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共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居于核心与关键地位,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这是基于中国积累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现实,而进行的战略部署。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也赋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新发展理念引领性、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联动性、在显著提升效率中促进公平正义性等新内涵,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有待进一步培育等难点,基于此,应以中国式经济治理现代化、以中国式科技现代化、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作为实践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现象都必须落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应如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目标,当然也具有明确的空间指向,需要从空间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在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力图阐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弭和经济区域协调一体化进程,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必须立足的空间路径,而国际大循环则需要实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战略,加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空间路径,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重大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各国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现代化包括多方面内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方面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表明,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内容,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底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肖文 《江南论坛》2023,(3):86-8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可以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所在。改革开放45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浙江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走在了时代前列。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为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把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中华侨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从顶天、立地、树人3个维度全面阐述学校发展思路,提出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深入探索侨校办学规律,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争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依赖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质的一般性内涵出发,遵循质量互变定律,才能更好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的质是指经济活动能够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定性,是以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在生产力方面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且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要显著上升;在生产关系方面,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求的生产关系,即更高品质更高效益更可靠的生产,更高效率更安全的交换,更高水平公平合理的分配,更高层次以人为本的消费。最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家水网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文章在总结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基础上,从国家水网建设的地理效应、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途径。研究认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建设经历了政策调整、管理变轨、民生发展和制度保障4个阶段,2023年进入全局统筹阶段,形成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效益。(2)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等瓶颈制约,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水网建设的基本要求。(3)未来应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流域、分层级推进国家水网“一张网”建设,促进人水关系协调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整体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邹红  杨晗硕  喻曦 《经济学家》2023,(10):23-32
推进以绿色为底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以下简称“三生”)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之道。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五大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阐述了三生协同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构建三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结构调整趋势,研究发现:三生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五大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在不同层面相互呼应;2011—2019年,我国三生协同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结构得分分别从0.24、0.28增长至0.35、0.33,呈稳定上升和优化趋势,在区域间现代化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面临生产发展内部协调受限、共同富裕发展不充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结构尚未形成等挑战,各级政府须深化高质量发展并扩大内需,推动生活质量提升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同,加速绿色发展,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理论擘画和全面部署,并确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内外经济互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首先,本文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交互发展的历程,尤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共生的关联性,并阐述了两者交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与对外开放战略密切相关的若干重点议题展开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刻举行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这里可以看到全会三个密切关联的鲜明亮点,即实现全面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人研究这些紧密联系的亮点,有助于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有多个维度,从发展道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尊重人民选择,坚持14亿多人口共同富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在鲜明的中国特色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着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为人类走向现代化展现了美好前景,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做好八项工作,包括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李雪 《经济师》2024,(3):6-7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高屋建瓴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承哲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创新。本刊将王承哲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崭新的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到来之前,社会的发展要不要分阶段以及如何分阶段,在发展阶段确立后,是否划分不同小的阶段以及如何划分,不仅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影响发展绩效的实践问题。阶段性认识与判定也一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变迁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明确新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方位和历史地位,对于踏上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马恩经典著作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践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的阶段问题及其划分依据,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和重大意义,论述了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阶段性目标与实现路径,讨论了新发展阶段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昊光  李力 《国际经济合作》2023,(5):13-21+91-92
世界现代化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不仅是一种世界历史过程,更是一种社会变迁、国家竞争和文明转型。西方国家先后经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两个阶段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开端于19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建国初期、改革开放40年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7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发展成果显著,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有可能使中国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重新站在人类文明的世界前沿,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口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开辟出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集中展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从阐述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的体现展现切入,重点从提升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能力、“城”“市”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理性”“经济理性”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新要求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进而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议题,以期丰富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国内区域一体化研究,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葛扬 《经济学家》2022,(12):22-24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一、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其它现代化的根本特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特征的共同富裕,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马克思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2]104这里的“所有人的富裕”就是共同富裕的意思。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  相似文献   

20.
谯琳  李娜 《生产力研究》2024,(2):43-47+16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在面临全球环境挑战时的必然选择,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文章从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三重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行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内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三个角度进行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