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丽水经济较快速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体系,但与全省发达地区经济水平相比较,仍处于欠发达地区。究其原因:是强势企业和大品牌太少。据中国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在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公布的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丽水市仅有纳爱斯集团一家企业入围。  相似文献   

2.
品牌经营与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京 《企业活力》2004,(3):30-31
<正> 经营的跨国化、资本的国际化、战略的全球化,已经使品牌竞争完全进入到国际化的历史新时期,任何一个品牌,即使是在国内市场上所面对的也同样是国际品牌的竞争。因此,我们应该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品牌已经进入国际竞争时代。而对我国加入WTO的冲击和挑战,中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将直接经受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怎样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企业新世纪必须深刻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将进一步受到国外品牌的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市场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品牌竞争已成为决定市场成败的“胜负手”。国内企业只有通过品牌经营,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才能在国内市场立于不败,并继而走向国际市场。突出鲜明的品牌个性,显示品牌独特的魅力。品牌传达个性品位、内心情感、财富、成功等核心价值,品牌像人一样有一张脸,具有特征,人们可以通过品牌这种特征认出品牌,并把它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穿耐克鞋能传达“超越、进取、独立”的个性,穿雅戈尔能体现“自信、潇洒、成熟”的品味,戴浪琴表意味着“优雅、高贵…  相似文献   

4.
漫谈中国的品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完善,特别是加入WTO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中国的市场活跃起来了,各类品牌纷纷登场.鉴于它的实际作用及经济意义,品牌渐渐引起企业界乃至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曾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朱镕基总理说:"‘牌子'就是企业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许多名噪一时的品牌纷纷陷入困境,黯然失色,拯救这些夕阳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六大可行性对策,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品牌规模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品牌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它将缓冲全球经济变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国内企业的成长。本文针对中国企业同类产品品牌繁多,但是规模小且分散的现状,指出当前中国品牌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国内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组建集团以及与外资合作。  相似文献   

7.
曹世中 《经营者》2003,(3):12-12
本期我们将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亮出来,其意义在于强调重塑中国品牌竞争力的必要性。2002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品牌的现状。虽然这个报告并不足以海涵某些强势竞争力品牌的数量,但从参与的角度上看,总体是有其普遍性的。其实,在做本期聚焦时,我们也时时地提醒自己,除了要将目光投向榜上的企业外,同时也还要将一些成长型企业放入我们视野之中。于是,在公布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之时,我们也将目光投向到了本刊曾经接触过的一些知名企业家或者企业上来,并选择了三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并将其经营片断作一个透视。其用意就是提示人们:在中国大地上,仍有许多成长型品牌企业,具有的个性化品牌经营有待关注。企业未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企业间的较量更多的也将会是品牌的较量。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这是中国所有经营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渐融合,企业面临着国际企业竞争国内化、国内企业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竞争的升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产品竞争、技术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在品牌竞争时代,谁是最有竞争力的品牌呢?又怎样提升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品牌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有些企业卖牌与外商合资,把自己多年辛苦经营的好品牌束之高阁或被打入冷宫,成了洋品牌口中的"羔羊".此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充当着外国品牌产品的加工厂,依附于人家的品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长此下去,中国企业会成为跨国公司手下永远长不大的矮人.其经济也很难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核心是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都在惊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中国品牌——这个关乎国家竞争力和企业制胜力的经济要素却发展滞后。在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的同时,中国却又是不折不扣的品牌小国、弱国。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文化与品牌战略的关系进行一番研究,为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日本的文化特点包括追求完美、细腻、周到、简洁,讲究形式,重过程,重礼节,重集体行为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文化特点在商业性格上的表现概括成两个方面,以考察其与日本品牌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品牌的局限与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透析中国品牌 中国最具权威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在1995、1996连续两年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中,先后对100多个中国品牌进行了近乎国际评价标准的品牌价值研究和评估,从中得出结论:(1)中国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2)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3)品牌竞争提高了我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4)世纪之交,中国将出现名牌之间的竞争,一批具有向世界名牌挑战能力的中国名牌将脱颖而出。 2000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参照国际最有价值品牌的评价标准,对中国最有价值的品…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具有影响力和声誉的自主品牌。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制造业已占整个世界的第四位。我国已成为无可非议的制造业大国。但又是品牌小国。在价格、档次、营销及研发能力上都不具有与国际品牌竞争的优势。这与我国贸易大国、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品牌存在着“三缺”:即缺少自主品牌、缺少强势品牌、缺少全球性品牌。  相似文献   

13.
开场白:8月7日,第四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年份,中国社会迫切呼唤一种“归位”精神来引领企业,向全社会释放出冷静和理性的信号。跨越是回归后的质变与爆发。本届中国品牌节的目的是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归位”与“跨越”的精神坐标和时代见证。此次品牌节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从低碳经营、品牌回归、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多个热点问题着手,结合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剖析、寻找中国企业品牌在新形势、新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为中国品牌的发展谋划未来。下面我们请在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演讲的几位嘉宾谈谈他们对品牌发展战略及品牌回归与跨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技术监督》2011,(2):82-83
开场白:1月14日,2011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峰会在北京召开。就中国企业而言,要以自主品牌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当国际游戏规则和市场“蛋糕”已定的情况下,注定要面临许多困难。而仅仅拥有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并不能支撑一个优秀国际化品牌的创建。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不乏能够代表并体现国家和民族核心文化价值观、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还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本届峰会将重点着力于中国品牌的海外拓展机遇的探讨,总结中国品牌海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为中国品牌取得国际竞争的成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的平台。下面我们请几位参会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单单 《质量春秋》2005,(10):12-15
2005年,中国加入WTO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了,置身越来越淡化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分,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品牌制胜已成为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市场打拼中不断接受、形成和实践的发展理念:但放眼更为复杂的经济和市场环境,纵观中国企业的品牌经营,许多方面亟待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品牌资源的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做了长时间的品牌却没有什么进展,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品牌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品牌资源的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做了长时间的品牌却没有什么进展,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品牌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巧塑品牌     
这是一个品牌的时代!中国企业的品牌战场,依然是烽烟四起,企业生存与消亡往往只是刹那间的事,人员更替也是层出不穷,众多企业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走出有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就成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科院4月13日发布《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报告》,在满分为100分测评中,课题组重点评测的中国金融行业品牌竞争力(CBI)得分只有53.06分,未达到及格线。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与市场》2005,(6):10-13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决定着财富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我们分享着全球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品质和效率,同时也承受着不少本土品牌退出竞争舞台的代价。品牌不仅仅是商标。不仅仅是产品,是刻在消费心中的烙印,是企业与消费的情感沟通。中国品牌需要梦想,需要勇气。需要坚持不懈。在一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同时,很多云南本土品牌还一路坎坷。让我们关注云南本土品牌。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为云南品牌助力加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