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经济犯罪的数量亦大幅度上涨,成为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一种犯罪类型.经济犯罪不但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而且进一步影响到党风党纪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因此,根据其犯罪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防治经济犯罪,应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郭斌  王翔 《企业研究》1994,(10):34-36
一提到犯罪,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张三杀人了,李四抢劫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人犯罪。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法人犯罪的现象就显得非常普遍,非常突出,有的甚至还闹得纷纷扬扬,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有的甚至还惊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影响波及到海内外众多国家。 企业法人经济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企业法人经济犯罪,就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主体,为了达到不正当的利益(多是经济利益),违  相似文献   

3.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定义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另外,在证券犯罪、合同诈骗犯罪、假币犯罪、农村经济犯罪活动中,也有类似涉众因素存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16种形态公安部在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危害广大群众利益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16种形态作出了具体描述。这16种形态分别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开办储蓄业务;——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违反国家利率规定,擅自变动储蓄存款利率吸收存…  相似文献   

4.
李冬旭  王俊峰 《活力》2012,(10):76-76
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一直是作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检察机关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近几年,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在经济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突出,情况严重。结合媒体对有关此类案件的报道及近年来我们查办此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实践,我们发现当前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有如下特点:一、涉案人员复杂,犯罪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其一,犯罪主体呈现两头发展趋势。一方面犯罪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王士娟 《河北企业》2020,(1):149-150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复杂,金融科技创新提高迅速。科技的迅猛发展无疑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福兮祸所依,经济犯罪呈现多发态势,成为主流犯罪的趋势日益显著。目前,经济犯罪已经从单一的犯罪形式转变为同时具备形式多样化、手段智能化、领域渗透综合化等特征的新型犯罪,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尤其突出。如何在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空前活跃的背景之下,保障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让智能化时代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深入研究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征,分析其带来的风险,并提出针对性防御和应对措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犯罪领域不断增加,犯罪手段不断变化。经侦部门作为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的职能部门,要卓有成效地打击经济犯罪、遏制高发态势,并履行服务和参谋的职能就必须以人为本,在目前经侦民警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采取有效途径增强其素质。  相似文献   

7.
郭永亮 《新远见》2010,(9):62-68
经济犯罪因其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动摇社会经济基础,各国历来都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在我国近几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为了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必须对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作深入的研究,进而形成有效的治理措施和对策,通过加强经侦犯罪情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防范机制和协作机制等措施,严厉打击经济犯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是贪利型同时也是智能型犯罪。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犯罪的数量和形式在不断增加,我国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与此同时,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际上死刑逐步趋向废止的大前提和我国死刑的适用越来越慎重的观念指导下,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与替代问题,不断受到广泛的认同和讨论。本文从死刑的适用标准、人道主义观念以及经济犯罪所侵害的法益等方面论证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死刑替代刑罚。  相似文献   

9.
王芳 《财会月刊》2005,(10):49-50
大多数经济犯罪案件的犯罪手段或痕迹都存留于记录经济活动的会计凭证、账簿以及其他各种会计资料中,这就使得财务会计资料可以为查证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犯罪事实提供线索和书面证据.因此,在经济犯罪侦查中运用查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运用查账技术时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结合各类经济犯罪手段的特点将各种查账方法联系起来,综合运用以获取犯罪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国内严重经济犯罪和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逐渐增多,大量非法资金通过"洗钱"逃出或进入我国,形成资本外逃或"热钱"流入,为我国经济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之中指出: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而很显然,"洗钱"是一种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胜春  王星 《活力》2011,(17):34-3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犯罪、经济犯罪呈现高发趋势,而作为其下游犯罪的一般赃物犯罪日趋增多.也呈现了新的特点,涉及的犯罪领域越来越广泛,涉案数额价值越来越大.行为方式层出不穷,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也谈预防财会人员经济犯罪的对策张佐民因受《财务与会计))1994年第3期吴文平《预防财会人员经济犯罪的对策》一文的启发,也来谈谈预防财会人员犯罪问题。其一,从犯罪内容上讲,财会人员经济犯罪应界定为岗位犯罪,即财会人员在办理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事项时,凭借...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年初,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节目披露大庆国税局受贿案后,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人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不禁引发一些反思:全国还有多少类似案件仍未暴露?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和揭露?如何采取法律或制度措施进行打击和预防?笔者试图对此类问题作些初探,企盼为打击单位犯罪和反腐斗争微献绵力。一、机关法人经济犯罪的类型和模式研究、掌握机关法人经济犯罪的类型、模式和规律,是预防、揭露、打击此类犯罪的前提和基础。在  相似文献   

14.
尽管导致某些国家公职人员进行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等经济犯罪的原因各异,但心理失衡是引发他们进行经济犯罪的主要原因。贪婪、侥幸、投机、交易等不良心理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了解和掌握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心理,对于侦破和审理这类案件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网络经济犯罪的概念及特点 (一)网络经济犯罪的概念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领域中,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实施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工具或者以计算机硬件、软件及信息网络为侵害对象,实施的违反《刑法》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网络经济犯罪可以认为是上述两者的复合形式,它是指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主要的犯罪工具或犯罪手段,利用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实施的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公安厅介绍近期经济犯罪新趋势:银行卡犯罪仍高发,尚未发现芯片银行卡被克隆的案件,但出现有黑客技术窃取银行卡信息的犯罪新特点。与此同时,传销和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犯罪出现众多新“变种”,通过网络的方式,打着“理财、投资”的幌子来发展下线和非法集资。  相似文献   

17.
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又称诬陷罪,是指捏造事实,向国家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其受到刑事追究的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特征是: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名誉权利和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犯罪对象是特定的。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1.有违反国家法律和破坏司法机关、有关单位正常工作的秩序的;2.有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并有告发行为;3.有陷害他人、意图使其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公民;四、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的表…  相似文献   

18.
在单位行贿罪犯罪主体的认定中,单位的内部机构在财政独立和有独立决策权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单位行贿罪不以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为必要要件,应当从提起犯罪的主体和不正当利益的归属来认定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9.
陈宗攀 《财会月刊》2011,(22):41-42
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总是或多或少地使用查账技术来获取犯罪证据。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在给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经侦查账活动带来了诸多影响。侦查机关应当主动适应会计核算环境变化,注重手工查账和计算机查账相结合;拓宽查账范围,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检查;综合采取侦查措施获取电算化会计资料并理清犯罪线索,固定犯罪证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某些从业人员利用岗位、职务之便大肆进行金融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银行信誉.根据广东省关于经济犯罪的统计,金融犯罪的比例高达30%以上.其中,金融从业人员的犯罪就占居相当大的比例.遏制金融从业人员的犯罪已成为治理经济环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