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有文献大多采用投入产出法和共生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采用现有文献较少采用的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宁波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影响方向上,是制造业的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说明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朱建珍 《北方经贸》2013,(11):24-25
利用统计年鉴中的历史经济数据对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共生,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制造业集中力量发展其核心业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服务业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层次与水平、注重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信息共享与传递等方面提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桂莉君 《江苏商论》2022,(1):86-89,94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代表性产业,也是二者融合发展的“粘合剂”①。因此本文基于2000—2014年这15年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的数据,测度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再以中国、美国、欧盟作为典型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从制造业服务化转向生产性服务业制造化,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制造化程度逐渐加深;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然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主要的产业融合方式。中国与美国、欧盟的产业融合主要以美国、欧盟对中国的拉动为主;欧盟和美国则是互相拉动,且欧盟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杜珠英 《现代商业》2011,(35):66-67
研究药品制造业和医疗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共生理论来分析我国中成药制造企业和医院的共生关系及行为模式。结果:中成药生产与9大城市医院处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生产和采购总额均呈稳步上升趋势。结论:药品制造业和医疗服务业存在共生关系,双方共生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生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演进的VAR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1986-2011年间产值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增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其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产业内部的关联效应较弱;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两者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资源争夺效应。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为负。当发生短期波动时,会受到较大的反向调整力重新回到长期均衡稳定的状态,说明该区域产业结构有固化趋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长三角产业有效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通过计算产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需求情况及产业关联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需求感应程度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感应程度整体差别不大,但产业结构内部差异较大。本文从加快中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重视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共生关系理论引入到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关系分析中,对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共生关系的行为模式选择机制,运用生物学LogiStjc模型,从经济学角度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商》2016,(5)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派生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一理论,试图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本文首先定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关联的理论基础,然后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生产性服务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急需专业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4)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分支进行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问题的现状出发,基于产业经济学中SCP分析框架,分别论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的影响,然后对这种互动协调发展方式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把城乡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开放的共生系统,将共生原理引入到旅游产业中,通过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概念和共生特征的剖析,阐述城乡旅游产业共生模式演化。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山西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共生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义乌市场的综合考察,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总结了政府行业部门办市场模式的主要经验;讨论了一级工业消费品综合批发市场的适度规模问题,以及专业市场与专业街互动发展的共生关系;提出了商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的新观点,而农业发展只是城市化的一个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农产品电商与物流协同将直接影响农产品的流通水平。运用共生理论,剖析了农产品电商与物流的共生关系机理与演化形式。利用微分方程分析了共生关系的演化过程,求解了共生关系的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协同共生均衡状态下产出水平得到提高,协同共生关系进入理想的稳定状态需要外部引导干预。对2013—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与物流协同度变化的测量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产品电商与物流协同尚处于初级阶段,共生关系表现为非互惠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15.
从耗散结构理论角度出发,选取企业价值网络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价值网络系统受到外来扰动时低碳共生演化方向的判定模型与算法,并以中部地区某铅锌企业价值网络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促进企业价值网络系统的低碳共生演化和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决策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个体的学者角色和创业者角色协同是成功开展学术创业的必要条件。文章将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对应于学术创业者双元角色协同上,借助“刺激—反应”的分析框架,通过纵向案例的方式,探讨了在特殊的复杂的学术创业环境中个体通过认知与行动的交互不断解决角色冲突进而实现双元角色协同的过程。案例发现:个体在解决双元角色的时间冲突、能力冲突和文化表达冲突过程中完成了被动拼凑、核心聚焦和共生协同的演化过程,对环境的适应经历了简单适应、直接适应和复杂适应的阶段。文章提炼的微观层面双元角色协同模型有助于丰富学术创业理论,并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学术创业主体成长、调整自身状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集群供应链视角,从中观层面给出了一种农产品加工业与物流业共生演化的新描述。研究发现,伴随着共生的形成、成长到成熟,农产品加工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从“点共生”到“线共生”,再到“面共生”,最终向“网络共生”演化。这一过程中,两业共生呈现出资源从分离到叠加、共生类型从供需型到互补型、共生稳定性从不稳定到强稳定演进的规律性。两业共生演进并不必然发生,而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a model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wedish firms in the Baltic States and Poland. The model focuses on two aspects of behavior: the pre-entry and positioning of the firms. The results,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40 firms, indicate differences in the pre-entry behavior between large and small firms.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large firms' decision process while personal motives were more often the main motive among small firms. The subsequent positioning behavior, in terms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commitments,was influenced by the network of large firms while small firms had to gain knowledge by utilizing external factors or finding information on their own.  相似文献   

19.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口独特的资源禀赋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彰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将共生理论运用于港口物流集群的研究,以共生本质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共生机制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从共生界面、共生能量及系统稳定与均衡入手,深入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特性,为合理构建和规划港口物流共生系统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威 《财贸研究》2007,18(2):124-128
本文基于共生范式分析跨国公司创新网络这一共生体中共生能量的生成、共生界面的选择和共生系统的进化,探讨跨国公司创新网络竞争战略的指导理论和分析技术方法,以及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