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重大工程创新治理之所以"四重四轻"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系统的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是没有面向市场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的重大工程.文章在借鉴发达国家重大工程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重大工程创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融合生态治理理论,提出共生型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模式,即嵌入全球创新高地、市场主导创新过程、引导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位势全面对接、沿着合作—协调—共生的路径提升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同时,设计匹配的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协同跟进,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载体,以评促进,为国家与区域培育一批创新生态高地,引领国家与区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但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却一直没有融合于传统城市的发展之中,从而使城市形态远离生态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我国出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化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和评价等研究热点,并衍生出不同部门、不同侧重点且带有行业特色的诸多生态城市概念,形成生态城市研究的多元化格局,也出现了生态城市管理的混乱现象.鉴于此,在对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及其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城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提出生产功能、服务功能、聚居功能、健康安全、管理与影响5个层面共15个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以及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核心与宗旨等问题.以广州等城市生态化水平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调整目标.同时,提出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以小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占位视角,探究核心企业数据驱动能力对创新质量的提升过程与机理,试图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占位视角下数据驱动能力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企业数据驱动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数据驱动能力通过适配的创新生态系统占位提升创新质量。在数据驱动能力偏弱时,应适配创新生态体系“核心生态层”占位,有利于核心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前的原始积淀;在数据驱动能力偏强时,应适配“核心生态层+底层生态层”的创新生态系统占位,有益于核心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提升。最终搭建出创新生态系统占位视角下数据驱动能力对核心企业创新质量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并明确提出应根据数据驱动能力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占位,积极推动核心企业创新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会计生态化及其发展的善治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有生态的特质和本能,会计生态化发展是会计生态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趋势。本文在对会计生态与会计生态化的定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会计生态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会计生态意识、建立和完善创新保障体系、实施职业化建设、借鉴和扬弃经验理论等举措。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框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生态交通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分析交通系统结构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框架.在此框架中,初步选取了具体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集,并提出了生态化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以此测度城市交通生态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的核心是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则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本文针对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现状,重点从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阐述了主导产业成长的政策体系,分别提出了实行活力型、动力型、竞争力型、潜力型和压力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技术政策,实施基础类产业、技术与创新类产业和生态农业与低碳产业等的财税政策,以及做大做强南昌区域金融中心、加大金融机构和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养和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金融政策,力图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群生态空间管制的“四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诊断城市群生态系统状况出发,按照培育城市群共同价值体系、开展生态资源调查与评价、制定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和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技术路径,提出制定城市群生态网络格局的要点;基于生态学的尺度理论,优化城市群区域生态空间的构成: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单元、区域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区、城镇建成区绿地;提出"按需划片—按片定类—按类划区—按区定级",分级管制的规划管制路径,探索出我国城市群"生态需求分片管制、生态系统分类管制、生态功能分区管制和生态用地分级管制"的生态空间管制的"四分模式",得出了该模式有利于保障城市群生态空间数量,提升城市群生态系统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3):100-103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对于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行至关重要。本文以生态系统价值理论为基础,首先从生态服务层面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价值构成,进而结合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征、所在区域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已经出台的生态保护政策,深入讨论机会成本法、生态服务价值法以及意愿调查分析在生态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的应用。