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沪两市的公司在2012年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自我评价报告中,有22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这2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从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公司特征、披露情况、内控目标、内控要素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9年沪深两市的1101家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日前后较短时窗(即[-2,+8])内股票市场上呈现的超额报酬现象。同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信息含量,但是报告的披露对股价的影响并不是正面的;没有披露或虽披露但无实质内容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会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原因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足。本文以沪市主板97家上市公司2011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样本,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2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强制披露范围扩大到未参加内部控制规范试点的主板上市公司。本文以2011-2012年两市未参加试点的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强制披露前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强制披露的背景下,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效应出现衰减;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深度增大;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具有一定可靠性。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结论的可靠性仍然较低。这一结论为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证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试点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为样本,以财政部发布的评价指标为参考,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首次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强制披露规范的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发现,样本公司对参考指标的遵循度不足50%,沪市公司对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两类指标的披露水平显著高于深市公司,规模越大或财务状况越好的公司,其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两类指标的披露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范存遥 《上海会计》2011,(10):33-34,9
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2009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前后,从披露的总体情况、披露情况与公司类型、披露情况与审计意见三个方面作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0年深圳股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6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存货比率和销售增长率与内部控制缺陷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制度存在缺乏清晰的工作步骤和程序,缺失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相关准则,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适合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框架体系应包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等三部分内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应具有相互独立的工作步骤和业务流程。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共同构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报告。  相似文献   

9.
2010年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所以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公司的自我披露为主,那么对于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言,如何检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可供量化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2008年和2009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在披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0年河北省35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河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其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足够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依据缺乏统一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达不到相关部门的要求等。基于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实施以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预防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受到世界各国证券监管部门的重视.我国要求2011年起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全面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012年起两大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控信息.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样本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而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变化不存在显著关系.研究结论提供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在审计领域引发经济效果的客观证据,同时发现与验证了新制度环境下影响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变化的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萨班斯法案规定公众公司必须以书面形式对外披露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人员对有关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该份报告还必须经过负责公司定期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08年5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了“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里程碑,本文分析了2011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披露的情况和内容,包括内部控制报告披露与财务报表重述和公司业绩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报告中重大缺陷的认定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等问题,并从问题分析中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慧 《财会学习》2014,(7):68-69
正为稳定安然、世通等事件造成的资本市场混乱,美国于2002年开始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2008年起,我国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逐步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法制化体系,并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7家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在2011年做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设、自我评价和审计工作,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北省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说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披露现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强制河北省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具单独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建议,以期达到加强管理当局内部控制责任、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自愿性审计需求的动因,以2010年沪深两市132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自愿性选择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外部声誉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可以促进自愿性审计需求。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外部声誉越好,如入围主流媒体声誉榜单、未被 ST、未曾被处罚、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资产负债率较低;以及内部治理机制较好,如国家控股、股权集中、董事会规模越大、开会次数越多、CEO 稳定等,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似文献   

18.
魏杏芳 《河北金融》2013,(6):16-17,21
本文选取保定市上市公司2008至2011年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保定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实质性信息的披露,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差异、监管不为以及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69,自引:7,他引:62  
本文针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通过描述性统计对2006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认为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文章相应提出如下改进建议: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框架;作为制定、执行、评估和审核的基础,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应采用强制披露和分步走相结合的做法;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应采用强制性披露和鼓励性披露相结合的作法;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杜勇  刘星 《会计师》2009,(6):106-108
<正>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要求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