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2,(133):1-25
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整体安全极为重要。目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但治理的总方针至今不明确。我们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草原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彻底扭转草原生态透支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草原畜牧业最根本的基础是草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的状况休戚相关。草和畜的关系问题,即草畜平衡问题,是维护草原生态、保护草原资源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同时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06,(8):15
近年来,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问题及牧区发展问题,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占全国近1/4草原面积的内蒙古,草原沙化、退化局面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止,荒漠化扩展的趋势仍在继续,沙尘暴及其它自然灾害依旧不时在肆虐,环境改善的预期远没有实现:据统计,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由20世纪60年代占18%发展到现在占73,5%,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探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原因,从而推进其向良性循环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由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协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干旱区生态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10日-1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  相似文献   

4.
文明  永海  花蕊 《北方经济》2023,(4):29-32
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其中保护草原是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总得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借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力度,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生态的积极效果。然而,由于政策不完善、实施不到位、配套不完备、外部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草原植被盖度高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鼠虫害增多等生态退化现象,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建议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草原畜牧业扶持政策,增强可持续性、完备性的配套政策和外围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草原生态治理与牧区反贫困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罗丹 《北方经济》2007,(11):29-35
苏尼特有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是浑善达克沙地的源头,是我国直接面向京津地区、输沙量最大的风口之一,其生态状况直接影响京津地区。苏右旗总面积3946.4万亩,其中草地面积占98.23%;可利用草场3556.1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8.89%。该旗草原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草原。上世纪末,受严重干旱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7,(200):1-23
天然草原生态对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提高的承载力比农区低。当草原牲畜的饲养数量一旦越过生态负荷的临界点之后,政府就必然面临如何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是以项目补贴的方式运作,问题在于如何使短期的项目工程转化为可持续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省四部,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土地总面积约为2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3%。这里草原辽阔,矿藏丰富,是我省重点开发地区,也是海西州发展工农牧业生产的基地。“  相似文献   

8.
甘肃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牧区既是甘肃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又是具有全国意义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区和野生生物保护区 ,同时也是我国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草原生态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构建以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和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牧区绿色产业体系 ,既符合加入WTO后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走向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 ,又能充分发挥甘肃牧区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结构优势 ,同时还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是甘肃牧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走出草原生态保护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已经不堪重负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3%,多数位于生态脆弱的大西北地区,她的生态重要性远大于森林——覆盖度不到15%,且多数位于水热条件要好得多的东部地区。关于草原,人们长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草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她的主要作用就是给牲口吃的,因此,牧民(包括内地来的大量农民)、企业、政府甚至军队纷纷把目光投向草原甚至高寒草甸,致使牲口数量一增再增。有关资料表明。当前西北地区草场牧畜超载率为50%~12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300%,  相似文献   

10.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草原总面积为4亿多公顷,居世界第二。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和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全国90%以上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沙化也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急剧扩张。由于破坏草原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草原生态与环境继续向退化、沙化和盐碱化方向发展,由此而引发的生态灾害已波及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草原生态与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草原生态的严重退化,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发生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家草场承包到户政策的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游牧到半游牧再到定居的转变过程。事实上,草原生态退化和畜牧业生产方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对于究竟是因为草原退化导致畜牧业生产方式被动转变,还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动转变导致了草原生态的退化,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草原退化日趋严重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纵观内蒙古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历程,我们发现,其背后有外在因素的推动,也有内在因素的拉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内蒙古天然草原亩数占全国天然草原亩数的五分之一,与其他省区相比,比重极大,自然成为我国草原面积之首.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下,内蒙古草原成为我国北疆生态防线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内蒙古在草原生态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都很大,但草原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仍有待深入解决。特别是牧区部分矿产开采及加工项目中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使人们对以工业化为主的牧区现代化产生忧虑。牧区生态保护与现代化缺一不可,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设定草原生态“红线”,在守住“红线”基础上推进牧区科学发展,实现牧区生态保护与现代化发展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豆卫  韩天虎 《发展》2009,(11):23-23
一、努力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当前,草原工作的主导思想正在由以经济目标为主转移到生态与经济并重、生态优先上来。为此,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草原保护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关系。本省草原牧区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面积11.8亿亩,占全国草地资源总面积的20%,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9.54亿亩,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81%。天然草原不仅是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而且是自治区畜牧业发展和牧民赖以生牧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关系到祖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是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60%,而且区内还分布着5大沙漠和5大沙地.全区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6.3亿亩,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8%;水土流失面积2.8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8%;沙化退化草原面积5.8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7%.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高度涵盖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任务和行动方向.保护好草原是传承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稳定边疆的根本;健康的草原森林等天然生态系统是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基本组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权衡其生产、生态和文化价值、是生态富民,振兴牧区经济的重要途径;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是振兴牧区社会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基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是依靠制度和法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国外经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原畜牧业是以天然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获得畜产品的传统产业。也是内蒙古最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更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天然草原不仅是内蒙古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及生活资料,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