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从宏观调控法和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分析了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现状之后,指出了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的必要性,并具体提出了宏观调控法对主体功能区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空间单元的过程.这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当前,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涵义以及加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义和任务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是中央政府缩小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举措。在安徽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对于安徽的迅速崛起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在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因其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4.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加速中部崛起、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背景下,推动安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创新运行模式;实现生态共建、产业协同;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城市群发展联动,构建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外经济区域和我国主体功能区比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国外促进经济区域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做法和实践,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各区域政府相应负有并履行差异性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政策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坚持在主体功能区的视角下,以各地区差异性的政府经济职能为依据,采取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的财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引导各种经济要素向目标功能区合理流动,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主体功能区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工作稳步推进,主体功能区所涉及的一些财政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财政政策,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以上表述一方面突显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在今后财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财政转移支付在主体功能区建设配套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转移支付要因时而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划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处理好各类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如何实现各主体功能区的平衡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所以,主体功能区划的宏观调控工具的选择,以及如何配合使用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对传统的宏观调控工具在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求在传统的宏观调控工具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依据实际情况园地制宜地实施各种宏观调控工具以及其衍生工具政策,同时要做到各种宏观调控工具合理科学的配合,以促进主体功能区划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常艳  杨柳 《当代经济管理》2009,31(12):43-46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区域管理政策的一大创新,自提出后受到国家层面的积极推动,同时在研究领域也备受关注.文章结合国外区域管理的成熟经验,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我国区域管理框架建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有关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已经基本完成,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技术规程》(试用)要求,2008年各个省、市、自治区要完成省一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这一涉及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必将会对"新苏南模式"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背景和面临的障碍,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提出了苏南地区优化开发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现有区域经济发展观的重大创新,然而目前我国主体功能区理论建设却仍然薄弱,现有区域经济理论对其缺乏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作为漫长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其核心价值必然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非正式约束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非正式约束与经济性要素的相互匹配,经济适宜度不仅可以有力解释非正式约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径选择,而且可以揭示出非正式约束对区域间经济性要素的效率选择,以及由此而生的分工专业化和聚集是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的背景和面临的任务,支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包括:针对四类不同功能区的共同任务而制订的财政支持政策系统;针对历史形成的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制订的各项均等化政策系统;以强化中央权威和各级政府执行力为宗旨的财权调整及各项政策与财力调整政策系统。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大西安地区发展情况,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区域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以25个区、县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划定了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期为西安市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新疆区域发展情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超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新疆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新疆区域发展情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超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新疆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率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文章在正确认识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上,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最后提出主体功能区制度基础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对促进形成主体功能合理人口布局具有重要影响。认为当前以户籍制为基础的财力配置机制、财政教育投入失衡、住房保障支出力度弱、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财政忽视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退地农民跨区财政补偿机制设计缺失、土地出让收入在政府间的分配不合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安排不合理等八大财政政策因素制约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合理布局。研究解决上述财政政策因素对主体功能区人口布局的约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科学合理利用国土空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任务。这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从总体上合理引导经济布局.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财政政策实施的最终落脚点、影响最为直接的政策工具.它的实施与运用对于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将产生及其重要而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融合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以落实成为全新命题.总体来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内涵不断深化与扩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较为清晰、覆盖范围逐年扩大以及补偿标准日渐完善,但还面临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缺乏与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深度融合、尚未明确规定补偿目标的具体程度、未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全覆盖、测算方法对生态系统差异性考量不足等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以驱动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重目标为出发点的基本思路,并从推动补偿政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融合,强化环境保护目标,拓展覆盖范围,优化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