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1):42-43
<正>"这个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了。"这是庞庆华2013年在很多场合说的一句话。9月3日,全新成立的"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巴鲁中国)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庞庆华成为斯巴鲁中国董事长,庞大集团与富士重工株式会社股比结构为40:60,斯巴鲁中国随即开始整合进口渠道、销售网络以及营销架构等。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1日斯巴鲁"31座森林星之旅"活动来到美丽的昆明!在这里斯巴鲁带领客户走进了富民县徒嘴大叠水森林公园。"31座森林星之旅"活动是斯巴鲁(中国)有限公司依托"斯巴鲁森林生态保护项目"为宣传森林生态保护理念所推出的大型活动。昆明站由斯巴鲁汽车昆明经销商——云南华东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组织并宣传吸引了近百名云南地区的斯巴鲁车主及邀约客户参与。  相似文献   

3.
因为公务,我的一个朋友要到外省参加一项活动,活动有研讨,当然就有报酬(通俗的说法即"红包")。他觉得这研讨和自己负责的公务有关,不该拿那红包,于是想退。但有人劝他:"你要退了,人家怎么好拿?别说驳了东道主的面子,也挡了他人的财路。"他只得收下,但总觉不安,于是又起意交给纪委。又有人说:"你交了,人家就会问,其他参加的人怎么没交呢?这不把别人给卖了吗?""那么,退回去如何?"  相似文献   

4.
"车纷享"与Zipcar是在两个不同的根上长出来的两朵相似度极高的花儿。汽车共享走进了一个"迷魂阵",有人进去了就出不来,有人还在潜伏着,等待"逆袭"。一位仨孩子的妈满怀创业之志,相夫教子之余,创办了美国著名的汽车共享公司Zipcar;一个中国青年一心要为这个美国故事接龙,将Zipcar的技术来了一次跨国移植,他创办的企业叫"嘟嘟"。2013年,这两个故事分别都走到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字的含义是博大精深的,一个企业的"企"字,有人说,"人"是最重要的元素,为什么,人走企业也就停止了.而读了企业文化周刊上的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的"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一文后,笔者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一定意义上说,经营人心不仅是经营事业,也应该是企业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引进来,走出去’是上世纪90年代企业中非常流行的一句口号。也正是国外先进技术进入中国,才让国内企业有了走出去的机会。"一位曾负责海外业务的客车企业人士说,"客车也好,重卡也罢,无论我们的产品现在有着怎样的优势和竞争力,中国商用车企业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发展阶段。"陕西重汽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刚对此也深有感触。王刚说:"2000年以前,我国一直处于技术引进阶段,当时国内的汽车企业产能有限,产品技术不过硬,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又饱受合同条款限制,  相似文献   

7.
"这段时间,有用户来咨询LNG(液化天然气)重卡的情况,听到这么高的价格后就都走掉了。"近日,新疆某重卡经销商这样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高价格让用户犹豫不前,各重卡企业进入天然气重卡领域的脚步却越走越急。早在2005年和2006年,陕西重汽和华菱汽车就把天然气重卡推向市场。2008年4月,中国重汽在"亲人"服务大会上要求服务商做好为天然气重卡服务的准备,这透露了其发展天然气重卡的打算。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企业创新就像大雾弥漫时开汽车,要冒很大的风险,需要慎重为之。但激烈的竞争中,有时却不可不为。因为,承担的风险虽然大,却可能成为走在前面的车。中铁五局正是通过一系列创新与实践,从危难关口成功地摆脱割喉式的血腥竞争,开创出今天的蓝色商机。聂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走出去:只要有路就不怕远中国汽车工业的真正起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开始。而从那时起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一直强调“引进来”,但却忽略了“走出去”。在“引进来”的政策引导下,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中国市场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挂着外国品牌的汽  相似文献   

10.
<正>在自主品牌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海马汽车却实现了逆袭。实行精准营销战略的海马终于迎来自己的2.0时代。海南宝岛,四面环海,一年四季春暖花开。海马就诞生于此。以"市场换技术"与跨国公司马自达合作十多年,然后毅然选择极具挑战性的第三次创业,海马走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成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一个独特样本。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企业,在自主品牌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海马汽车却实现了逆袭。日前,海马汽车官方显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纺织》2005,(3):90-92
十易寒暑春秋,横亘在出口道路上的最大障碍“配额制”终于消除殆尽。原本被束缚的中国纺织竞争力将得到有效释放。于是有人预测,更有媒体惊呼,后配额元年之初,纺织品出口将惊现“井喷”。作为业内媒体,我们如实报道行业的每一个足音。于是我们走海关、该企业、问题专家,力求将最真实的情况展现出现,警醒业内……  相似文献   