本文价值在于: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进一步丰富生态经济理论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问题导向为视角研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通过对太原城市地缘关系、发展构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非平衡态程度,认为太原城市发展必须从生态系统辨识入手,再进行相应城市建设的观点,并提出了稳态城市发展模式、稳态空间模式和稳态建设模式等观点。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应建构系统的完整性,还需应对当地主要城市生态环境的观点。制约太原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为气、水、绿三方面,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绿地系统建设模式、重点生态分区和蓝脉绿网的建设模式等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模块化"和"模块化时代"——模块化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块化是21世纪的前沿议题。文章在回顾模块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模块化"的含义、实质和重要性,以及国际上模块化研究的动向。认为"现代模块化"研究不仅是设计师、标准化工作者的任务,而首先应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界、政府以及企业家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A bstract . Separation of corporate ownership from control has permitted the rise of a self perpetuating managerial elite , which operates businesses in its own self interest. The attempt of the corporate democracy 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movements to curb unbridled management power through stockholder proxy proposals has been highly publicized. Analysis of stockholder initiated resolutions contained in the proxy statements of 626 corporations indicates that relatively few companies receive even one resolution, that proposers are usually small shareholders operating independently or in loose coalitions with limited resources and divergent interests, that managements use massive resources to oppose virtually all proposals and defeat most overwhelmingly, and that the handful of management concessions to stockholder activists is actually cosmetic mollification. We conclude the proxy power is structurally weak and is not a realistic agent of corporate change, in that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policy-making power remain intact.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从事任何环境保护活动,都必然以其经济上的损失、利益损害为代价,因为企业为治理污染和实现清洁,就要增加自身的私人成本,从而导致其产品价格的提高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对于企业是一种纯粹的负担,因此企业视环境保护为"累赘的负担"、"巨额的破费",视政府及环保团体为"敌人",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环境管制与环境保护活动为"胜负分明的游戏".  相似文献   

14.
15.
为改善我国城市微气候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的状况,应对大气污染严重、通风效率低下、热岛效应突出等城市问题,基于系统性规划的视角,指出了以往风环境研究和风道建设实践中,重技术而轻规划,重要素而轻系统,重风道建设而轻风道与风源、通风作用区相衔接等不足;借鉴环境生态控制的"源—流—汇"理念,建构了城市风环境"源—流—汇"系统的绿色控制理论框架,提出城市风环境多层级的构成要素与分类标准,总结了不同空间层级的风道类型与功能构成特点,归纳了风环境系统生态协调原则;根据不同城市结构、城市的不同主导功能区和不同密度与空间形态通风需求,探讨了适应地域气候的生态规划原则,基于"富氧源——扩散流——补偿汇"相互衔接的规划思路,提出了城市风环境效能提升的低碳规划策略和多层级污染源控制及富氧型风源、风道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洋  赵丹 《价值工程》2010,29(33):175-175
在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成为一种既定的现实时,负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在对大众文学的社会效应中做出探讨并规范大众文学的发展,本文在对大众文学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做分析上,试图结合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对大众文化的发展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领跑者,中国移动以往的营销战略和手段往往给人一种成熟、稳重、大气和深远的感觉,而这次倾力打造的第一个客户品牌——动感地带(M-ZONE),却一改其惯有的风格,以新奇、大胆、年轻、时尚、前卫的形象出现,的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尤其是“一起玩吧!”的广告词和“我的地盘,听我的!”这一极具煽动性的口号把“动感动带(M-ZONE)”的品牌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2009,(11):108-109
三元的特别之处在于一开始就"将奶源作为生产的第一车间",坚持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与很多企业在发展多年之后才意识到回归上游的重要性不同,三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从一开始就是一家"由上至下"发展而来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段煽情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万岁"烘托下的全民大炼钢与国庆游行队伍中高高打出的"赶超英美钢产量"的巨幅标牌,让世界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钢铁的虎虎声威;那是一段燃情的岁月: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世纪老人唱响的"钢要到1亿到1.2亿吨才够用"的希望似乎不仅将中国同时也将世界带入了一个美好的追求与企盼之中;这是一个激情的年代:2003年,中国钢铁以2亿吨的破天产量提前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并记录下了自身的非凡.从狂热到理智,我们经历了曲折的心路,浸透了思想的洗礼.因此,对于现实中疯狂般的钢铁生产热潮,我们在体验收获亢奋的同时,就更多了一份清醒的审视与明朗的甄别.  相似文献   

20.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在中国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基亚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在诺基亚LOGO的下方,也总是写着"ConnectingPeople"。诺基亚清楚地向世人展现着他们的理念——人是诺基亚在行业中领跑的最大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