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鲁迅是个大画家,他用白描或细描的手法为我们描摹出许多典型的人物。其著名小说《阿Q正传》刻画了旧时代中国人的人生,剖析了中国人的魂灵。其小说主人公阿Q就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民代表,蕴含着深广的精神意义,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创作独具艺术魅力与文学效应。他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使这篇小说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而且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小说《阿Q正传》最充分、最完整地体现了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揭出疾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阿Q基本特征就在于他作为阶级地位的人和思想观念上的人一种不合理的分离,即命运、肉体上的阿Q与精神、行动上的阿Q之间的矛盾。鲁迅先生借这位雇农阿Q扭曲、悲惨的一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典型,勾画了一个未经革新的“民魂”的代表形象。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么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使这篇小说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式的杰作.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新的"阿Q"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5.
阿Q的性格包括国民劣根性与自我超越性两个层面,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本文从自我超越性的角度重读阿Q,使读者看到在激烈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中,阿Q自身已开始解体、衍变,并流露出弱者的生命意识,显示着自我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说把阿Q作为国民劣根性的典型来批判是为了反思中国文化传统,那么,提出阿Q性格中的自我超越性便是为了引发我们思考中华民族超越停滞、重新树立民族信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经典作之一,主人公阿Q则是这篇小说所创造出来的经典人物。尽管阿Q是一名农村落后的雇农,仅代表农民阶级,可是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征却超出了本阶级,他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阶层的共性,反映出了当时国人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核心内容,这一精神使得"阿Q精神者"在思想、行为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时暴露出了其弊端:懦弱性与麻木性和狭隘性与盲目性,以及自欺性与奴役性。古老民族的"大丈夫"法则和弱者生存的智慧,以及精神补偿机制是"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一朵小云》和《阿Q正传》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深入分析,来探究两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作者试图通过对两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以唤醒人们沉睡、麻木的民族魂,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解放和道德复苏。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是有关话语理解的一种理论,它主要以自然性言语交际中的话语(如随意言谈loose talk)为分析对象。本文针对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中的阿Q性格特征运用关联理论对其是“精神胜利法”还是严重的投机心理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历来有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傻瓜"形象,文章即是通过对《傻瓜吉姆佩尔》与《阿Q正传》中的两个"傻瓜"形象吉姆佩尔和阿Q的比较,意在发掘人物身上的丰富内涵,以此突出辛格与鲁迅两位作家不同的精神特性。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具有多义性,因而其艺术魅力是长久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都能发现它与我们当代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天再读这部作品,我们仍能获得很多启示,引发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13.
英文小说krdJim是康拉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被视为“英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小说成功地塑造了Jim这个文学人物形象,通过众多叙述者的叙述,呈现了Jim如何实现其英雄梦想。LordJim是一部典型的文学叙事作品,在分析其叙事结构时,发现小说中的聚焦者的叙述声音中都或多或少地传导出了严重的殖民主义的话语。  相似文献   

14.
《蜃楼志》是清代最重要的世情小说之一,是中国仅有的一部描写早期洋行商人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走向总崩溃前夕洋行商人在社会中扮演的矛盾性和多样性的形象。《蜃楼志》以其独特的题材,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说中描写的洋行商人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塑造的众多文学典型形象中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女性、悲剧、感伤成为其小说的代名词。本文试以其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探讨对象,分析白先勇小说所蕴涵的佛家思想。其小说的佛教思想深刻地透视了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述了新一代中国移民在美国奋斗生活的故事。通过剖析小说中主人物的身份嬗变来展示任璧莲在身份建构问题上所做的创新探索,以及她对“典型的美国人”作出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自文章发表以来,就引起许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对于文中主人公曹七巧,许多人都认为。她是人性恶的典型。而她对金钱的贪婪是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营七巧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的四个译本各有特色,但威廉·莱尔的译本更能够根据本土读者的需求、文化背景等来将源语文本的信息充分而详细地体现在目的语文本中。以目的论为指导从词汇层面、句式的改变、注释等几个方面来解析莱尔对《阿Q正传》序的翻译,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是革命时代的幸运儿,一个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一个是市场经济时代的新人,三个人,三种身份,透视三类人生,演绎一段历史。小说《金奴》正是这样的一种寓言式小说,刻划现实生活最底层人群的深人性。  相似文献   

20.
流浪汉小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流浪汉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哈克与逃跑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经历,以孩子的所见所闻来揭示一个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强烈批判了种族主义制度。本文拟将其主题与流浪汉小说这一创作风格结合进行分析,为研究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