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文献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分布结构、城市产业分工与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城市群建设的3个重要维度,这3个维度的发展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集聚效应、外部性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对城市群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抓好这3个维度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持续的制度创新,优化大湾区城市群规模分布结构,推动不同城市之间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关系,并实现城市群公共产品的协调供给。  相似文献   

2.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3.
覃剑 《开放导报》2023,(3):67-79
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重要表征。从产业发展水平协同性、产业空间布局协同性、产业结构分工协同性三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水平呈现不断提升之势,但经济增长波动、产业结构趋同、空间集聚布局、体制文化差异等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定制约。面向未来,推动粤港澳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应着力构建多层次产业协同分工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平台联动与共建,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深化港澳与珠三角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城市定位一直是城市规划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形式多样的观点,但将城市定位置于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分析,并制定多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下的实现路径还比较少见。综合考虑南宁特定区位,中国与东盟经济格局、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城市群区域格局对南宁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分析3种战略下南宁的产业分工与需求,提出将南宁打造为国家引领区域面向东盟全面开放的枢纽城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西南开放的支点城市,服务珠西江区域合作与北部湾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托南宁渠道升级提升城市全面开放功能,依托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提升南宁开放功能与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提升城市服务职能强化南宁区域中心地位三大实现路径,为南宁在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专业化的发展和格局演化对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推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区分绝对专业化、相对专业化、总体专业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测度方法对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城市专业化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5年,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绝对专业化发展较为稳定,整体平均水平缓慢提高;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相对专业化平均水平整体呈一个平缓的倒“U”型提升趋势,表明在此期间,城市间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空间互动日趋频繁,城市群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功能专业化发展较为显著,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层次分明的职能分工,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依据自身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承接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产业链功能转移和部门转移,聚焦制造功能,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此,应继续引导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优化城市专业化发展格局,增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互动与合作,促进城市群健康发育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但是产业同构现象依旧存在;中心城市在湾区内发挥了主要的对外服务作用,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多数城市存在经济发展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广州、深圳辐射周边的能力最强,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和周边影响力落后于东岸。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明确城市定位与合作分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  相似文献   

7.
骆玲  史敦友 《南方经济》2015,(3):120-128
本文依据产业分工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单中心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演化规律,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亨德森城市群模型比较分析了两大城市群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与其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城市群产业分工角度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周美玉  李琴  张文兵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72-175
通过利用城市功能分工指数和行业区位商的方法衡量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功能分工水平。研究发现: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以其余14市为边缘城市的分工格局较为显著;济南、青岛、聊城、日照和菏泽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体现生产服务功能,而其余城市在城市群中展现生产制造功能;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服务功能较为分散,易形成同质化竞争,致使核心城市竞争力变弱;多个城市的功能分工与发展规划内容不符,不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3.
江雪茹 《乡镇经济》2011,2(1):41-44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熊怡 《今日重庆》2014,(21):72-75
罗国家,从在家乡水库边涂鸦的孩童,到一名出色的乡村美术教师,再由乡村美术教师,转身成为优秀的摄影记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路的蝶变,缘于他从未停止过追逐梦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他做过记者,当过镇长.就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候,29岁的他毅然辞职南下.来到沿海地区从普通搬运工做起,到一年后任外资企业总经理,1997年被广东省评为优秀外来工、优秀管理者,再到2001年创办公司,每年以一家公司的增速发展.2008年成立百灵集团,目前已是酒店业、零售业、物业、汽修、加工、企业管理咨询、商贸、农贸市场等实体的多元化企业. 他就是出生于重庆市梁平县的雷圣荣,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传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的经济改革是围绕国有企业展开的,广西亦不例外。通过对广西国企职工的月均工资收入、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国有企业职工分流去向以及各单位规模变化等统计,分析广西国有企业职工在经历社会阶层地位下降的同时,也正激励他们不断流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社会位置,并在分化重组的过程中,成为多种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国企职工分化重组、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是三位一体的创新过程。同时,亟须建立新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行党委书记兼校长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必须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强化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一把手”的行为,确保廉政高效。  相似文献   

18.
《江苏科技信息》2019,(34):25-27
薪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以及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至关重要,关乎企业能否稳定且长久的发展。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对薪酬管理公平环境的创造,通过对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不断提升来推动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文章针对员工工作绩效受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及其提升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议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公共性即政府为公众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属性,这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的自利性即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外,还具有为个人及其自身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属性,这是政府的重要属性。正确处理和对待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对我国市场化过程的顺利推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性,又要划定其合理的边界;二是既要鼓励政府合理的自利性,又要抑制其不合理的自利性;三是制定健全的法律制度使两者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