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场如战场”。这是经营者所熟悉的一句格言,也是我们在许多经营管理学文章中被引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商战竞争激烈,优胜劣败这是常识。正因为如此,商界又引伸流行了另一句话,那就是“同行是冤家”。也就是说:同行是竞争对手,是你亏我盈、你盈我亏的死活对头。可是,被美国《财富》双周刊评为2003年全世界50位商界领袖、位居第19位的中国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在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潜心打造国际化的企业、以品牌的国际化创造国际竞争力中,  相似文献   

2.
房煜  秦姗  徐珊  李聪 《中国企业家》2011,(18):46-51
调查说明 一、评选说明 与中国企业一同成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旅一直是本刊持续关注的问题。继2010年跨国公司本土化指数取得一定成果之后,2011年《中国企业家》杂志首次推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暨中国企业国际4950强”。  相似文献   

3.
王垒:欢迎各位老总和来宾来到总裁圆桌论坛。今天和各位企业界人士一起探讨两个问题:国际化和创新。今天上半场和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关于HR如何为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企业的竞争因全球化而变得国际化,所以,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国际化的竞争也是竞争对手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很多中国人拿着哈佛MBA经典教材作为宝书,而西方的经理人则在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和《易经》。在这种东西文化交融、全球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化人才意味着什么?如何界定?如何选拔?如何培养?如何任用?这是我们今天非常关…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举 《企业活力》2006,(10):52-53
中国现今的国内市场实际上已经是国际化的市场,在与跨国公司的博弈中,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现实选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先要走出国门,到国际舞台上与跨国企业竞争;然后挤进主流市场,到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最后做成当地的主流品牌。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经济在经过1989、1990年连续两年低速增长之后,1991年又重新进入全面增长时期。经济如此迅速走出谷底,给经济学家提出一串长长的问号:刺激1991年经济复苏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高速增长将在新的一年持续下去吗?通货膨胀会重新出现吗?困扰企业的三角债能否近期消除?这些问题都联系着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景气。  相似文献   

6.
PPT集群优势下的企业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深入的今天,企业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主流国际化理论将企业的国际化分为渐进式和跳跃式两种范式,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就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认为,国际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决策过程,它依赖于企业自身确定性资源所带来的能力和外部约束条件。企业的国际化有其必然和共同的资源条件,只要具备了条件,企业就可以选择国际化模式。至于采取渐进式或跳跃式,不过是实现企业国际化目标的表象而已,并无实质性区别及意义。因此,应该跳出跳跃式和渐进式的争论。本文致力于通过对现行主流国际化理论的分析,找出国内企业国际化所必备的资源条件,并建立其实用模型,从而为企业的国际化探索一条积极而实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上海企业》2012,(4):47
叶檀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引狼入室"文中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改革面临三重束缚。一是利率改革。中国基础货币体制存在缺陷,在外向型经济式微之后,尚未找到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谁也不知道中国的基础货币到底如何发行?是用外汇占款,还是用税收抵押方式,还是用美国的债券信用方式?利率不能市场化的结果,是鼓励了大型劣质企业滥用资金,所  相似文献   

8.
秦邦建  宋平 《经营者》2004,(10):100-101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  相似文献   

9.
胡祥宝 《英才》2009,(7):50-51
TCL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中国企业在跨国收购中遇到的问题。李东生力挺国际化的同时,从2009年春天开始,中国企业家纷纷进入海外市场,跨国大收购滚滚向前。在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姜汝祥看来,“TCL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笔财富。”TCL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2010年中国30位商界木兰,承载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比更多男企业家更坚硬的年度选择。她们担纲了主流商界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国际化在经历了最初的冲动和失败之后.如何冷静面对国际化进程,已成为中国企业更多思考的话题。沃尔沃卡车大中国区总裁兼CEO吴瑜章对盲目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10,(14):I0012-I0018
5年来,重走“玄奘之路”,这似乎成了中国商界主流人物的一项仪式。它的含义神秘、复杂、混沌,既和中国跌宕的经济现实有关,也和中国商业人物血气方刚的人生状态有关。它不但意味着某种对人的综合、极限能力的挑战,也和孤独、信仰、胜利这些终极人生命题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13,(18):59
一、评选说明继2011年本刊制作"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集中关注、梳理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反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程动态2013年我们将持续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重点挑选出国际化总体实力强和运营现状佳的20家企业,通过对其国际化程度的量化评估和深度报道,来衡量标杆企业在国际化推动方面所做出的综合价值,识别中国企业对外发展的年虏性重大趋势在样本企业的选择上,我们依然重点关注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进出口公司100强,中国海内外各行业重点上市公司。样本企业筛选标准如下:1、代表企业  相似文献   

14.
徐征香 《中国企业家》2014,(12):102-105
2014年4月起。《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商学院开始了新一轮搜寻中国商界“鲨鱼苗”的行动,我们希望通过一届届“未来之星——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评选”,让中国商界那些躁动着的新生力量脱颖而出。也使更多人得以借此窥探未来的风向。  相似文献   

15.
被建设部前副部长李振东盛赞“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国主流地产经济年度峰会在为行业搭建同台交流、强强对话的平台的同时,还为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商界与政界的交流、企业与企业的合作打造了一个最佳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中外管理》2012,(5):42-44
国际化,令多少优秀的中国企业折戟沙场。而今在国内市场取得第一的三一,如何唱就这首国际歌?2012年4月初,在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两个月之后,位于长沙的三一总部仍沉浸在喜悦之中。被长沙人艳羡的三一员工,因这笔海外收购而在亲友面前更有面子。"三一成了国际化大公司",这比"在外企工作更光彩,我  相似文献   

17.
唐韵 《经营者》2005,(2):40-41
中国企业想征服世界的雄心,屡屡碰壁。中国企业积极并购外商,全球商界既震撼又忧心。全球“热钱”不断进入中国,却排挤中国资金,不看好中国企业往外走,西方世界在打什么主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36岁才踏入美利坚国土、40岁才萌发创业冲动的创业者,朱敏的挑战不仅来自创业与商业本身,还来自——一个中国人有没有可能、如何可能带领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汇入美国商业主流?他会在这个过程中为企业融入什么亚洲特点、中国元素吗?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界,前两年出现了令人忧愁、发人深思的民营企业“夭折”的现象,这个问题虽已过去两年了,但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因为这个问题不只是民营企业的问题,也不只是中国企业的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的问题,在美国、日本、在西方国家也每天有千百个企业诞生和千百个企业的倒下。 在中国曾经创造过“暴富”的商界神话的三株、巨人、飞龙等知名企业在一夜之间却倒下去了。就如同他们的崛起一样,没有任何征兆,如天上的流星,在繁星点缀的夜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引人注目的弧线之后就消失了。之后,人们经过剖析…  相似文献   

20.
侯松容 《经营者》2003,(11):28-28
<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世贸组织的加入,不仅中国企业在探索走出去的道路,跨国公司也进一步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在国内打的已经是一场国际化性质的战争。可以说,快则5年、迟则8年,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本土决战就要打响。但是中国企业有没有准备好?尤其是在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有没有做好准备呢? 在企业运行管理提升方式上,我们存在着两条旗帜鲜明的道路:一是高度权变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