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员工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备受关注,其与高管股权激励的互动效应则一直是有待突破的迷雾。本文以2006-2017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预期作用并不确定,不过员工股权激励充当了有效的补救角色,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有效期较长、员工搭便车程度较低、激励员工人数较多以及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的条件下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并充分发挥员工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提供了明确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9-2017年我国沪深A股130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突破了激励对象仅为公司高管的局限,并根据企业的产权特性进行异质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高管激励相比,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且核心员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贡献更大;另外,非国有企业采取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措施比国有企业更有效.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核心员工这一激励对象,加强股权激励的力度,并对高管和核心员工设置差异性的激励方式,促使不同岗位的员工各司其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展金融活动,其经济后果广受关注。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持有短期金融资产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2)影响机制检验显示,股权激励会显著弱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经济效果抑制效应更加显著。研究成果对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股权激励作为企业激励核心员工的长期性制度安排,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及影响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通过对2006—202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融资约束、风险承担作为中介变量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与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相比,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更为显著;融资约束和风险承担在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创新中起遮掩作用,阻碍了企业创新。以上研究结论对企业用好股权激励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和选择创新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汝俊 《财政监督》2014,(10):47-50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企业创新时,既可能出现财政补贴分配前的逆向选择问题,也可能出现财政补贴分配后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认为,“表里相济”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即财政补贴政策作为一种激励企业创新的外部机制,必须有企业内部机制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当企业内部存在股权激励以及股权激励在高管激励结构中的比重较高时,财政补贴更能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这些结果在排除反向因果关系、样本选择偏误后依然成立。本文最后从创新产出、人才集聚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企业价值等方面,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作为财政补贴协同机制所产生的积极后果,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财政补贴能起到实质性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能够促使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励经营者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公司,在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留住企业核心人才。本文从股权激励降低高管离职率角度出发,以万科第三次股权激励为例,分析万科在此次股权激励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发挥股权激励作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6,(11)
合理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对约束经理层的自利和短视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达到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并未显著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层权力,增加了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抑制股权激励带来的负面效应,通过股权激励机制从激励和监督两方面完整实现委托代理机制带来的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是为了缓解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2016年股权激励新规推行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医药生物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企业进入医药生物行业的门槛高,医药生物公司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人力资本显得尤为珍贵,医药生物行业公司之间的竞争会导致公司高管和技术人才在行业间流动,所以医药生物公司应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激励高管、关键员工留在公司,吸引外部优秀管理人才为公司创造价值.研究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对完善股权激励制度、优化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制度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但也有缺陷。本文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制度、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股权激励方式、股权激励方案有效期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确实会导致高管盈余管理行为,激励强度、激励模式、管理层持股和方案有效期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和反收购措施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方式.文章以2006—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股权激励、反收购条款和企业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中,考察两种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但反收购条款负向调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情景分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股权激励的创新效果相对稳定,但反收购条款的负向调节作用明显受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低、股权分散程度低及高管风险偏好程度低的企业中.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理解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及反收购条款的公司治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包括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的上市高科技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创新产出,且创新产出与激励比例显著正相关。经区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模式的要素研究发现:激励差距与模式无关,差距越大越能促进创新产出;授予范围在两种模式下作用相反,范围较大(较小)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更能促进创新产出;以及只在股票期权模式下得到,有效期较长更能促进创新产出,特别是发明专利;业绩考核较为严格更能促进创新产出,但过于严格会抑制创新。本文结论为上市高科技公司实施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及要素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侯芸芸 《财会学习》2016,(6):202-203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激励管理层的工具在西方国家广泛实践并得到认可。2006年我国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有利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很多企业开始考虑采用这种激励方式,希望能够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代理成本的最小化。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和实施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钟金伶 《会计师》2021,(14):11-12
股权激励视角下构建企业核心人才激励机制,能够强化激励效果,有助于提升核心人才工作积极性,减少其流失率,为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提供动力,因此,应加强相关研究投入,基于股权激励视角,建立并实施科学可行的企业核心人才激励机制.本文基于股权激励与企业核心人才激励的特点,分析股权激励在企业核心人才激励方面的重要性,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策略,为股权激励视角下企业核心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是缓解现代股份制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企高管的股权激励问题尤为重要。对此,本文结合现实与政策背景,研究2005~2018年中国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逐渐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会推动企业综合绩效的提高;2.在目前两种常见的股权激励方式中,股票期权有利于实现企业绩效的可持续增长,而限制性股票由于具有惩罚性特征,会对企业绩效长期增长形成限制。这表明,引导和支持更多国有企业引入长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6,(7)
股权激励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机制,其实施效应仍未得到一致认定,本文针对股权激励效应的主要表现和应用约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将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进行整合,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治理结构的作用;但外部依赖竞争性市场和内部依赖治理机制对股权激励效用的发挥起到了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郝项超  梁琪 《金融研究》2022,501(3):171-188
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对部分非高管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但设定激励对象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关注。本文从公平理论视角分析我国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并依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有效性假说与不公平假说。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非激励员工因薪酬不公平而产生的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具体而言,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及激励与非激励员工收入差距小的上市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公司;而在非高管员工覆盖比例较高的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存在。因此适当提高员工股权激励覆盖的范围可以减少激励员工与非激励员工之间因激励错配导致的薪酬不公平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创新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