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联立方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河南经济增长之间的内生性。当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水平时,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阻碍;当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衡量产业结构水平时,两者相互促进。此外,消费需求和经济集聚对河南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水平未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发展有阻碍,而对第二产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互动效应;建立了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就业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预测期内,我国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依然不协调。因此,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仍在第二、三产业,尤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第二、三产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来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发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从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市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渐缩小趋势,京津第二产业比重也渐趋收缩,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三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均呈稳步提高趋势.目前,北京呈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则仍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相适应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利用效果以及人才的培养质量。各产业的产值结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以湖南普通高等教育为例实证分析了教育结构与各产业产值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变化是教育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第二产业的产值变化要大于第三产业产值变化对教育结构的影响的结论。提出建立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侧重于第二、三产业以培养更多适用型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理念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促使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分析发现,万州区与涪陵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涪陵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而万州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要弱于涪陵区.两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改善就业结构,充分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1990年~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相对生产率、就业弹性的差异,探讨了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针对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06年到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三大产业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三大产业中,人民币升值仅与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人民币升值对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对第二产业产值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面临增长放缓与结构转型的巨大挑战.基于"收敛假说",通过东亚成功经济体发展经验与跨国比较数据,推测中国未来二十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可能的结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当前中国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未来增长潜力仍然较大,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潜在增长率仍然能维持在5%~6%,到2020年应当不低于7%~8%;从产业结构来看,预计到2035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2.8%,第二产业占比41.4%,第三产业占比为55.8%,即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这意味着中国第二产业已经进入了"倒U型"的拐点.当前中国的实际增长率低于其潜在增长率,主要是短期政策波动与外生冲击带来的影响,未来仍需要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式促进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组织.在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兵团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调整.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这种协整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一些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相关性都不明显,但产业结构升级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应着力改善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以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兵团经济持续增长。依据国际标准,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度远高于自治区和全国,且其产业结构有序度有逐年恶化的趋势;兵团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应是: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基于VAR模型建立协整方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8年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短期波动为主,长期则主要由产业结构决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5年期间的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长期内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有利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短期里,这两种因素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当有限。相应地,人口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反作用也不明显。研究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程度,为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水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因素相耦合,用以评价新疆产业用水增长质量。通过构建产业用水的边际效应分解模型,计算了新疆2005—2010年产业用水的规模、技术及结构的边际效应,并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疆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运用ESDA方法,探讨新疆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模式,得出研究期内产业用水增长质量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并且空间集聚方式以H—H、L—L为主要特征,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新疆应该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用水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促进水资源在产业内部及产业间循环利用;经济发达且用水质量较高的地州应该发挥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改善经济落后地州的产业用水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5年期间的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长期内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有利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短期里,这两种因素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当有限。相应地,人口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反作用也不明显。研究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程度,为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5-2013 年福建省数据,采用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工业烟粉尘、工业 等五类工业污染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EKC 曲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得得到的EKC 曲线形状不同,福建省工业污染物排放(除工业固体废物)与人均实际GDP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须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却没有显著影响,不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中六个省份的出口和GDP变量,检验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带动出口。透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经济区不同省份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为增强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优化产品结构,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理论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当前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理论的发展等方面,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对当前学术界有关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学术观点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