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饮茶三昧     
李庚 《乡镇企业》2001,(3):45-45
“日高久渴漫思茶”,口燥则饮,是解渴。没什么顾忌的,但饮茶如果作为一种艺术的品茶,却很讲究。周树人曾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于十年的尘梦。”撇开周的人品不谈,从字面上看。也算得茶中三味了。古人饮茶有四不,即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景不好,饮者鄙兽。  相似文献   

2.
饮茶三味     
"日高久渴漫思茶",口燥则饮,是解渴,没什么顾忌的,但饮茶如果作为一种艺术的品茶,却很讲究.周树人曾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于十年的尘梦."  相似文献   

3.
漳州饮早茶颇有讲究,首先要选在临风目街的位置,眼见路人赶早市,也就是所谓“灵市面”。然后叫上一杯清茶,本地人一般喝铁观音茶或者武夷岩茶.当然也有人饮西  相似文献   

4.
饮茶,应算最具中国特色了,而茶亭,在我国几乎遍布乡邑,堪称国粹之一。举凡交通要道、名胜景区,为方便游人旅途歇憩,茶客解瘾品饮,大多建有茶亭。来都是客,在茶亭里,边品茶边扯山海经,上自皇宫国是,下至黎民琐事,无奇不有,无所不及。而大凡楼台亭阁,几乎无处不“联”。“茶亭”与“茶联”这两的结合,便“合成”了世间难寻的国粹了。闲暇细品那些缀饰于茶亭的茶联,有如茗香爽口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讲究“茶保健”,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研究发现,荼可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饮茶对人体有很多益处,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企业形象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对面”的看得见的形象,即“显在”的企业形象如“微笑服务”,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另一类则是“背靠背”的虽看不见但却能使人感觉到的形象,即“潜在”企业形象。“潜在”企业形象,也可称之为“幕后形象”.譬如,接到顾客来的电话,顾客听到的是一种不友好、不礼貌的声音,顾客会怎么想?再如收到顾客反映产品质量问题的来信,怎么处理,是认真对待,妥善解决,给顾客一个满意的答复,还是不予理睬,久拖不决?凡此种种,都关系企业的“潜在”形象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企业的“潜在”…  相似文献   

7.
浓茶可伤骨     
不少人习惯喝浓茶,实际上喝浓茶除会引起“茶醉”和失眠外,久而久之亦可对骨骼造成伤害。据专家对3170名5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饮茶习惯与骨折危险的分析表明,每天饮浓茶5杯的人,髋骨(骨盆处)骨折的危险较不饮浓茶者高70%;每天饮浓茶超过7杯者,其相对危险性达80%以上。这是因为浓茶中较高含量的咖啡因可明显遏制钙在消化道中的吸收和增加尿中钙的排出;由于遏制吸收和加速排泄这双重途径,使体内缺钙而诱发骨中钙质流失,日久便出现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骨折。不久前,中国营养研究所和食品卫生研究所对国内20种茶叶的含氟量进行测定时…  相似文献   

8.
消费知识     
消费知识怎样选茶具泡茶是一门艺术,茶具也颇有讲究。一杯或一壶鲜香美味的茶水配上优美、雅观的茶具,更能增添饮茶的情趣。选用茶具,可根据茶的属性及各地饮茶习惯,灵活选用。1.陶瓷茶具:传热较慢保温适中,与茶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沏出的茶色、香、味均佳。...  相似文献   

9.
中国饮料市场你何时走出混浊中共澧县县委王高阳世纪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人饮“茶”观念发生嬗变,“喝”亦在变迁,从凉开水、大碗茶、玻璃瓶汽水、灌装饮料到固体饮料和矿泉水、太空水,目前茶已为时下的饮料所取代,迈向多元化、天然化、营养化和高档化。但各类“...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选择》2006,(1):26-27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  相似文献   

11.
作家茶趣     
茶,有益健康,有助文思,更能衬托出作家们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日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部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的时候,还有独特的功夫。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了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了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这个茶馆有一副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字句里,巧妙地糅合了人们对老舍先生的赞赏之情。  相似文献   

