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民工工资拖欠不仅对农民工本人带来了伤害,也对行业、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层层转包的用工制度。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在取消这种用工制度的基础上,将农民工纳入企业统一的人事管理,实行按月发放的工资制度,进而逐渐规范诸如劳动合同制度等其它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问题,其关键并不在土地问题本身,而是在于农民工是否实现了城镇身份、待遇的真正转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可能探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带来的土地问题,即如何在二元土地制度背景下,实现伴随人口城镇化应该带来的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既能够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为进入城镇创造条件,又能够为城镇化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3.
王姝珺  罗峦 《经济论坛》2011,(2):116-119
改革开放引发了大批农民到发达地区务工的"民工潮",而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热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本文阐述了湖南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总体情况,分析比较了不同地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模式及特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呈短缺性趋势、劳动经济权益受保障程度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占比高等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及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工会顺应形势发展,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5.
罗炳锦 《经济师》2012,7(2):13-14
农民工进城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农村和城镇带来了双赢的变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这就要大胆创新,打破现行影响农民就业的各种制度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相关制度,有效推进和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让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湛江市农民工为调研对象,通过"湛江市农民工市民化现状、意愿及障碍情况"问卷数据,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及障碍。结果显示:湛江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比较高;农民工市民化非正式制度方面的障碍包括城市归属感、故土情怀和进城成本。进一步,基于湛江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系列重大项目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探讨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晓丽  赵淑灵 《经济师》2010,(2):76-77,79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女性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文章认为,作为弱势中的弱势的女性农民工,要解决其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从女性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角度、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依托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务引导等三个层面共同提高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返乡农民工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测,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帮扶力度,创造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客观环境,以实现农民增收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定位经历了从"盲流"到"城市建设者"的转变。由于国家政策和工资福利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短缺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这将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的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已经对城市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从市政建设者的缺失对城市化建设带来的问题出发,分析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城市(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民成为城市(镇)化推进中一支有生力量——农民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市(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庞大人口在带来城市进步和繁荣的同时,也因为农民工的“边缘人”身份而带来了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农民工融人城市问题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模型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才 《技术经济》2006,25(9):58-61
刘易斯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现象,但因其剩余劳动力完全同质的假设而无法解释我国当前发生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依据“保留工资”高低将民工分成若干个类别,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民工异质的民工市场模型:经此改造的刘易斯模型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统一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民工潮”与“民工荒”有可能交替发生,显示了破解当前“民工荒”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提高民工工资,表明了“刘易斯拐点”在我国还远未出现: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上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逐步进入政府视野,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如何实现从土地保障向制度保障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但是中国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农村土地仍然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这一矛盾的产生有其根本的制度性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是阻止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性障碍,要使农民工摆脱对农村土地的依赖,需要变革现有的制度环境,为他们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The Median Voter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neo-political economics. It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collective choice paradox and analyze the policy making for the citizeniz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Adopting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peasant workers’ preference for citizenization.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paradox of future residence preference and self-identification in peasant workers. On this basis, peasant workers are divided into 5 subgroups,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median undecided peasant workers are the median vot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dian undecided peasant worker’s complaints and appeal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establish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xpand the agricultural reform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to facilitate the citizeniz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uanli Shijie 맜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2007, (4): 40–67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13年重庆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方法,从家庭视角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状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至少包含社会网络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心理融合、职业融合等五个方面;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合总体水平偏低;制约农民工家庭进一步融入城市的主要是职业和经济因素;家庭月收入等多重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逐渐松动,农民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城市就业,成为农民工。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长期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又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农民工市民化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其中,深层市民化是核心、中层市民化是过程、表层市民化是目的和结果,这三个层次的市民化同时受到制度、政策以及市民态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积极寻求制度创新,实现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就业权,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实现农民工的公平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消除农民工与市民的心理隔阂,并增加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市民化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7.
"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障基本上仍处于低保障状态,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层面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安排,致使各地政策之间缺乏衔接,制度运行绩效较低。因此,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应该坚持灵活性原则,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应建立全国层面的可转移、可持续、完全积累且富有弹性的新型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为今后实现城乡养老保障的对接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市场失灵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11):24-27
农民工短缺现象的出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民工市场失灵,难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调节供求关系。市场失灵不仅造成用工短缺,也使社会福利受损。农民工市场失灵,除了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等一般因素外,还与该市场发育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密不可分。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农民工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失灵的市场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20.
After 30 years of agricultural reform started in 1978, peasant workers in China are experiencing new changes in their employment, land security, and income inequalities. This articl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dustrial upgrading, mid‐aged peasant nonfarm employment, and land conversion systems. We prove that China's efforts to upgrade its industries generate a negative employment shock on mid‐aged peasant workers, forcing some of them to return to their home villages. The current lump‐sum land acquisition system, however, will neither help peasant workers deal with the adverse employment shock nor promote land centralization for industrial and urban uses. On the contrary, land cooperation, an emerging land centralization system, will help peasant workers mitigate the adverse employment shock and centralize rural land for nonagricultural purposes. (JEL Q15, J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