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粮食风险基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对粮食经济实施宏观调控设立的专项资金,它主要是通过利益再分配方式,支持保护价收购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的有效运作与落实,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两大目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行,绝大多数地方的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已经取消,但确保粮食安全仍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三老”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粮食风险基金。试以湖南娄底市为例,就新形势下如何改革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办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作用作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2002年“粮改”以来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变化及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粮改”后,农户粮食储备水平的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粮食总供给的压力和风险、增加区域粮食安全的风险、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3.
基于粮食自身的特殊属性,粮食安全监管有其自身特有的程序——粮食安全应急预警程序。粮食安全应急预警程序,是粮食安全监管的特有程序。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使得粮食问题更加突出。我国粮食安全应急预警的建设起步较晚,在信息的收集、风险的判断分析以及对突发粮食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对此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粮食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和全国粮食安全预警程序的建构,以期能实现粮食安全监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资,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分析了粮食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主要风险因素及粮食安全风险放大效应。提出了强化信息功能,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粮食市场等粮食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粮食安全目标及其存在问题粮食安全目标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粮食总量供求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粮食生产量、储备量、进口量(净进口量)、国际粮食援助量减去备战备荒储备量后粮食获取量与需要量的平衡关系;地区间粮食及粮食品种结构的产销平衡问题。结合中国实际,粮食安全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目标;(2)粮食流通顺畅目标;(3)粮食远期消费目标;(4)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目标;(5)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目标;(6)粮食生产者增收及收入安全目标。但目前实施中国粮食安全目标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  相似文献   

6.
粮食金融化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论文分别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和粮食收益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据此,政府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强化我国粮食金融政策,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以化解粮食金融化的不利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目标及其实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责任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利益和行动战略问题,明确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目标是国家实施积极的粮食安全战略的行为基础和重要保障。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目标一般可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粮食主产区需要在国家粮食安全整体战略行动下分步推进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目标,促进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旭 《齐鲁粮食》2007,(10):28-29
在全国粮食库存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我省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企业转制、人员分流、财政减负、粮食安全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全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朝着“市场放开、直补粮农、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目标全面推进。为从容应付粮食安全风险,完善粮食财政补贴机制,进一步加强粮食购销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当前粮食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但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加大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国际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粮食集团更是通过压低粮食收购价格、抬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各种形式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不仅对我国粮食贸易收益及国际地位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单个指标和综合指数两个层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近30年来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高,历史上也并不存在高度风险的粮食不安全情况,但粮食供给偏紧状态却长期存在;分指标来看,我国粮食增产的基础并不稳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波动;低粮价、高粮食储备率和国内自给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了我国长久以来的粮食安全状态,但也加大了粮食安全成本。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粮食金融化是目前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的含义进行界定,阐述基于粮食金融化视角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从粮食生产收益降低、经济运行使宏微观风险增加、粮食生产分散、粮食企业过度集中及粮食的价格受到流动性与供需因素的双重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背景下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不断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增加套期保值功能等6项对策意见,以应对粮食金融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Grai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roup of products in the food security programs of the Arab countries. These countries suffer from a shortage of food in general and in particular a shortage of grains. This results from a rapidly growing population and growing disposable incom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rain sector in the economy of the Arab countrie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its role in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food security programs. First, output and consumption of grains between 1973 and 1984 are analysed in all Arab countrie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wheat. Second, the concept of food security is discussed. Food security is defined as continuity of food supply to the whole population and unhampered access to food by all groups of the population. Food security is considered principally as a problem of short-term variability of food production and instability of imports. Food insecurity is thus measured by the size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variability in relation to the long-term levels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re used as indicators of the variability. Las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achievement of food security are discussed. The growing food supply gap in the Arab countries implies the need to increase grain production as an element of major impor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od-security programs. Proper grain policies must foresee increases of yields, reduction of post-harvest losses, and increased capacity to handle and store grain reser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Arab strategic grain stocks equal to the average magnitude of harvest shortfalls is recommended as one measure of short-term strategy. The long-term strategy, in turn, focuses on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greater cooperation among the Arab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利用现状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该文通过深入农户调查和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从广西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了广西粮食安全生产问题,认为广西粮食生产赶不上人口发展需要,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农户产业结构调整对广西粮食安全生产已构成严重危险,粮食安全生产不容忽视,提出了加强粮食安全生产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粮食大省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大省(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和商品粮的主要来源地,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本文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设计了一套评价粮食大省保障粮食安全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使用百分制来表示粮食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度的大小并划分了具体等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文章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1)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8%。(2)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粮食增长态势、潜力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河南是我国粮食增长的核心地区,其粮食增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该文从河南省粮食增长基本态势分析入手,探讨河南粮食增长的成因,并对粮食增长的潜力做出了系统分析,提出加快河南粮食增长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常态因素影响不断蔓延、地缘格局突变及西方宣称经济脱钩之大背景下,中国食物安全的脆弱性问题愈发凸显,如何提高食物安全韧性成为食物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方法 文章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的基本框架,分别从全国层面、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建立食物安全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层面食物安全脆弱性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及运用重点移动方法分析了食物安全脆弱性空间迁移特征。结果 全国食物安全脆弱性指数总体处于下降通道,但存在阶段恢复性的反弹特征;在食物安全脆弱性评价的权重中,食物生产维度最大,且其中的气候因素的权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主销区和东部沿海经济综合区是食物安全脆弱性较高的区域;天津、宁夏与上海的食物安全脆弱性问题突出;全国食物安全脆弱性重心呈向西南迁移态势,年均移动距离为90km。结论 有必要建立具有更具前瞻性、更高韧性和更强适应能力的食物安全战略,从减轻暴露性风险和敏感性及提高气候因素等适应能力入手,强化食物安全较为脆弱地区的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管理机制,提高食物安全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内的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农业对外开放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国际粮食市场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压力和挑战,包括以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为代表的过度进口冲击粮食自给率的“想挡挡不住”、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与WTO国际规则存在一致性纷争的“想做不能做”、世界市场风险与贸易动荡加剧国际粮源不确定性的“想进有风险”,以及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仍待加强的“想为难作为”。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亟需转型思维、构建“三元平衡”的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由产量导向向竞争力导向转型,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设计由国内外分轨向内外对接转型,外部粮食市场与资源利用由单方自主开合向主动风险管控转型,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制度变革,全面升级对内与对外的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粮食发展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疫情时代,世界粮食发展与安全格局发生新变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发展与安全取得重大成就,堪称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的“三农”理念、农村改革、制度政策、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为国家粮食发展与安全奇迹的创造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当前全球粮食生产及供给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对粮食地位、功能及内涵的认识,从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国际地缘政治新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撑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发展与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