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一、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问题首先,国家作为委托人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理人,这时国资委是代理人。而在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极容易发生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求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即道德风险。而国家采取这种层层委托-代理的管理模式又加大了这种道德风险的概率。具体是,在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一方的目标要通过另一方的行动来实现。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方,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为委托方,双方的目标不一致,各自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委托人赋予代理人一定的权利(如使用一种资源的权利时),他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受正式或非正式契约的制约,代表着委托人的利益,并相应获取某种形式的报酬。在委托代理模型中,委托人想使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只能观测到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充其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权制度下,企业由外而内呈现出层次性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公司制企业建设层次性的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各层次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尽一致,占有的信息不对称。每一层中的代理方都可能出于自己的利益、利用手中占有的优势信息做出逆向选择,从而给委托的~方造成损失。为了克服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委托人除了要设置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协调代理人的目标尽量与己一致外,建立健全层次性的会计监督体系同样不可或缺。笔认为,公司制下会计监督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来自经营层内部的监督;二是来自企业权益持有的监督,三是政府监督。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私募股权投资方管理团队与被投资企业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设定投资方为代理人,被投资方为委托人,从代理人隐藏管理努力行为的角度来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一个努力行为隐藏的道德风险的分析模型来解释被投资方进行风险规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称,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需要通过严密的合同契约和对代理人活动的监督来约束限制代理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管理者薪酬理论来源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由Ross,S提出的,后来经过Mirrless,J.和Stiglitz,J.E.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从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来看,非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非对称信息也有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希望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合约代理机制,从而使代理人能够为委托人的利益行动,以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它是指企业代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其自身效用时会做出损害企业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其根源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间关于代理行为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8.
随机环境下委托代理基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托-代理理论中将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合同双方分别称为代理人(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和委托人(另一方)。委托人作为合同的设计者,不能观测到代理人在履行合同时采取的行动(或努力水平),所能观测到的只是代理人的行动和外部随机环境决定的产出结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代理人总是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努力水平,委托人若想实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理论的其中一个分支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政府是国有企业资产的委托人,将企业资产管理的权利委托给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代理人,代理所有者承担资产增值的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代理和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导致了“代理问题”的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的规避型风险态度,导致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了使双方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种活动,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从而达到双方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理论依据 1.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是保证委托代理关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最早提出委托代理概念的Ross强调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代理行为,后来的Jensen等人则强调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他们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通过契约严格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但这种契约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这就隐含着代理风险:代理人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要求,从而产生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管理的难点在于委托代理中经理行为的监督考核,原因在于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改革对代理人(经理)的激励办法,实行国家外部监督条件下的职工股东监督,实行经理资格管理,市场配置,股份化激励,强化经理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高级管理层报酬计划的设计是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展开的。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存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委托人)把企业委托给经营者(代埋人)经营管理。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说.委托代理双方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代理人会利用信息优势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李渝萍 《人力资源》2005,(19):74-75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三个理论 1.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指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去从事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工作,但代理人通常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发行事,并试图掩盖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所以委托代理理论的关键,是委托人如何设计相应的制度,在保证代理人的自利行为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史玉光 《中国审计》2005,(17):62-63
詹森和梅克林把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将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契约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所谓代理成本,是指在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情况下,代理人有可能不完全按照契约行动或偏离委托人目标、意愿而引起的对委托人的价值损耗。  相似文献   

15.
业绩评价对代理人(经理人)的行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是将行为作为一种模式来考察关于企业组织中人们行为的基本假设。在这个模式中导出了参加者之间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在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组织中,拥有所有权的一方是委托人,行使经营权的一方是代理人。一般地讲,委托人即是企业的股东,代理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经理和会计人员。经理受托经营股东的资产,按照契约的要求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代理人特别是委托人的利益,对代理人经营业绩的评价成为委托人维护自身利益并进而决定是否延续或取消委托——代理合同的关…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当财产所有者不直接经营自己的财产,而是赋予代理人在满足特定利益的前提下决定财产运营的权利时,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理论下,囚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采取的行动,只能获取代理人提供的不完全信息。作为有限理性的代理人并非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来选择自己的行动。他更倾向于利用自身优势为自己谋“福利”。因此代理人的目标与委托人的门标经常不一致。委托人有必要建立监督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首先,从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来看,财政支农资金归全体纳税人所有,纳税人实际上将自己的资金以税款方式提供给政府,委托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管理,作为经济人的纳税人存在着将委托代理成本降到最低的倾向,希望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资金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虽然可以通过对政府支农资金的支出行为进行群体监督而达到目的,但是现实中监督成本过高,需要依靠审计机关,以实现其监督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素珍 《现代企业》2005,(12):62-63
一、代理成本的产生 委托代理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通存在。无论何种形式的代理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很难保证代理人的行为完全从委托人的利益出发,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也就会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的产生通常是由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冲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食品相关三方暗含着如下委托代理关系:首先,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消费者是委托人,生产者是代理人;在消费者与监管者之间,消费者是委托人,监管者是代理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三方各自利益目标的不一致),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三方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利益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就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对代理人活动的严密监督来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但这样做就必然会付出成本,这种银行委托代理成本分为监督成本、约束成本、净损失三个部分,并已呈现出三大特质:委托代理关系行政化;所有者缺位,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自律;内部控制薄弱,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笔者认为,委托人应该利用市场约束激励机制来监督和制约代理人,以降低可能发生的社会成本,保证委托代理关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社会审计在发展过程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社会审计组织及其执业人员若不能清醒地意识到由此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将会影响社会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一、委托———代理问题一般的经济学上将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将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私人信息是指个人特有的他人不知或须花费一定费用才能获取的信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是有冲突的,不完全一致的,代理人越努力,委托人获取的效用越大,而代理人的效用却减少,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代理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