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微公益活动是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之一,是促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高校学生开展微公益活动,探索大学生微公益模式的优化是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成效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微公益活动的现状和问题、发展趋势,提出优化大学生微公益活动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
穆标 《中国就业》2024,(3):70-72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全育人”秉持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旨在建立完善的高校育人体系,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章从“三全育人”理念出发,分析了江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协同育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江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为江苏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大思政"背景下,促进教学资源整合、环境优化、协同合作是高校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趋势,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两支骨干力量,是高校稳定的思想保障,加强两支队伍协同育人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思政”的工作背景下,优化党校课程设置,转变党课教育视角,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真正让大学生党课服务高校党组织建设,全力推动高校党课教育工作快速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费衍慧 《企业文明》2023,(7):127-128
<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质量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重大责任。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落地,“学群文化”建设为其提供了一种现实路径。本文力图通过对“学群文化”建设的研究,提出以“学群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具体实施路径,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了解基层、靠近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剖析当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原因,并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为例,总结近年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提升高校实践育人职能、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心理育人被纳入“十大育人体系”中,相关高校要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的现实意义,提高对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探究高校心理育人的必要性,明确心理育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的影响,并就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出相应策略,促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具有政治教育价值、道德教育价值、生命教育价值、美学教育价值等诸多价值。将地域文化广泛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特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构建,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引领高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如何实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想课程的有效融合,实现高素质财务人员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本文立足于"三全育人"视角剖析专业课课程育人现状,提出构建"三全育人"专业课育人模式的基本遵循,最后深入探析"三全育人"视域...  相似文献   

10.
姚志琴  沈宁兴 《数据》2023,(1):161-162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网络信息传递效率高、影响面大、信息监管难度和失真信息纠错难度大,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高校应在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加强高校网络宣传能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清源 《价值工程》2010,29(8):199-200
独立学院是高校办学体制的创新形式,是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适应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樊建武  刘光林 《价值工程》2012,31(5):222-223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自身、要求都发生着深刻地改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方式,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学践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孟贤军 《价值工程》2013,(17):245-246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各高校自觉将党的十八大精神渗透于教学之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达到这一根本性目标,应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这既是我国高校育人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现实要求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赵明芳 《价值工程》2014,(13):272-27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深化,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剧增,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直接影响着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质量。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其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是保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关键。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做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高职辅导员队伍特点和学生工作的现状,探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青 《价值工程》2011,30(8):265-266
新时期的大学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出现了很多新特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本文试图对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与原则,以期为体育院校学生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樊敏 《价值工程》2011,30(18):186-187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及其行为表现出的复杂特性为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在功能上存在着重政治轻素质的现象,在形式上存在着重活动轻规划的现象,在内容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研究上存在着重经验轻理论的现象,在队伍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等,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外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发展的理论与经验,认为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充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开展全面的生活方式教育,并提出了思想道德教育与生活方式教育一体化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QQ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原 《价值工程》2011,30(15):227-228
随着我国信息社会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QQ作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加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奎国 《价值工程》2010,29(28):169-170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却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成为影响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两个课堂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也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必须依靠教育。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须对其进行机制改革和方法创新,通过对学生人性的充分肯定,对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进行正确引导和开发,使之对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正义满怀信心和追求,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王锋  陈永远 《价值工程》2010,29(35):289-289
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专家,对我国高校体育教材从概念进行探讨分析,讨论了体育教材的作用和价值以及我国高校体育教材的现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提出高校体育教材建设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化全面发展为目的,促使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