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识别标志,这种根植于乡村性的地域生活方式体现了乡村旅游的本质。当"乡村性"缺失时,乡村旅游目的地个性消失,同质化严重。可通过采取基于"文化自觉"的心理认同、目的地产品化、差异化体验与特色化品牌战略和规模化开发与本地化联合经营战略等措施来构建基于乡村性的乡村旅游精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治理是一个多中心、重交互、规范化的复合体系。基于旅游目的地治理维度审视,由政府主体之间协力、政府与私主体之间协力共同构成旅游治理的主体要素。借助公私协力法教义学分析,聚焦旅游行政执法,培育公私协力规则中存在的硬法、软法因子,有利于丰富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这需要完成公私协力理论模型构建,并从规范主义与功能主义进路出发破解执法难题。旅游产业与事业的双轮驱动发展,为提高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中公私协力实效创造了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3.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乡村旅游中直接利益相关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当地农户(及其集体组织),乡村旅游者。要构建乡村旅游相关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首先明确构建目的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平衡相关主体利益并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要坚持公平与效率兼顾,平等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本文从激励理论角度提出产权激励、收益分配激励、政府激励和意识激励来共同构建乡村旅游相关主体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仅城乡之间社区二元分化,城市内部也产生社区二元分层,形成社区公共产品的非均衡供给。非均衡的公共产品供给约束着后发型社区的发展,导致了基于"破窗效应"逻辑造成的社区环境恶化、基于"公地悲剧"逻辑造成的社区空间紧张。通过对后发型社区桂林市花园社区的考察,发现其城市分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其治理状况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只有形成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多元治理,才能促进城市内部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资源由于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权属性,造成了其“公地悲剧”产生的必然性。目前对于“公地悲剧”的解决模式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外来投资者主导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三种制度模式,它们分别对应着管理主导、产权主导及产权和管理相互结合的方式,存在着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绩效与局限。我国目前资源产权体制的弊端就是产权公有造成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低效率,要彻底解决“公地悲剧”,必须明晰资源产权,政府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产权制度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农村水资源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农村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变迁,并对现行农村公共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和“租金耗散”进行了分析。在对农村公共水资源市场治理和政府管制的不足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治理的一种新维度:以社区为基础的自主治理,并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论证了价值信仰、社会声誉和社会纽带对于促进农村公共水资源社区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社区参与程度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与契约关系是其发展成败的关键。成都市三圣花乡"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目的地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在全国颇具典型性。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社区参与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三圣花乡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探讨制约其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协调旅游开发利益和推进三圣花乡乡村旅游未来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产权经济学界存在一种"公地即悲剧"的倾向,试图将所有在"公地"领域发生的悲剧都用公地悲剧理论来解释,人为夸大了公地悲剧理论的适用范围与程度,并得出不恰当的政策建议。公地悲剧理论的适用边界应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限进入式公地,而非开放进入式公地,才是现实中公地的主要形式,它们通常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没有先验性的证据表明这类公地必然会导致悲剧;第二,公地悲剧理论将公地使用者高度简化为经济人,而这种假设本身是有争议的;第三,在行为成本未知或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即使是人类行为造成"公地"使用不当的悲剧,也不能用公地悲剧理论来解释;第四,囚徒困境只是公地博弈的一种解,但并不是唯一解。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乡村旅游和体验真实性内涵,探讨了乡村旅游体验真实的相对性,并从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态度与看法、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认知与理解、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生产与制造3个角度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并对不同群体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乡村旅游中各相关群体利益,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行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深层次症结在于"股东至上"逻辑下国企单边治理结构模式存在着内生缺陷.因此,克服缺陷、矫正失衡的思路设计必须是引入共同治理机制,以替代单边治理模式,变"股东至上"逻辑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使企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及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形成多元产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问题与改革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述原则,剖析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首先解释为什么要在国家治理视角下通过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即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回归当下,进一步探讨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治理主体治理能力有限、治理体系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治理效能与治理目标相脱节三大问题。据此,指出"‘统'不足,‘分'有余"是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因此,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需要完成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两大任务,国家发挥好"统"的作用、基层组织扮演好"枢"的角色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的单中心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解决我国乡村治理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包含农村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多中心乡村治理体系。农村非营利组织存在行政色彩浓厚;发展领域不均衡,利益表达功能薄弱;运行不规范,地域性强,规模偏小;组织间缺乏协调和合作;严重背离组织宗旨等问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产权资源治理理论的演进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4年,戈登(Gordon)最先抓住了CPR问题的本质,并对其属性进行了模型化论证,成为该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哈丁"公地悲剧"的发表则激起了学界研究CPR问题的热潮。早期学界主张要么通过"利维坦",要么私有化来治理CPR。由于奥斯特罗姆等人的努力,社区自治作为事实上的一种替代性解决方案日益得到认可。拉赫曼(Rahman)等人的研究则表明在特定的宗教和文化背景下,公地不仅不会导致悲剧,而且具有私地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希尔(Hill)对美国野牛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经济学家公认的公地悲剧也未必真的就是悲剧。  相似文献   

14.
