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价值理论不应该是一个比较静态的理论。因为使用价值理论的创新,价值理论能够动态化。价值理论的动态化为剩余价值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上,劳动力的价格与劳动力的价值相一致,不存在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  相似文献   

2.
刘小怡 《开放时代》2001,1(10):84-88
正如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样,商品的生产也是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既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参与了商品的生产,也就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具有稀缺性,因而都是某些人的所有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要想获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向其所有者购买,为此支付的代价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因此,价值的生产要素成为某些人的所有物是按要素分配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般,是一个渊源于劳动产生的自然占有和财产占有统一的范畴。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一般,在特定社会主体和客体结合中的具体,或一定劳动方式和所有权的结合。劳动方式体现客体和自然的因素,对所有权保持决定性,而所有权反映主体和社会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坚持劳动方式和所有权统一,是正确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的合理性和区分历史上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新的生产能力而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连接科学与直接生产过程的中介。知识型劳动具有生产性、倍乘性与稀缺性等多重属性,也就是说,资本家雇佣的知识型劳动力既可以生产剩余价值,也能够帮助资本家从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中分配更多份额。在平台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台资本支配知识型劳动力构建“中心—非中心”生产资料网络,达成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网络化。平台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就此形成了协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围绕剩余价值分配展开的竞争关系。数字平台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平台资本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当平台资本扩张至完全掌握剩余价值实现的决定权之时,即垄断性占有网络中心节点的生产资料时,就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此时,在平台资本攫取的剩余价值中,依靠垄断势力从产业资本手中转移的剩余价值占比更高。而垄断势力的确立需要知识型劳动力,因此,资本之间竞争的背后是知识型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当平台资本控制剩余价值分配时,会对产业资本的积累形成抑制,最终对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劳动力的再生产形成阻碍。  相似文献   

5.
经营方式,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方式如何选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形式、要求及其相互关系。 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主要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力则由劳动者个人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针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社会进步的道德准则和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提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者拥有劳动力产权,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进行等价交换。但是进入生产过程后,资方取得了对劳动力的支配权,劳动力产权残缺导致了工人没有剩余产品的索取权,劳动者利益受损。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劳动力产权残缺的根源。劳动力产权残缺的思想对于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发挥工会作用协调劳资利益关系,健全劳动力市场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新疆劳动力资源处于相对短缺和绝对剩余并存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而就业不足和隐性失业又非常严重。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能力减弱,尤其是第二产业资本增密导致排斥劳动力就业的趋向显;二是劳动力资源增长相对较快;三是具有某些特征的劳动群体退出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那声润 《时代经贸》2011,(22):28-29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选择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落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则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有制和私有制亦有优劣之分。西方世界的私有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变得较为先进了。而东方世界的公有制却举步维艰,难显其先进性。我国目前不是选择公有制或私有制的问题;而是选择什么样的公有制和什么样的私有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2)
在传统的经济学思想中,劳动契约表现为简单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雇主需要做出的管理决策只有有限的几个。因此建立在古典契约思想上的劳动契约的执行是存在第三方强制或者契约是自我执行的。但是实际上劳动契约的本质是第二方执行契约,即为了保护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资本方便会利用劳动契约短期化及随意解雇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如今人力资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日益受到重视,从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能够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中和理论逻辑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经济核算与全面经济核算的本质不同,概念也不相同。经济核算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者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计算比较活动。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所有者在处理与社会和劳动者利益关系时,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考核的主要内容是价值指标。因此,进行经济核算的本质是讲求生产者经济效益。全面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随着社会进步由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结成的劳动者之间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的生产关系不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因而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必须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式全面、深刻的变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e literature on mixed oligopoly shows that when production costs are quadratic the public firm is privatized if the competition in the product market is high enough. Similarly, when the public firm is less efficient than private firms and the marginal costs of production are constant, the government privatizes the public firm if its efficiency is low enough.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is issue assuming that the public firm maximizes the weighted sum of consumer surplus, private profit and the profit of the public firm. If all firms have the same marginal cost of production we obtain that for some value of parameters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privatize the public firm regardless of how many private firms are competing in the product market. We also obtain that the consumer surplus can be lower in the mixed oligopoly than in the private oligopoly.  相似文献   

13.
目前缺少系统的农民工工资的面板数据妨碍了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本文证明城镇集体经济部门的平均工资可以作为农民工工资的代理变量,并将城镇国有部门的平均工资与集体部门的平均工资的比例作为衡量城镇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指标。笔者通过对中国1978—2008年间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本身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是,非国有部门职工比重的增加会削弱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Starting from an industry where production is provided by a public monopolist, we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 sequence of reforms within the network industry on consumer surplus. Using a simple comparative statics framework, we find the indifference conditions for the consumer surplus under the following regimes: a public monopoly, an unregulated private monopoly, a regulated private monopoly, a vertically disintegrated monopoly, a duopoly and a liberalized market. The resul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x-inefficiencies of the public monopolist, allocative inefficiencies of the private monopoly, the cost of unbundling and the costs related to establishing a competitive market.  相似文献   

15.
Privatisation is driven by the belief that public ownership is cost inefficient, in particular under monopoly. However, som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have questioned whether privatisation will necessarily lead to efficiency gai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ownership when owners can be either active or passive. Active owners decide on output, whereas passive owners delegate this decision to a risk-averse manager. It turns out that managerial slack as reflected in the marginal costs will actually be the same or higher in a private monopoly than under public ownership. The impact of entry is theoretically ambiguous, but an increased number of firms in an oligopoly may lead to lower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赵峰 《经济经纬》2006,3(2):13-16
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社会价值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只是来源于剩余价值,生产价格是社会规模上的价值。从整个社会角度看,社会商品总生产价格同总价值是一致的。社会需要不仅制约着市场价值的确定,而且也制约着生产价格的形成,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认为劳动是商品,他们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资本集中和土地私有"以后他们的认识就与现实相矛盾了,主流经济学家们因为没能解决当时提出的问题而陷入了危机.马克思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从而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流经济学家因为无法说明劳动者的工资和利息收入问题而再次陷入了危机,这可能预示了经济学革命的再次来临.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理论革命,证明劳动本身具有价值,证明资本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才能解决现实社会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ixed oligopoly model where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s compete in supply functions in a liberalized market. A former monopolist, the state‐owned generator, is assumed to be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st, we obtain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ization and the number of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s concerning the level of consumer surplus and total welfare. Indeed, a fully state‐owned generator is socially optimal, lowering private generators' profits and enhancing consumer surplus; that is, if the degree of privatization decreases, consumer surplus increases compensating the damage imposed on generators' profits. Second, as the number of generators increases, full privatization may provide similar levels of consumer surplus and social welfare than those observed in a mixed oligopoly. Moreover, it is also obtained that price‐cost margins increase as marginal cost increases. Overal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ate‐owned generator should be privatized when entry barriers are low enough, and competitiveness is enhanced. Otherwise, a state‐owned generator may protect consumers, enhancing consumer surplus.  相似文献   

19.
樊明 《经济经纬》2004,13(1):60-63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生产要素按回报最大化原则在区域间转移,结果导致区域差异的变化呈威廉逊所论的倒"U"型趋势。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制度虽有一定的使区域差异趋同的机制,但效率损失较大,就中国经验而论,没能有效地导致区域差异缩小。在以公有制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由于地方国有的制度安排往往出现市场分割、生产要素难以按回报最大化原则在区域间转移,导致区域差异难以有效缩小。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和建立统一市场是缩小区域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力就业趋势及就业现状分析发现,北京市较大的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及私营企业规模偏小,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因此,要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育,并将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促进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