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吴婉丽 《中国经贸》2012,(16):261-262
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内部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截止现阶段,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文章将全面挖掘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多种管理模式(制度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战略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情感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绩效评估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分别从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四个方面实现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创新,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孙薇  李冬梅 《理论观察》2006,(2):141-142
随着会计风险点的增加,健全基层央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尤为重要,内部控制是现今界内人士的一项重点研究的课题,不少单位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会计监督不力、会计控制存在漏洞、内部审计控制不到位。应主要从授权批准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岗位责任控制、业务处理程序控制、会计记录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六大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非常薄弱,存在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十分薄弱等问题。应采取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规范控制程度、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素质、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淡薄的实际,建议从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非公有制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目的而实施相关措施的过程,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内部控制源于企业风险,财务舞弊、经营失败使内部控制成为全球的主题。本文从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固有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及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东辉 《中国经贸》2009,(16):217-218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全面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有效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控制是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过程的监督,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三个方面相互依托,  相似文献   

8.
蒋小花 《中国经贸》2014,(18):202-203
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意义,阐述了缺乏有效监控、会计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以及会计信息化构建相对落后等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风险,从规范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以及加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风险有效应对措施,以期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参考,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多年,如何发挥内部控制效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理论界及广大企业管理人员比较关注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优劣在于执行力,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宣传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等均在于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更离不开内部控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这种观念就是大错特错的。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做进一步地探讨,以便更好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  相似文献   

11.
透视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高踞不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努力推动积极的就业政策,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增长弹性却在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降反升。如何辨证地认识目前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亦在增长,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将"就业优先"放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  相似文献   

12.
将教育分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部分是民国时期教育结构的一大特色.通过对民国时期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学校教育对社会教育的影响大于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中小学对社会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对社会教育具有抑制作用.小学校是社会教育的Granger原因,与社会教育是一种竞争与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全球化研究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生卫 《理论观察》2002,4(5):49-53
法律全球化在一定程度而言是全球法律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不仅是主权国家对全球性法律文化的认可与吸收 ,也是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的传播与进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 ,本土性的法律文化与全球性的法律文化在交融中不断地呈现出趋同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蓝琦  罗丹 《科技和产业》2022,22(8):289-293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促进云南省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走绿色发展战略也是国家推动生态文明的关键。构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模型,对云南省16个州、市2008—201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激励作用并不确定;环境规制并不利于云南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在环境规制对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中具有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芳玲 《理论观察》2001,1(5):47-50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结构严谨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什么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处于落脚点和归宿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黄莹  宋赛  卫浩 《科技和产业》2022,22(1):269-272
中国目前正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建筑信息模型是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涉铁工程线路加固专项方案文献进行分类,总结线路安全加固的施工工法,进行工程结构分解,建立参数化族库.并引以实际工程项目三维信息模型的构建,验证基于Revit平台基础设施工程参数化建模的可行性,为BIM在此类工程中的全寿命周期内精细化管理奠定前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准则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之一是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认识和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值得探讨。校正某些错误看法,努力缓解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符合邓小平提出的在一部分人先富后迈向共同富裕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林瑶 《科技和产业》2023,23(4):108-111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为了拓宽筹资渠道、优化社会捐赠,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选取社会捐赠以及其他变量相关信息公布较为全面的50所高校2011—2020年的数据展开实证研究,从高校自身的角度对社会捐赠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磊  白昱  税璐瑶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2-127
基于GEM模型搭建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测算2005—2020年天津市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使用障碍度模型对评价指标障碍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天津市制造业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提升速度减缓;天津制造业在追求规模壮大的同时进行着结构调整,但开放水平尚未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产业结构失衡、创新动力不足、对外贸易低效是天津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环境、社会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from developed to underdeveloped economies is almost always associated with a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supplier and the recipient of technology. Where this conflict arises control is exerted by the more powerful party to ensure that the conflict is settled in its favour. It is argued in this paper that control is allied to the power to determine the rate and type of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A number of potential areas of conflict are discussed, and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mechanisms which the various parties can use to settle conflict in their fav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