社区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如社区参与、接待能力控制、公地悲剧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社区旅游的健康发展.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结合社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分析现阶段社区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公地悲剧”,并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希望为社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对以往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内生发展的视角,结合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的开发案例,根据各乡村资源禀赋及开发现状,将其主导盈利模式归纳为4种类型,以此与反映旅游社区成长能力属性的内生式发展、公司化、土地产权流转3类开发模式相匹配,建立起一个盈利模式与开发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框架,旨在从更根本的环节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门票经济、旅游飞地和公地悲剧三大核心问题,为今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选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由于应对反倾销的公共物品属性,单个企业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出发却导致对每个个体次优选择的结果,陷入“公地悲剧”,不符合集体理性.文章通过博弈分析得出作为非营利性的、增进同业利益的行业协会参与治理企业出口定价和在遭遇国外反倾销指控的条件下,协调涉案企业应诉和分摊应诉费用对提高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成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后通过收集数据实证分析行业协会参与治理可以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行业协会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治和行政是乡村治理的两大工具,两者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自治主导型、自治行政均衡型、行政主导型等不同的治理路径,进而形成自然村、行政村、乡镇等多层化基本治理单元体系。以三种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的改革为例,集体资产产权分配改革宜选择自治主导型治理路径并以自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改革宜选择自治行政均衡型治理路径并以行政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宜选择行政主导型治理路径并以乡镇为基本治理单元。江西余江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安徽天长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广东东莞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乡镇为基本治理单元,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理绩效。乡村治理基本单元的设置,应以兼具自治和行政双重职能的行政村为基点,基于治理事项的具体要求、各治理主体的利益关联及其治理能力和资源选择适宜的治理路径和基本治理单元,或下沉至自然村等,或提升充实行政村(能力和资源),或上升至乡镇等,形成多层化基本治理单元体系,并加强各基本治理单元的治理能力建设,有效提升治理效率和绩效,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区增权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的本质需求,对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诸多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仍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在参与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参与的内容往往只涉及经济活动领域,层次低、范围窄,极少介入管理和决策层面。只有进行社区增权才能真正凸显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从协调社区内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角度,以浙、皖、苏三地的3个典型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系统调研和SPSS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旅游发展中既得利益分配的状况,乡村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四大文明建设,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市的格局之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中,隐性债务因其增长迅速、规模不清和风险不确定,成为未来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隐性债务挟裹主体众多,关联利益甚广,因此,基于共同体视角,明确治理主体,有利于化解风险。在隐性债务生产阶段,因利而合的共同体大肆攫取利益导致隐性债务激增;在债务风险凸显阶段,利益共同体的本能选择不是"安危与共",而是"大难临头各自保"。但债务风险的"飞去来器效应"和群体性焦虑,将促使利益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既是利益共同体,更是治理共同体。在隐性债务治理阶段,共同体应形成"共生"意识、采取"共治"行动、构筑"共担"保障,实现有效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