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何谓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ABS)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适宜进行证券化的不良资产至少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资产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量;(2)本息偿还能够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续期;(3)资产的抵押物具有较高的变现价值或其对债务人的效用很高;(4)资产具有标准化和高质量的合同条款.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资产证券化是指以融通资金为目的,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收入的银行信贷资产,通过组合和信用增级(即进行结构性重组)转换成为以该信贷资产作为担保、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通过对该证券的发行和变现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在人才、合格资产以及资本市场体系、法律体系方面还存在障碍,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找到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引入国际合作,完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合成证券化:转移信用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新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资产证券化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使银行通过出售一部分资产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法定的资本需求.从理论上讲,凡是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进行证券化,如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公路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信用证应收账款等.除了这些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外,银行还可以不出售资产,而仅仅通过转移某部分资产的信用风险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就是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资产证券化衍生形式--合成证券化.现在,合成证券化在欧美等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上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杨志勇 《金融纵横》2001,(12):31-33
一、资产证券化的兴起。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这种证券一般被称为资产支持证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证券化的原理与运作机制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资产证券发起人(银行与非银行公司)把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等,分类整理为一批批资产组合,出售给特别用途公司(简称SPC),即金融资产的买方(主要是投资银行),再由SPC以购买下来的金融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以收回购买资金.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发展资产证券化(AssetsBackedSecu ritizaton,ABS)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证券,并据以融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始权益人将被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转移给特别目的载体(SpecialPur pos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 《新金融》2007,(4):48-51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在人才、合格资产以及资本市场体系、法律体系方面还存在障碍,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找到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引入国际合作,完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刘骏 《金融博览》2012,(9):52-54
2012年7月10日,一则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报道,使得中国重启资产证券化的呼声再度高涨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这和信贷证券化有什么差别?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能够证券化的资产包括哪些.资产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未来可以为拥有资产的实体带来经济利益,当然这个实体要具有对该项资产完全处置的权力.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可以或者需要进行证券化的,比如现金或者短期投资就不能被证券化.从动机上讲,这里存在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如果该项资产流动性不是很高,那么就存在证券化的动机,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  相似文献   

10.
美国式的影子银行源于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品的创造与交易。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品的历史、信用衍生品的功能及扭曲、信用衍生品与资产证券化的关系等,并探讨了次贷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资产证券化链条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新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进而提高金融资源(主要是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发起人。  相似文献   

11.
一、资产证券化的原理与运作机制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资产证券发起人(银行与非银行公司)把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等, 分类整理为一批批资产组合,出售给特别用途公司(简称SPC), 即金融资产的买方(主要是投资银行),再由SPC以购买下来的金融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以收回购买资金。资产证券化的品种主要有: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信用卡贷款的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普通工商贷款证券化等等。现在,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进行分离组合,进而转换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其实质是对证券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要素在创始者、发行者、服务者、投资者等主体之间进行分离与重组,保证证券化资产产生预期稳定的现金流,并按时支付给投资者。目前国外比较成熟和规范的是MBS(抵押支持的证券)和ABS(资产支持的证券)。目前,资产证券化已广泛运用于企业的应收帐款、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收账、汽车贷款应收账、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在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成为仅次于联邦政府债券的第二大市场,交易的证券被誉为“银边债券”。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特征 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中介机构将流动性较低但是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譬如不动产贷款、汽车贷款及信用卡应收账款等,通过结构性重组转换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证券,再转卖给投资者,进行资金融通.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以独立的特定资产为信用基础发行证券,并以该特定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偿付证券本金和收益的融资制度安排。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是银行贷款、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消费品分期付款等。自上世纪70年代肇始于美国在短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了国际资本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作为一种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最初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分析和运用,因此大多数学者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然而随着资产证券化运用的日益广泛和需要对资产证券化有关问题在法律上进行制度化,因此对其的法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的参与主体资产证券化从法学的角度来分析,实质上是由一系列以合同为主的法律行为来完成的。因此资产证券化可以看作是,以证券化的对象为媒介,以合同为载体,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彼此之间建立起的债权债务关系。除了拟证券化资产的债务人外,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1.发起人(originator or sponsor)证券化的发起人是证券化的起点,他可以是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originator),如:贷款银行、租赁公司。也可以是从原始权益人处购买应收款...  相似文献   

15.
一、资产证券化概述 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最初产生是为了解决信贷资产问题,它产生的根源是当时银行资金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随后这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非抵押信贷资产,后来才逐步应用到基础设施领域.资产证券化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欧洲获得蓬勃发展,九十年代初进入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金融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其核心在于对金融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额配置更为有效,从而使参与各方均受益。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加银行贷款,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贵宾客户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和更好的理财手段,因此,实行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资本市场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出发,探讨证券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研究对加快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中有关SPV设立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ABS)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和升级,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证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特征资产证券化是指金融中介机构将流动性较低但是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譬如不动产贷款、汽车贷款及信用卡应收账款等,通过结构性重组转换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证券,再转卖给投资者,进行资金融通。简言之,资产证券化是将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在当前以债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是一种债务融资行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从工具角度定义证券化:创立主要由一组不连续的应收款或其他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支持的证券,它可以为固定的或循环的,并可根据条款在一定的时期内变现,同时附加其他一些权利或资产来保证上述支持或按时向持券人分配收益。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的产生是为了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出售,规避法律、会计的相关规定,从而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税收和法律等问题,是资产证券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会计确认方面,即资产证券化是应当作为一项有担保的融资业务而作表内处理,还是应当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而作表外处理,来探讨在我国建立规范资产证券化核算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SPV为其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只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可以有效实现风险隔离,特别是专项计划与信托模式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SPV的风险隔离功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将由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SPV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同时也会推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