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谈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升温,农业保险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继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之后,上海、新疆、四川、江苏等地区先后开展了试点,并采取了财政扶持政策.2006年财政部支农支出重点也包括农业保险.然而,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农业保险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贷、农业保险扶贫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2017年全国有农村贫困人口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村信贷、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农业保险"三种金融扶贫模式的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扶贫效率有正向影响,"农林水支出"的作用相反。剔除环境干扰后,三种模式的扶贫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区域间差异缩小。此外,"农村信贷"模式下西部地区扶贫效率高,"农业保险"模式下东部地区扶贫效率高,"农村信贷+农业保险"模式下中部地区扶贫效率高。因此,各地区应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扶贫模式,赋能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3.
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保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为实现特定时期农业发展目标而存在的支农政策工具,其发展必须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对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保险的政策地位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8年13个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析13个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和排名.结果表明:一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得益于农户福利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市场运行效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和农业保险发展潜力五个方面的协调推进;二是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不尽相同;三是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定性低、波动性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各地区需明确发展短板,协调推进五项重要因素;保险公司需提高理赔效率、拓展金融综合服务和精确把握供需情况、因地制宜提供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5.
设立支农信用担保基金促进"三农"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立支农信用担保基金的必要性 (一)设立支农信用担保基金是解决"三农"发展资金急需的有效途径和迫切要求.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真实地概括了我国当前"三农"的现状.目前,解决"三农"的问题最紧迫和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对"三农"的资金投入除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外,更主要的是依赖大量的商业性资金,但正是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和农业经济高风险、低收益的现状,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商业性资金的风险,影响了其投入的信心.因此,设立支农担保基金,为商业性资金提供信用保证,并充分发挥信用扩张功能,引导更多的商业性资金流向"三农",是有效保证商业性资金安全,解决"三农"发展资金急需、促进"三农"持续发展,帮助"三农"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用于支援"三农"建设的专项资金,也是政府支援农村建设、振兴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国家高度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支农资金用于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业生产救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以及动物防疫等.为加快支农资金的落实,切实提高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就要对支农资金实施大力监管,以期全面贯彻中央强农惠农的优惠政策,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财税》2006,(7):1-1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一些地区依然存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就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谈了以下几点:一是推进支农资金整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受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财政资金有限的影响.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为此,充分研究"三农"发展的特点,总结信贷支农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从体制设计和业务开展上提高对农村金融的供给,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是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目前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看,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在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等领域,利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实现支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对于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省海东市作为全省"三农"工作重点地区和"三农"大市,实现"三农"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出传统的金融支农模式,培育全新服务亮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河北省财政、金融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是财政支持"三农"的稳定增长机制没有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竞争机制;农业保险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是财政、金融协调联动,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资源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提高支农效率;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充分利用贴息、税收等手段和投资参股方式,支持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12.
原因分析 一是新时期支农信贷资金有效投入缺乏立足现状的市场定位.目前欠发达地区具有政策性支农能力的农业发展银行支农功能缺失,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能力丧失,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已任的农业银行支农能力减弱,其他商业银行网点机构整合或撤并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从而形成农村信用社现实上"一农支三农"局面,而农村信用社正是受这种传统的农村金融分工影响,定位于完全的农民集体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发放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为主,难以提供与农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再生产过程相适应的多环节信贷服务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这种农村金融体系和信贷支农体系与其支农任务这一带有政策性业务相矛盾现实就客观形成了信贷资金的供需错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种植业保险单位保费赔付额的影响因素和具体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保费补贴资金效率和政府支农力度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单位赔付的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率不仅对单位保费赔付额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而且通过影响受益率对单位保费赔付额产生间接影响;政府支农力度在受益率影响单位保费赔付额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地方政府以“投保人”身份参与农业保险,随着地方政府保费负担率上升,农业保险单位保费赔付额与当年实际灾害风险损失的偏差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金融推动"三农"发展主要依赖于金融资源总量的多少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对县域而言,通过资金供给扩大金融资源总量是相对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提高金融支农效率。本文以铁力市为例,对县域金融支农效率进行分析,寻找制约金融支农效率的症结所在,提出改进县域金融支农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和优化路径。铁力市金融支农效率现状分析在宏观金融效率方面,县域金融支农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三农"领域储蓄向投资转化,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投入;二是通过金融机构实现有效资源配置。初步统计,2012年末铁力市"三农"领域储蓄投资转化率为26.3%,比2009年下降了1.6个  相似文献   

15.
尽管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资金支农投入工作,但鉴于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妥善化解,加之现行信贷业、保险业、担保业分离式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固有缺陷,致使农村信贷机构长期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虽然通过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涉农信贷业务的补贴、补偿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村信贷机构的支农积极性,然而,近十年来,农村信贷机构支农意愿和能力均未能获得实质性增强,农村金融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严重缺损,突出表现在农村信贷业、农业保险业、农村信用担保业至今仍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信贷业单兵突进式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障碍.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对中国特色农村信贷、保险、担保三元融合发展问题展开深度研究,创新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信贷、农业保险和农村信用担保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试图构建三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小平 《海南金融》2007,(12):54-57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应该包括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发挥保险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农业风险,增强农业实力;有利于农村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帮助农民解决医疗教育等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加"三农"投入,为"三农"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对保险业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服务"三农".为此,需要国家、公司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建立起政府政策主导、多主体市场化运作、多渠道支持、农户自愿参加的"三农"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广西保险业如何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找准切入点,发展民族地区"三农"保险,使保险业真正惠及各族人民,特别是惠及广大农村居民,是民族地区保险业的责任所在.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广西民族地区"三农"保险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对发展和完善广西民族地区"三农"保险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金融支农的主力军,但金融支持"三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了金融支持"三农"效果,亟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全国各省份农业经济数据,利用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各个省份陆续实施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显著增加了各省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东中部省份和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是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依据。本研究表明,我国应继续增加国家支农体系中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实施差异化的财政补贴政策,完善农业保险科技合作机制,从而更好发挥财政支农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财政》2013,(2):28
农业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提高支农效率和效益、改进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完善防灾救灾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中央财政自2007年起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随着补贴品种不断增加,补贴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保险已逐渐成为财政金融支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