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很多问题和困惑被投资者提出来,如:中国经济增长全球最快,为什么中国股市却"熊"冠全球?再如:是否能够让养老金进入股市?中国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政府究竟是否应该救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已经哀鸿遍野,而一级市场却有7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上市,可谓"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国行业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时间序列数据,引入政策效应变量,运用分位数回归理论时间序列模型,考量股市收益与交易量相依性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行业股市收益与交易量之间相关关系存在差异,且在高分位点呈现正相关,在低分位点呈现负相关.结果表明,中国股市投资者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政策效应对不同行业收益和交易量相依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鉴此,投资者宜减少部分行业股票配置,政府应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尽量减缓股市波动.  相似文献   

3.
绝大部分对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的研究集中于探索股票指数的收益率序列是否服从随机游走,但是收益率序列是否服从随机游走与投资者是否可以获取超额收益并不完全等价。本文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在有摩擦条件下的常用量化投资策略的收益情况,直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为弱式有效。实证结果表明被动投资的收益不低于主动投资,投资者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弱式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一、股东股票股利偏好对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一)导致投资者过高的投资收益预期和非理性的投资 股市的原本面目是投资场所,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收益预期是平均资本收益加风险。而眼下中国股市存在过多的投机行为,短期炒作频繁,换手率奇高,股东对股市收益预期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股市主要实行收益市盈率,而非分红市盈率,此种做法与欧美股市的通行做法有所不同。从表面看,即使是收益市盈率明显提高,与一般投资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收益市盈率更多的体现为理论数据,只存在于账面上,股民无法获得收益的分红。因此,在我国的股市中正逐步兴起投资高分红股票,其超额收益广受各界关注,本文仅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股票送转、异常收益和管理层持股比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股市的股票送股、转增(以下简称"送转")往往能够带来异常收益,本文使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和1999年到2010年的股票送转相关的数据,在同、异方差的假设、按照送转比例和现金红利比例划分不同子样本以及考虑到信息提前泄露而重新定义事件日的情况下,一致的发现了异常收益①的存在,而现金红利会减少送转事件带来的异常收益。本文进一步探究这种异常收益的来源,发现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会正向显著地影响异常收益,并且这种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存在。本文还使用了工具变量,因此克服了可能存在的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了股价的"同涨同跌"(股价同步性),证券市场信息效率是否因此受到了影响?本文采用2002~2010年中国股市和上市公司样本,用R2度量股价同步性,检验在不同市场不确定性下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盈余管理使得股价同步性降低,而投资者情绪波动使得股价同步性上升;但是,两者均导致股票收益的"惯性"或"反转"效应增强,即市场信息效率下降。因此,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股价同步性的高低来衡量股价的信息效率,需结合影响股价同步性的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因素进行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根据投资者情绪是股票价格形成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研究观点,围绕投资者情绪是否构成系统性风险及其对不同类型股票的差异化影响,运用我国股市交易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不构成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但对不同市值的股票有着差异化的影响,随着股票的"投机性"增加,投资者情绪对其影响也增大.此外,投资者情绪会削弱股票收益与其波动的正相关性,且对于"投机性"越高的股票,这一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个人投资者在情绪的影响下,会采取追涨杀跌的正反馈交易策略。随着网络的普及,股吧在个人投资者信息获取和投资决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股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投资者的情绪。已有的研究表明股吧信息与股市收益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通过利用股吧发帖量构建了个人投资者情绪的代理指标,并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了个人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股市主要实行收益市盈率,而非分红市盈率,此种做法与欧美股市的通行做法有所不同.从表面看,即使是收益市盈率明显提高,与一般投资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收益市盈率更多的体现为理论数据,只存在于账面上,股民无法获得收益的分红.因此,在我国的股市中正逐步兴起投资高分红股票,其超额收益广受各界关注,本文仅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彬 《时代金融》2011,(21):163
市场弱势有效是指实证检验证明未来收益是无法从历史收益得到预测。有效市场假说是鞅假定,检验某一时间序列是否满足鞅过程的方法是测试其序列相关性。本文以上证综指代表中国股市,主要进行方差比检验,分析得出近年来中国股市呈现弱势有效的特征;同时,还分析了标普指数,证明了美国股市较早就满足弱势有效。  相似文献   

13.
黄彬 《云南金融》2011,(7X):163-163
市场弱势有效是指实证检验证明未来收益是无法从历史收益得到预测。有效市场假说是鞅假定,检验某一时间序列是否满足鞅过程的方法是测试其序列相关性。本文以上证综指代表中国股市,主要进行方差比检验,分析得出近年来中国股市呈现弱势有效的特征;同时,还分析了标普指数,证明了美国股市较早就满足弱势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市的功能不仅局限于为上市公司融资,它还会对消费产生影响,健全资本市场的股市财富效应十分明显。由于中国股市规模偏小、股市存在"挤占效应"、上市公司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股市价值的持续变动趋势不稳定以及投资者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因此,应从扩大股市规模、消除市场的过度投机以及推行"富民政策"来使得中国股市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翔翼  杨光明  孔东民 《金融研究》2015,424(10):163-180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近百年中国股市、居民消费、人均GDP、物价指数和利率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近代和现代中国的数据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研究发现:1888-1938年的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中国当代股市和1939-1947年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均大于一般合理的水平,即都存在“股权溢价之谜”,而且1939-1947年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要大大高于当代股市投资者。本文分析认为,以全国战争和恶性通货膨胀为主要表现的社会动荡加大了近代股票投资的“背景风险”,从而使得这一时段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和股权溢价都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长期牛市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炼石 《新金融》2007,(9):20-23
中国股票市场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经济证券化程度迅速高达100%,已接近并超过某些发达国家。面对这一形势,由于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一些投资者的担忧与恐惧逐渐增大:中国股市是否会回到前几年的熊市?中国是否已处于"全民炒股"时代而即将崩盘?另一些投资者则过于乐观,以为中国股市就是保险箱,抵押典当房产炒股票。所有这些倾向都加大了投资者的盲目性、投机性,成为股市动荡的直接动因,不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对中国股票市场长牛市的依据、风险及其防范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圈钱市"一直都是中国股市的一个恶名。如何让中国股市告别"圈钱市",猴年伊始,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女士即给股市提出了《恢复中国股市的基本功能》的建议。根据刘姝威的定义,中国股市的基本功能,一是企业直接融资,二是投资者购买股票要获得比国债无风险收益更多的投资收益。如果真的恢复了这两个基本功能尤其是投资功能,将意味着中国股市向"圈钱市"的告别。  相似文献   

18.
广大中小投资者都知道股市中的一句谚语:熊市不言底。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底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会是几天几个月就能轻易形成的。但是股市毕竟还是有底部的。中小投资者往往抄不到真正的底部,原因就在于无法判断底部是否真正形成。专家们从股市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际操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底部形成的特征,以供中小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田野 《云南金融》2007,(4):23-24
众所周知,股市是一个投资场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风险。猪年头两个交易日中国股市的大涨与大跌就再度提醒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中有所收益,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投资心态。理性投资方能获得股市“红包”。  相似文献   

20.
机构持股、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参与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特质风险的分散以及超额收益的减少。文章选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股票市值比例这一指标来刻画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检验机构持股比例、特质风险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中国股市,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大量持股有助于降低股票的特质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的股票,特质风险越大,股票预期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