区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和"龙头"。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改革,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文章客观地评价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济绩效,为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完善和复制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来看是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但更多的是贸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创造效率。如何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更好地为国家利益、进而在破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性课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选择是适应形势需要的结果。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保障,特别是在海关程序等领域,信息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上海自贸区通过扩大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先试,推进贸易制度的开放和改革,为贸易自由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贸易加剧、国内改革遇到深水期及国内金融体系僵化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给全国尤其江苏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我们应很好的对接上海自贸区.取得更大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适时设立上海自贸区,是面对全球贸易格局改变采取的积极对策,更是“以开放促改革”国家战略的新试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旨在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机制,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要通过借鉴国外传统自贸区经验,结合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特色,趋利避害,从而探索适合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商周刊》2013,(17):16-18
1979年的春天,"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如今,30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大船驶到了深水区,改革的春风再次吹到上海。今年3月,李克强前往上海考察,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开宗明义,随后7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肩负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任,要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无疑是其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2014,(7):35-36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首个中国自由贸易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这片土地正被寄予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支点的厚望。然而,“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的梦想终究还要回归现实,自贸区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园区建立伊始,借鉴世界现有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参考主流杂志的白贸区评比标准,对于制定好上海自贸区的游戏规则,赢得全球跨国公司的认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愿上海白贸区能在下一轮的评比中名列前茅,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引领全国自贸区欣欣向荣地发展,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6.
自由贸易试验区要避免“画地为牢”,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与各方面的联动关系。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联动关系包括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功能园区,与香港和澳门两个自由港,以及与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联动。在与周边城市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联动发展中,应强调平台之间的联动,利用“飞地”模式推进跨区域产业联动;在与香港、澳门自由港的联动发展中,应注重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探索建设粤港澳单一自贸区;在与RCEP成员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联动发展中,要对标CPTPP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加强与相关国家自贸区、工业园区之间的联动,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相似文献   

17.
崔博 《经济月刊》2013,(11):104-107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经济》将继续跟踪上海自贸区建设,在见证其成长精彩瞬间的同时。为读者解读最新政策,并初步探讨上海自贸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主要有以下五大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法制保障等。连云港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借鉴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以制度创新推进自由港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9.
崔博 《经济》2013,(11)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经济》将继续跟踪上海自贸区建设,在见证其成长精彩瞬间的同时,为读者解读最新政策,并初步探讨上海自贸区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刘夷 《经济月刊》2014,(4):14-16
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一路承载着期望、质疑,取得了成绩,却也在制度红利地释放上被人评价为“不太给力”,同时出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实施过程中效力也大打折扣。那么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本意”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