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清芳 《会计之友》2007,(9S):56-57
“免、抵、退”税概念较多且相互交织,理解“免、抵、退”税计算及会计处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免、抵、退”税计算步骤对其计算原理和会计处理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现行"免、抵、退"税计算中存在征税的问题 (一)出企业的出口征税的问题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动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采用"免、抵、退"办法的理论顺序为:首先计算"免"税额;然后计算"抵"税额;最后计算"退"税额.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免、抵、退"税方法,其计算方法与会计处理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对"免、抵、退"税方法的原理、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图示的方法比较形象地剖析其应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免、抵、退"税是出口退税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思路新颖,设计科学,但概念繁琐,计算公式复杂,多个专有概念令人费解.文章通过图示、公式对"免、抵、退"税原理、计算公式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直观、系统的解析,以便于准确理解、掌握"免、抵、退"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董再平 《财会通讯》2005,(12):48-49
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除特殊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虽然“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思路独特,但在我国征税税率和退税税率不一致,特别是有进料加工、国内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下,公式复杂,令人费解。笔者拟从“免、抵、退”税概念出发,剖析“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一直是税法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数文献上的相关计算方法不易理解,对初学者造成不小的学习障碍。本文按照税法规定,对"免、抵、退"税的定义进行分析,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便财税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  相似文献   

8.
梁军  卢相君 《财会月刊》2010,(12):56-57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本文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与"先征后退"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方法。  相似文献   

9.
“免、抵、退”税设计原理精巧,但由于计算依据、征税与退税率存在差异等原因,使其计算步骤较多、较为费解。本文通过对各计算步骤的分解说明,分析了“免、抵、退”税相关计算方法的实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增值税“免、抵、退”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步瑞 《财会月刊》2014,(5):114-118
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免、抵、退"税方法,其计算方法与会计处理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对"免、抵、退"税方法的原理、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图示的方法比较形象地剖析其应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长根 《西部财会》2006,(11):24-26
我国从2002年1月开始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在税收制度上全面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免、抵、退”税是国家为鼓励和规范企业自营出口业务的一项举措。自营出口业务涉及国家政府部门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较多,在实际运行中要涉及海关、外汇管理部门、银行和税务等部门,其会计处理较为繁复杂。从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方面来看,涉税业务贯穿于整个自营出口经营的全过程,只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涉税业务这个主线,则必将使“免、抵、退”税的会计业务脉络清晰。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一直是税法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数文献上的相关计算方法不易理解,对初学者造成不小的学习障碍。本文按照税法规定,对"免、抵、退"税的定义进行分析,在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便财税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操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税务处理结合会计核算的视角,对"免、抵、退"税内在机理进行逐层分析,首先阐述了其理论含义,其次分析了"免、退"税制度给予其机理设计的启示,最后探讨了理解其内在机理尚需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免、抵、退"出口退税的概念、计算方法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政策目的是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出口。(一)"免抵退"出口退税的概念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实行"免、抵、退"和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涉及依照有关税法对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和账务处理.本文就此谈点见解.  相似文献   

16.
马文君 《会计之友》2006,(18):94-95
增值税"免、抵、退"方法出口退税额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对于学习者来说向来是个难点,笔者通过多年《税法》和《税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摸索,发现利用相关图形的变化所具有的一目了然的表达效果来理解、记忆这部分内容,比单纯的文字表达的理解效果要好的多,课堂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下面通过图形的变化来对采用"免、抵、退"方法计算出口退税额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从2002年起,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不论企业是否有进出口经营权,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免、抵、退"税办法是指: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给予出口退税.  相似文献   

18.
蒋季奎 《财会月刊》2011,(10):66-67
出口产品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和会计处理,对许多会计实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很不容易理解。本文试图对出口产品增值税“免、抵、退”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作出通俗的解释,以期对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就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中实行“免、退”税和“免、抵、退”税方法的企业在出口退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就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中实行“免、退”税和“免、抵、退”税方法的企业在出口退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