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濛  牛治翠 《时代金融》2012,(32):91-92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以ROE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考察2008~2010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壕沟防御效应"、"利益协同效应"假说一致,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有助于改善企业绩效的假说也得到实证结果的验证。最后,本文提出了构建大股东多元化、企业大股东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以及健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运用回归分析法,以ROE作为公司绩效的度量指标,考察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壕沟防御效应"、"利益协同效应"假说一致,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有助于改善公司绩效的假设也得到实证结果的验证。并据此得出构建大股东多元化、股权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0~2014年全部A股上市的家族企业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固定效应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基于不同企业特征下,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家族控制程度及两权分离度对股权制衡具有门槛效应,股权制衡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会随着门槛变量的改变而改变,家族企业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倒U型"关系,而是非平滑对称的曲线,不同的门槛变量,两者之间呈现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本文为股权制衡影响家族企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而且门槛回归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能够更好地解释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3~2015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股权属性三个方面研究我国保护性行业和非保护性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护性行业企业与非保护性行业企业股权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保护性行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高于非保护性行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且保护性行业企业的股权制衡度低于后者;在研究行业因素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时发现,保护性行业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绩效无关,非保护性行业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从股权制衡度看,保护性行业的股权制约能力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非保护性行业则无关。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在进行内部治理时,可以根据自身所处行业性质,适当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保护性行业应加强其股权制衡度,对非保护性行业应加强其股权集中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政府控制权、股权制衡和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1)政府控制权比例与公司价值存在着"倒U型"关系,但政府干预动机的强弱会导致"倒U型"关系发生变化。(2)进一步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中央政府控制和地方政府控制,发现"倒U型"关系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中。(3)基于政府的干预动机,本文还研究了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发现只有当政府的干预动机较弱时,股权制衡才可能发挥正面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5至2006年发生的民营企业买壳上市案例为对象,研究了壳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买壳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买壳后整体上壳公司绩效得到改善。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壳公司,被买壳后经营绩效改善程度越高。存在股权制衡的壳公司,被买壳后经历了一个磨合期,经营绩效改善程度最差。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理层股权激励决定因素的研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成长能力、公司规模、企业风险、自由现金流、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及管理层任期为解释变量来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风险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正相关且显著,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及股权制衡度对...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控股股东利益主导下的投融资决策将个人收益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决策的目标,导致了非效率投资和融资问题的产生。股权制衡通过优化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和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治因素或委托代理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关联并购通常不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在新一轮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引入非国有股东是否对国企选择关联并购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从股权制衡和高层治理两个层面展开探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的股权制衡和高层治理均能够减少企业选择关联并购,进一步分析还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影响关联并购的机制同时...  相似文献   

10.
黄志忠 《会计研究》2012,(1):36-42,97
本文以2006~2010年间的IPO公司为样本,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策略。本文的研究发现,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应该与民营企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完全分离带来的代理问题,因此公司治理的重点在于减轻代理问题。我们发现,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股权制衡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代理成本。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公司治理重点在于限制关联交易,遏制大股东利益侵占。本文最后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2017年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股票价格中包含的公司特质信息含量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股权融资增长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均成立;股价信息含量对负债增长率的促进作用体现于短期负债,对长期负债并无显著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股价信息含量对民营企业短期负债增长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股价信息含量对民营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代理成本的企业中。进一步分析表明,经理人学习意愿越强,投资者认知水平越低,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融资行为的正向影响就越显著,从而支持"经理人学习"和"投资者认知"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股权特征是影响公司治理的基础性因素。现有文献通常侧重于其中某一或两个维度的特征进行研究,难以全面、深入考察股权特征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基于我国企业的现状,搭建了包括股东、股本、持股和控制权四个维度的企业股权特征综合分析框架。本文首先透过现象描述与分析,归纳出刻画我国企业股权特征的四个维度及其具体特征;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了产权残缺问题是我国企业股权四个维度特征形成的根源;最后探讨运用企业股权特征综合分析框架进一步开展股权结构研究需重点关注的若干变化。本研究有助于立足我国特有的产权制度,为深化股权特征形成及其影响的研究提供更完整的思路,并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决定现金持有量:技术还是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3—2008年上海证劵交易所50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技术(企业成长性)和制度(公司治理机制)两个角度出发,实证研究其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成长性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韦浪  赵劲松 《财政研究》2021,(10):114-128,封3
创新是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混合所有制能否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控股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控股国有股权能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水平,且这一提升作用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申请数,对非发明专利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在高新技术行业、国有股权层级更高的企业和民企出身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发现,非控股国有股权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发明创新效率.考察作用机制发现:一方面,非控股国有股权带来的资源效应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使企业敢于投入创新;另一方面,非控股国有股权通过投资于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能为当前企业带来行业经验和行业资源,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非控股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也为在当前制度背景下如何推动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权力制衡。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不能简单地模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应讲究权力制衡效果。目前国有企业的问题是:国有股权未能真正落实,经营者的聘任和解聘存在偏差,还存在着“职工一方面作为主人,但另一方面并不是企业所有者”的理论矛盾。笔者认为,应将国有股权落实在职工身上,当然职工的国有股权是一种特殊股权,政府对国有股权的决策有建议权和否决权;经营才者的选择,由职工代表国有股权行使决策权;经营者有权聘任和解聘职工;职工有权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16.
测算股权制衡度时不考虑股东间的关联关系可能引致偏差。鉴此,重新测算了股权制衡度,以2003~2013年927家 A 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新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为非线性的 U 型关系,而“旧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为线性关系;[1,2]为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灰色区间;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受股东持股模式和外部环境影响。研究结果支持条件有效论,适度的股权制衡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我国沪市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机构投资者和股权制衡联系起来,建立有机构投资者介入的股权制衡结构模型,并以2009-2011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用回归模型分析有机构投资者介入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有控制和民营化对我国地方银行稳定发展的影响一直面临着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我国128家城商行的数据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控股能够降低城商行信贷风险,而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目前对国有大股东控制的城商行信贷风险影响不大;股权制衡程度与城商行信贷风险显著负相关,特别是相较于国有控股城商行,其对缓解民营控股城商行的信贷风险更为重要,且股权制衡程度与民营控股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先抑制后提升的“U”型关系。这意味着,为了使城商行这类地方银行稳定发展,国有控股机制与股权制衡机制二者至少择其一。  相似文献   

19.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的研究导致了股权制衡理论的出现。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1)和传统的认识不同,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是普遍存在的;(2)从理论上来说,股权制衡是股权结构的一种均衡状态,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中均存在;(3)股权制衡有助于限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行为,减少控制权溢价,对企业的绩效有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薛爽  洪昀  陈昕 《金融研究》2013,(3):130-142
2010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所规划的万元GDP能耗下降20%目标的收官之年,各地方由于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纷纷对企业进行"拉闸限电"。我们以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古四省的有色金属行业为样本,研究了所有权性质、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对地方政府拉闸限电行为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企业被限电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官员在一票否决的强激励考核评价机制下,对高耗能的有色金属行业实行了普遍的限电措施。国有企业被拉闸限电时间要显著少于民营企业,说明存在事实上的所有制歧视。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比不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被拉闸限电的概率更低,时间更短。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无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相对于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在拉闸限电后,销售收入和总(净)资产利润率下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