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选取1983—2010年我国FDI流入与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FDI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并运用计量模型对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FDI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增长。目前国内学者对加工贸易贡献作用的看法不一。通过从一般贸易的出口、一般贸易进口、加工贸易的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四个方面对我国GDP增长做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一般贸易进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加工贸易进口增长会使GDP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同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投入品和消费品贸易、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而且进口还是推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原因;第二,我国投入品的进口和出口以及消费品的出口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投入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而消费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第三,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加工贸易要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4.
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新兴的计量方法对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与一般贸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小于一般贸易.此外,加工贸易净出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也明显小于一般贸易.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和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每增加1%,GDP增加0.7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85%。进而提出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78年~12006年我国进口、出口和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进口和出口与GDP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出口与GDP,进口与GDP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进、出口增长的原因,而进、出口的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商》2015,(27)
本文选取河北省2000-2013年住宅投资和GDP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河北省住宅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住宅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住宅投资与GDP之间只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GDP对住宅投资有一定程度的拉动作用,但河北省的住宅投资不是GDP的Granger成因。这一结论对于河北省政府的房地产投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使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由此引发了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增大了我国经济安全的风险。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贸易结构是长期顺差的主要因素。我国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调整利用外资政策、优化进出口结构、限制加工贸易发展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工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80-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值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它们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值变化是导致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因此,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改善我国就业状况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761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率为47%,加工贸易进口的贡献率为53%。同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了外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度三个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相对规模的测度与分析:1994-2004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贸易顺差/进出口比率以及贸易顺差/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两个指标对1994-2004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相对规模进行的测度和分析表明,我国相对贸易顺差指标运行在较低水平并且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我国相对贸易顺差的变动与进出口总额的变动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显著背离。国外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指责没有事实根据,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只能加大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结构转化大趋势下得以迅猛发展,相对而言,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采用浙江省1995年~2010年国际服务贸易和GDP的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国际服务贸易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出口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何河  苗宇坤 《商业研究》2012,(1):147-151
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上升和贸易摩擦案件的频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本文从企业性质的角度研究了我国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内需不足、人民币估值过低并不是我国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而是大额贸易顺差所产生的结果;我国贸易顺差的形成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推动的国际分工体系深化的结果,与企业性质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并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研究发现,亚洲三角贸易模式夸大了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规模。通过参加亚洲三角贸易模式,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通过分析进口贸易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肯定了进口贸易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并选择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四国作为样本国,分析了在不同的进口贸易结构下,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促进资源进口的多元化,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criticised for keeping its dollar exchange rate fairly stable when it has a large trade (saving) surplus. This criticism is misplaced in two ways. First, no predictable link exists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trade balance of an international creditor economy. Second, since 1995, the stable yuan/dollar rate has anchored China’s price level and facilitated counter cyclical fiscal policies that have smoothed its high real GDP growth at a remarkable 9 to 11 per cent per year. With its now greater GDP, China displaces Japan a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East Asia – but with a much stronger stabilising influence on East Asian neighbours from its higher economic growth and more stable dollar exchange rate. Now, an ever larger China is an essential stabiliser for the world economy – as exemplified by its prompt and effective fiscal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redit crunch of 2008–09. However, cumulating financial distortions –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threaten to undermine China’s growth and its stabilising influence on the res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8.
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本质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加工制造业的产业倾斜导致产业结构畸变,直接造成贸易结构不合理,引发经常项目顺差。同时,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兴旺发达是FDI进入我国的关键动因,FDI的持续涌入不仅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成因,而且进一步加大了加工贸易顺差,导致贸易结构更加不合理,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戚蕾  张莉 《江苏商论》2013,(6):73-76
无锡是中国东部经济重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别计算无锡2006-2011年间GDP与三次产业关联度以及三次产业与其内部行业关联度。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与GDP的关联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对三次产业拉动作用较大的分别是,一产:农业、渔业;二产:工业;三产:批发与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根据结果分析,要加快无锡经济增长,必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效化、高新化、高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