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法治进程中,人们对法律正义的追求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法治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法律实施的过程依赖于公民的信赖、支持与服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的关系,在考量法律正义的基础上,认为法律正义与公民服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法律正义是公民服从的理论前提,公民服从是法律正义的重要环节和实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行政程序具有独立价值的法理学原因:行政程序首先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手段或形式;实体正义通过行政程序来获得和体现。行政程序的既定力效力限制了行政权力的恣意和滥用,程序正义的理论也论证了行政程序独立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传统国际私法注重应用法律选择的手段来追求法律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判决的一致性目标,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法律的实体正义。现代国际私法注重采取灵活的法律分析方法,追求个案的公平公正和最切实际的判决,在实现法律的程序正义和快速定纷止争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国际私法这种价值取向的变迁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司法制度中重实体而轻程序的倾向,在剖析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正当程序与程序正义联系的基础上,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事实     
随着诉讼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的实施,人们的法律观正由实体公正向程序公正转变,法律事实已成为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依据。该文时法律事实的界定、法律事实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认定制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法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规则之治。司法实践证明,规则之治应包括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方面。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实质正义不会脱离程序正义,但却不是仅仅简单地适用法律,而是会考虑“案件外”的事实,在规则的基础上为实质正义寻找依据。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立法包含了过多的有关道德价值观念等实质正义的内容,则会使法律的可执行性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流变,程序正义的价值进一步彰显。程序正义一般包括程序的平等性、参与性、救济性和终结性等,以程序正义为视角考察我国的辩护律师权利可以发现程序正义的诸多缺失之处,需要通过制度的重构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8.
诉讼程序价值分为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工具性价值,二是内在性价值。一直以来,人们只着重强调程序的工具性价值,单纯把程序法作为实施实体法的手段和工具。事实上,程序不仅仅是实现实体法的工具、手段或形式,它本身也是目的,它具有一种独立于程序结果的内在价值。程序不仅仅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而且是正义本身,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积习甚深的中国,讨论程序内在价值就显得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近亲属的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使近亲属出庭豁免权与作证豁免权呈现分离状态,这种近亲属拒绝作证制度的分离化模式将会对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造成三重伤害,阻碍程序正义的实现,阻碍实体正义的实现,影响和谐价值的实现。实践中应当理性看待此制度的局限性,并为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寻求适当、合理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性的一部法律,既立足中国国情,又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惯例,对破产实体问题以及破产程序问题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为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诉讼法虽然对审判程序正义优先的原则有所涉及,但对此并未进行详细阐述和加以具体规定,因而在进行案件的实际审理时缺乏可借操作的权威法律依据,由于概念的模糊和具体规定的缺乏,难免不使判断标准与真实事实出现偏离,有时甚至影响审判结论的正确得出。如果对程序正义优先原则不加以量化与规定,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要求,又背离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司法会计制度的理论引进是对中国司法者理性与心智的增益和补充。中国特色的司法公平廉洁正义理论,离不开司法会计及专家证人制度的建构和推动,国家政府间的审计、社会企业间的审计内部控制缺失及公司财务舞弊堪忧现状,促进了司法会计及专家证人对涉案本体在程序正义上的支持和实体正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社会正义和公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会计公平侧重利益的分配,会计公正则侧重价值的评价。因为公正是构成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基础,故笔在此用会计公正而不用会计公平。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以会计造假为代表的会计不公问题及其造成的后果已经有所分析,本对此不再讨论。笔拟以会计的程序公正为视角,在阐述程序公正理念的基础上,着重对实体会计和程序会计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是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在我国已成为WTO成员的形势下,我国反倾销案件的增多,迫切需要对反倾销有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层次不高,在反倾销实体和程序规定上也有许多缺陷和漏洞,迫切需要针对上述几方面问题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律师以辩护人身份介入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一种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将侦查程序中律师的权利定位于法律帮助,并没有明确规定介入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人身份。这不但同国际条约的规定相违背,而且制约了律师作用的发挥,使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权利落空。因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国,无论从国际地位还是现阶段国内的法治化进程来看,明确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地位及相应权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1989)民他字41号复函确定在被监护人侵权诉讼中以监护人为被浩,源于当事人理论的不成熟。它混淆了侵权关系中的责任人和替代责任人,体现了司法实践中过分强调实体正义的倾向。另一种以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为共同被告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侵权责任的非财产性的特点以及被监护人有相应的责任能力,决定了应以本人(被监护人)为被告。监护人承担的补充责任使其与案件处理结果存在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成为被监护人侵权诉讼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7.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的程序正义思想得到最为完整的表达.对程序正义的分类是<正义论>中关于程序正义的最直接的表述,但隐藏于为两个正义原则设计的证明程序和应用程序之后的程序正义思想,才是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的真正内核.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设立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的目的在于对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得到纠正,以实现司法公正。但是,由于再审程序的立法规定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也因为历史的原因而致使已有规范所体现的理念与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的观念相冲突,故再审程序的实际运作结果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本文试从现行我国再审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税务稽查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自2021年8月11日起施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由此废止。程序是实现实体法的过程、链接、方式和步骤,新的税务稽查程序规定的诸多重大变化势必影响税务稽查实务。围绕程序中的稽查时限问题,论证新旧规定的衔接与适用,提出新旧法律规范衔接的理论基础及适用原则,讨论稽查期限规则的性质判断及法律适用以及税务案件案情复杂时稽查期限的处理,分析因稽查期限超期而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治理中道德风险的司法防范机制有两种:一是国家启动的诉讼程序,二是股东启动的民事诉讼程序。由股东启动的民事诉讼程序即股东诉讼,在诉讼主体、诉因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法律对其作了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股东诉讼又可分为直接诉讼和间接诉讼,前者主要约束上市公司及其代理人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后者侧重于对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道德风险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