12.
饮茶六忌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品,但如果饮用不当,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忌过量长期过量饮茶会使体内的咖啡碱积累过多,有损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造成疲劳、食欲不振、神经过敏等。忌晚上喝浓茶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它能兴奋大脑且引起尿多,使人难以入睡。忌过热长期饮热茶,可引起粘膜组织增生性病变。所以,泡茶时水温一般应在摄氏80度左右。忌与药同服茶叶中含有鞣酸,能和生物硷类药物、重金属盐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影响药物的疗效。且茶硷能提高体温,有抗阿司匹林的作用。忌空腹饮茶有不少老年人喜欢喝早茶,养成空…  相似文献   

13.
质检月览     
“中国的产品是安全的!”2007年12月11日,当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麦克·莱维特在北京参观了汇源饮料生产线之后说:“当我回到美国再拿起橙汁喝的时候,如果看到这是在中国加工的话,那么我会非常放心,因为我是亲眼看到它是怎么生产的,并且我也知道中国政府是以最直接的措施从生产源头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  相似文献   

14.
茶为万病之药,茶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价值,但这些保健价值需在正确的、健康的饮茶方式下,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不同季节应饮不同的茶,不同体质和不同职业的人也应该饮用不同的茶。为此,本人把多年与专家学者交流的健康饮茶的经验梳理出来,让爱茶者都能健康饮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且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等。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达到一种质的享受。品味茗茶,品味人生,从选择好茶开始。为了在茫茫茶海中甄别茶品的优劣,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选购心得:  相似文献   

16.
厨房小常识     
饮茶学问多①茶叶具有强兴奋作用。开夜车的人可适量饮茶,失眠的人睡前则不宜饮茶。②茶中有咖啡因,能增加胃分泌,消化不良、腹内积食者宜多喝茶,溃疡病人不可多喝茶。③茶叶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利水通尿的作用。年青人体壮大盛,适当饮茶可降火祛燥。年老体弱者应少饮浓茶。④咖啡因可以通过胎盘上循环进入胚胎,造成胚胎代谢异常、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甚至引起胎儿畸变。因此怀孕的妇女不宜饮茶。⑤茶叶中含有氨基酸,对人体有益,水温在60℃时就能溶解出来。维生素C在水温超过70℃时就受到破坏。茶单宁、咖啡因…  相似文献   

17.
喝茶的时候     
喝茶还需要专门的时间吗? 如今,很多人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泡一杯茶:打开电脑时喝上一口,查阅日程资料时抿上一口,会时激昂陈词后深吮一口,拿起电话与客户口若悬河后急饮一口,更有的在上下班路上还要提着保温杯不时地来上几口——温杯盈握一整天,无处不杯,无时不茶。对他们而言,喝茶既无时间的限制,又何来“挤出时间喝茶”的需要?喝茶不需要专门时间,何时喝茶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8.
生活之友     
生活之友农民也要讲究饮水卫生如今农村人在吃的方面很讲究花样、营养,但对饮水卫生却很不讲究。至今仍有很多不良的饮水习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提醒农民朋友讲究饮水卫生四注意:一、注意克服饮凉水,喝生水的习惯。到了夏季,农民渴了喜欢喝"井拔凉水",有的随处到...  相似文献   

19.
在民间,茶是备受海峡两岸民众喜爱的健康饮品,被雅称为“饮中君子”。随着两岸茶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艺也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不仅可以品茶香、尝茶味,也能够观赏到茶之形,为品茗增添乐趣。“海峡情两岸海上茶王争霸赛”举行日期临近之际,记者来到厦门全国评茶师、茶艺师培训基地,采访了报名参加茶王赛的学员们,感受到他们学习茶艺与评茶的热情,也与他们一起领略茶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得好,“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中国人饮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如今,饮茶已发展成为“茶艺”“茶道”,研究茶文化也成为一门精深的学问。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现代茶艺之父”范增平,长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发展工作。他以“茶的传道士”自居,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范增平,边品香茗边听他说茶,方品出茶内却原来另有乾坤,禅意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