12.
走出山寨     
王丹 《汽车观察》2010,(10):110-110
曾几何时,中国汽车从技术到造型,全部被人贴上“山寨”的标签。有人说,中国汽车没有创新,是拿外国的核心披上一个自己的壳子,更有人说,连壳子都是抄袭外国的。伴随着“爱我中国车”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走过的5年,我们见证了中国自主汽车设计成长的一点一滴。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汽车观察》2023,(4):16-17
<正>只要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斯巴鲁出现任何“意外”都不意外,就凭年销1.1万辆的生存状态,竟然还没退出中国,反而让人觉得意外了。曾经在巅峰期坐拥1 400余家4S店的庞大集团将于2023年6月30日摘牌退市,退市同时,庞大集团也彻底退出了斯巴鲁。近日,斯巴鲁发生多项变更,庞大集团退出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汽车类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汽车贸易于年初首次出现顺差,并一直持续到现在,让几十年来始终处于纯进口的中国人着实乐了一把。于是,有人作出了乐观判断:“中国汽车出口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将成为出口大国”,有企业甚至扬言,他们90%的产品都要出口。我们毫不怀疑,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里,中国汽车出口还将继续高速增长,但却不能据此断言,中国汽车的“出口时代”已经到来;声言“中国将成为汽车出口大国”,不仅为时过早,徒然让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5.
谷纯 《现代班组》2008,(10):17-17
小班长到这份儿上,还能咋办呢?凉拌?那还得弄个拉皮再拍个黄瓜,需要资金哪……有人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纯粹的"人情社会",而作为中国的这些企业、事业单位都镶嵌在中国社会中,这社会都是"人情社会"了,按此推论,中国的这些企事业单位也就都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这个月,是今年玩具行业难以忘记的一个月。这种记忆对我来说,将会从一双走破的皮鞋开始。 10月29日下午五时,中国澄海玩具博览会馆的广场上,展会经过一天的忙碌即将闭馆。记者走出展会,门口右侧一双被丢弃的破皮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从皮质上看,这是不错的牛皮鞋,但现在的鞋底却已经磨得不见了纹路,最糟的是鞋底已经脱胶了,没法穿了。门边一个保安说,这是一个采购商的鞋子,一个老外。下午出来的时候,就在门口台阶上坏的,走不了,后来有人送鞋过来,才换鞋走了。我想,走破皮鞋是好事。中国的玩具产业已经越来越成熟,竞争也越来越热烈。就10月份来说,广  相似文献   

17.
走出去,前面有片天。对于中国汽车来说,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左冲右突,无奈外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起步较早,实力非常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只开辟了一点点的根据地。于是,自主品牌汽车开始着力开拓国际市场,结果立即走遍了世界,甚至开始向美欧等汽车强国渗透。而国内与外资合作的大型汽车企业在自主研发上多番努力终无建树,无奈到国际市场上花大  相似文献   

18.
岳琳 《汽车观察》2011,(1):10-10
这五年,时间不算长,只是中国车历史中的一段航程,却也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全球的焦点正在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事实的确如此。每一个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的中国车企,都无可避免卷入这场历史的变革,整合世界资源造中国车的上汽们盈利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华丽转身了,曾经的世界老大IPO了,中国企业成股东了,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也"自主"了,奇瑞和斯巴鲁的合资密谈就快有结果了……这一个五年,中国车企不仅踩准了中国市场发展的每一个节拍,并且借此成功地将自己变成世界巨头难以小觑的对手或者伙伴。  相似文献   

19.
某石化企业车间几年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处理事故时严格按要求解除了一名负有主要责任职工的劳动合同。当时,有人认为事故不大,这样处理太苛刻了,不该"端掉职工的饭碗"。该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人说,这样做,是对工厂和更多的职工生命安全负责任。全厂职工以此为鉴,切实履行职责,安全生产态势良好。到现在,他们还感慨:那一次对"小事故"的"大分析"、"大处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震撼了人心,促进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1):36-37
<正>企业家当然都希望能够拥有优秀的员工,那员工呢?他们也同样渴求一位优秀的领导。充满睿智,不怕困难,无论何种情况,都能带领企业前行。有这样的领导人,是企业之幸,也是员工之幸。于是有人在寻找,也有人在评选。2013年7月3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3年中国最佳CEO"榜单,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祁玉民位列第四,跻身前五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