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黄金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已逐步被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权货币所取代,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基本丧失。但近年来,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  相似文献   

2.
非货币化后黄金储备变化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的货币功能呈现出日益弱化的趋势,而其保值、增值等功能则逐渐凸现。世界各国对其持有的黄金储备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本文意在分析各国央行减持或增持黄金储备的原因,并针对我国黄金储备现状,提出我国应从长期的战略视角出发,在适当的时机增持黄金储备,并实行“藏金于民”的政策,以应对美元贬值,缓解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元面临大幅贬值的风险,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以美元形式持有的外汇储备的风险必然增加,而黄金作为天然货币,其保值避险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本文分析了我国黄金储备的现状,提出目前黄金储备量虽然有很大提高,但相对于国情来说还有进一步增持的空间,由此提出增加黄金储备的途径及完善黄金储备管理的...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此,美元作为黄金的“替代物”取得了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勾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美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例开始下降。1973年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以后,进一步促进了美元储备下降的趋势,到1979年底,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只占到65.1的比例。同期,欧  相似文献   

5.
国际黄金价格和美元汇率走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伴随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持续缩水的风险,与之相伴的是国际黄金价格不断突破历史新高,国内外对增加黄金储备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有必要认真审视国际黄金价格和美元汇率走势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分析来看,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元面临着保证国际流动性需要和信用货币内在价值稳定的双重难题,研究表明,美元汇率和国际金价之间存在长期反向关系,投资黄金是对抗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因此,黄金仍是各国央行、IMF重要的储备资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主要发达国家主权货币替代黄金成为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际黄金储备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普遍保留着较多的黄金储备,发展中国家保留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不断下降,国际黄金储备主要集中在欧美,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也是欧美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亚洲国家大量持有外汇储备而缺乏黄金储备。因此笔者借鉴国际黄金储备变化趋势,考虑到我国民间黄金储备很少,而官方黄金储备又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考虑到我国经济安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众多因素,在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特别在我国追求和平崛起但面临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冲突的情况下,认为我国应持续增持黄金储备。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其特征可以概括为额度高、币种和资产结构单一。这种特征必然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面临较高的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因此,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理应从减少超额储备以及改善外汇储备币种和资产结构入手。2008年之后,以货币互换为代表的跨国货币合作成为新趋势,其在减少超额外汇储备量以及改善外汇储备结构方面颇为有效,善加利用可以达到控制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际金融货币历史的演变:金本位制从作为国际的主导货币到崩溃,结合人在经济生活中利己性的本质、最新的科技革命以及未知市场的发掘三个方面阐述信用货币而非商品货币作为国际货币选择的必然性,结合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担忧,分析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选择依据及存在的风险考虑。  相似文献   

9.
论后金融危机时代增加我国黄金储备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致使美国经济下滑,美国通过增发货币并数次调低利息来刺激经济复苏,美元面临大幅贬值。由于美元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这些国家的国际储备将随美元的贬值而缩水。尽管在各国救市行动的干预下,目前全球经济已有回暖的迹象,但是因救市而增发的大量货币,也为未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埋下隐患。作为经济最后的卫兵和对抗通货膨胀的利器,黄金成为最为安全的资产。本文从我国国际储备现状出发,结合后金融危机下全球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论证增加我国黄金储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邵新力  李蕾蕾 《海南金融》2007,(9):《海南金融》-4-6,14
截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持有量第一大国,其后我国外汇储备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到2007年3月已达12020.31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意味着面临的风险也在持续增加.因此,如何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币种组合成为目前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确定了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影响因素,结合因子分析法,得出了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组合的新选择,提出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组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备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当前IMF会员国的国际储备包括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在当今日益发展的世界经济中,黄金因其供给不足而使其国际储备功能受到削弱,实际上它已成为潜在的国际储备.一国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是极有限的.外汇储备是目前各国货币当局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我国国际储备的变化情况主要体现在外汇储备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相关理论SDR的中文名字叫特别提款权。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对可自由使用的货币配额的潜在债券。特别提款权并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储备货币,就是和黄金差不多可作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因此SDR又被称为纸黄金。其实特别提款权并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储备货币,和黄金、美元一样,可作为一国的外汇储备。现在1个SDR大约等于1.37美元。作为一国官方外汇储备,SDR占比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在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不断贬值背景下,中国拥有的3万多亿美元外储资产正面临大幅缩水的困扰。最近黄金价格下跌,有业内人士建议应趁此机会以外汇购入黄金,提高黄金在外储中的比重。但也有观点认为,增持黄金只是调整了外储结构,并未解决总量过大的问题。而且,在国际市场购买黄金也有风险。  相似文献   

14.
货币的职能包括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过去,货币只在本国流通,但现在货币已具备全球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即单一的国家货币能否长期保持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仍然是美元本位,美元占黄金(9.7万亿美元)以外全球外汇储备的60%,占全球日均外汇交易量的85%.相比之下,欧元占了全球外汇储备的27...  相似文献   

15.
张玲 《时代金融》2013,(14):24-25,32
我国外汇储备高居全球第一,而在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中,美元资产比例过高,债券占据主导地位,股权投资比例不足。美国连续推出数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收益率令人堪忧,汇率风险威胁外汇资产的安全。因此有必要调整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实现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可以通过调整美元金融资产和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增加黄金储备比例、加大海外股权投资,提高外汇储备配置于非金融资产的额度,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的外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际储备增长迅速,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头寸总量基本未变,但外汇储备增长迅速。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增长迅速,发达国家的国际储备占全球储备的份额在逐年下降;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头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美元仍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货币体系、各国的汇率制度和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逐年增加,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越来越高。自1996年的1000亿美元到2014年底达到了3.84万亿美元,如此高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储备增长率在世界各国还是极少出现。这么高的外汇储备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高额的外汇储备可以稳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防止汇率的较大波动等。而在另一方面,高额的外汇储备必然会导致其管理成本上升,而且会增加基础货币的发放,弱化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此外,高额的外汇储备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本文就希望通过分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和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分析其利弊,进而提出一些具有借鉴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志华 《国际金融》2013,(10):71-77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国际收支已经持续多年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3115.89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如此多的外汇储备,不仅引起大量基础货币被动发行,使我国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迫使央行不得不采用非常规手段回笼货币,而且还要承受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央行被迫成为需要经营货币的机构。这是过去外汇储备相关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中国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  李芳 《海南金融》2007,(4):60-62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近两年外汇储备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至2006年10月底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本文从我国外贸和外资政策、全球经济失衡、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存在高额外汇储备的必然性.尽管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汇率风险以及会对本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即维持汇率稳定、化解货币错配风险以及稳定经济金融环境的角度分析,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但结构不尽合理,汇率波动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价值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主要以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为切入视角,通过GARCH模型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汇率波动进行分析,再通过风险价值VaR模型,以汇率波动的标准方差来描述当前不同币种外汇储备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使风险值得到了量化,进而具有可比性。通过结合不同币种在汇率波动下的风险和收益,分析黄金储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后,联系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