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景华 《税务研究》2022,(10):100-104
我国国情税情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税收营商环境评估中国化。因“世行对标”与“中国特色”的关系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中国税收营商评估实践面临一些问题。既要重点关注世界银行税收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变化,加强与其指标的对接,规范评估机制,更要构建国际可比、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探索税收营商环境评估和建设的“中国化道路”,促进税收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2.
韩霞  于秋漫 《税务研究》2022,(12):74-80
目前,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十分显著,但税收营商环境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本文结合世界银行税收营商环境评价开展聚类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借以直观地了解中国纳税环境变迁以及市场主体在税收合规成本和税收负担方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税收营商环境与其他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借鉴其他经济体税收实践经验,从税收治理、税制改革等方面就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税收营商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在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采用的税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影响税收营商环境的关键因素和企业发展根本诉求出发,梳理归纳得出税收营商环境评价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包括税制质量、税务行政效能、税法遵从度、税务司法效能、纳税便利度和总税费负担率6个一级指标和税制公平、税制效率等23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税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更好促进我国营商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厚明 《银行家》2020,(4):81-84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得分与排名进步明显,但在制造业领域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税收负担重和行政审批程序冗长繁杂等问题。为继续提高我国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排名,并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加快金融业改革创新步伐、精简审批流程和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从2003年起,世界银行通过对全球一百多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横向比较,先后发布了16期《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营商法治环境建设实践与未来走向的理性视角,结合营商环境评价与法治评价的跨学科研究方法,采用融合顶层设计、评价方法与标准、评价框架在内的体系性思路,兼顾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双重需求,从宏观层面搭建涵盖营商法制环境、政企互动环境、司法能动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在内的营商法治环境评价框架,围绕共识化、可量化、可回溯和企业主体化的指标设计原则,构建营商法治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对微观层面的指标择取逻辑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6.
一流的税收营商环境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但是,单纯地将其理解为降低纳税成本却会走向“放松管制的偏见”。本文以生态系统的视角将税收营商环境视作企业外部生态系统的涉税部分,得出税收营商环境是征纳双方共建共治的成果。据此,本文构建了税收营商环境的MIMIC模型,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的方法,评估了各区域的税收营商环境及其时空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税收营商环境受涉税生态系统的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税制结构、税收分成、税务中介、税务稽查、纳税诚信、经济发展和法治水平的优化均能改善地区的税收营商环境;2000—2019年中国税收营商环境实现了普遍提升,税收营商环境的地区间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等级税收营商环境的地区更倾向于改变,但是这种概率会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天骄  李成 《财政研究》2021,(9):85-101
企业税收不确定性是通过测度企业税收负担的波动,从微观视角考察企业税收风险的度量指标,反映了微观主体在现行税收政策和制度下的纳税遵从成本.本文结合我国营商环境改革的背景,重点研究营商环境优化是否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收不确定性.以2009-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能够降低企业税收不确定性.此外,本文还重点考察了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营商环境对企业税收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差异.本研究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制定差异化的税收战略,降低企业税 收不确定性、缓解企业税收风险,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评价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于淳及 《会计师》2021,(12):118-119
税收营商环境是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衡量标准之一,是巩固区域经济发展稳定、构建科学规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税制改革是地方税务服务机构加快自身职能转型、满足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提供关心的服务内容并提升服务质量的内在发展需要.本文围绕税收管理及税收营商环境构建的现实作用展开探讨,对税收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方法、基本路径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地方征管部门构建完善的税收营商环境、加快职能转型、实现科学征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升,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综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税务营商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小组将企业一年中的纳税税目、纳税时间(小时/年)、税收负担(税费额/税前利润)等指标作为标准评估各国(地区)的税务营商环境,并以上述三项指标的简单加权值作为排名依据。然而受指标涉及范围有限、企业假定前提过多、采集对象范围偏窄  相似文献   

10.
刘红梅 《北方金融》2021,(4):104-106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体现地区经济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国家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家外汇局为贯彻落实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本文通过全面评估锡林郭勒盟辖区外汇管理部门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以来政策实施效果,发现实施中的堵点和阻滞,探析新冠疫情冲击下外汇管理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岳树民  张萌 《税务研究》2021,(2):133-138
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对企业经营有重要影响,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在税收营商环境建设中持续发力,取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税收营商环境建设的加速期,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从制度和程序两条路径对税收营商环境作更为系统和深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考量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总样本来看,我国营商环境改善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内在机制来看,营商环境改善通过国际贸易变动和受教育程度两个机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鉴于此,我国应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构建亲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断完善产权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3.
商业就绪(Business Ready, B-Ready)取代原来的营商环境(Doing Business,DB)报告,成为世界银行集团评估商业和投资环境的新方法,绿色金融的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实际效率等二级指标是新增加的评价项目。监管框架要求政府对于绿色金融市场的监管必须是以系统性风险为导向,灵活适度的监管,但在实践当中,多元化监管体制容易造成监管套利和监管缺位,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影响政府决策。政府应厘清各级监管部门的权限,探索“软法先行,硬法托底”的弹性监管方式,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为主线,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为抓手来把握政府在绿色金融营商环境提升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市场、政府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4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了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营商环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差距十分明显,整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格局。除上海、江苏和浙江外,各省市在营商环境4个准则层表现各有优劣。根据评价值,将11个省市的营商环境划分为四个等级。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斌  陈亚辉 《海南金融》2012,(10):75-78
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对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了一系列可供横向比较的国家间商业环境指标,从而提出法律改革的导向性意见,关注法律制度环境和法律改革是《报告》与其他相类似调查的最大区别。《报告》作为世界银行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并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关注,尚未有专门的论文涉及该主题。本文通过对《报告》的介绍,进一步探讨“法与金融”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的进展,以及对于法律改革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深化金融开放、推进金融创新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不仅金融总量庞大、金融业态丰富、金融生态优越,而且还拥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一龙头以及各类区域金融改革试点,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十分活跃,这些因素都为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金融基础。然而,与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大趋势相比,金融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总体还处于酝酿和规划阶段,有待实质性破题。其中,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在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金融业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怎样的金融营商环境。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营商环境的定义,对金融营商环境的内涵进行准确界定,给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金融营商环境评估的分析框架和评估结果,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20年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营商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商环境优化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性质、融资约束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政策的差异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力度不同;营商环境优化主要通过改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激励企业技术进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提高经济开放度四条途径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国际融资》2012,(3):60-63
投资状况外国直接投资状况德国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同时拥有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健全的法制、高素质的劳动力、良好的研发环境以及一流的基础设施,仍然是跨国资本较为青睐的地区。世界银行《2011年世界营商报告》显示,德国商业环境在全球18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2位。  相似文献   

19.
张菲 《中国外资》2020,(2):34-34
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体现了国际普遍公认的国民待遇、公平竞争、征收赔偿、争端解决等规则。它大量对标国际投资规则,为我国深刻融入经济全球化,参加国际治理,赢得国际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各级政府把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排名,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世界第46位,2019年跃居世界第31位。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当前面临要素流动不通畅、配置效率不高、地区分割等突出问题。税收征管改革可以通过提升税收征管的确定性、增强税务执法的规范性、提高税务监管的精准性、强化税务行政的便利性,促进市场统一协调、高效运行、公平竞争和充分开放。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税收征管改革,通过强化区域执法合作、加强征管技术数字化与信息化、完善“放管服”改革等举措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税务部门应继续加强税务执法区域协同、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建设、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