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41)
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教育合作中心校企合作为平台,致力于将行业需求和资源引入高职教育,促进人才与行业匹配。通过对在高职教育中不断创新职业培养模式,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企业职业化管理目标,通过构建企业化团队、企业文化、企业课程等研究将企业职业管理目标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深入运用,总结出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也越来越炙手可热。但就当前来说,我国各高职院校所采取的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市场上各行各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条件。高职院校人才的流向最终都是企业,故高职院校采取与行业结合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可取的。本文就当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最终探索了与行业结合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卢俊莉 《商》2013,(9):263-263
酒店管理专业是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职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关注行业特点和要求,以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针对酒店的需求来设置,而不是脱离实际的需求仅仅按照按原有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这对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和高职教育工作者而言,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朱承  廖金权 《商》2013,(12):342-342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职业资格鉴定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对促进专业课程与行业职业需求的融合,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索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是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且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企业力量,工学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与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对面向企业进行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办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议.对高职院校了解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促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生人才培养模式上一定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参与,人本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将极大地推动商贸企业后备干部的培养。高职生以职业道德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院校与企业齐心协力培养高职生。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生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商贸企业管理呈现人本化、柔性化、网络化、互动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连锁经营作为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的知识经济经营管理模式,在促进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中,特别是促进商贸流通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推动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效率增长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主要包括以注重社会需求和行业企业就业工作岗位为导向,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就业岗位需求;分解人才培养内容,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互利互惠模式,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紧密校企合作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如果培养一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大价值,然后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性企业,物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在电子商务的新需求之下,对于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企业需求以及高职学生的能力进行分析和调查,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专业技能需求、制约人才培养的措施进行分析,构建出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建设工作,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构建出长远的高职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商业科技》2014,(6):31-31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有所改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内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4+2”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出“4+2”培养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课程体系不合理、实操型人才培养师资缺乏、考核形式单一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更好地满足外贸行业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转变教书育人模式,使之培养的会计人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书育人落后模式的建议和方法,以缓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用工荒”“高离职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时间及参与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养成要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社会三方合力完成,显然高职院校现有的封闭式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改革,从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反馈体系上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吕卫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4):124-126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教师下企业实践等方式,了解区域内连锁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力求准确把握区域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同时借鉴浙江省内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分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专业建设建议,以期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以高质量的适用技能型人才推动区域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艳华 《北方经贸》2012,(1):118-119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应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原先的产品、营销等策略转变为现在的核心技术与人力资源储备竞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储备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当前发展需求,有效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企业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性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论述,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角度提出对现有人才培养策略的完善意见,以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企业发展与高职院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拥有基本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适应行业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上述人才培养思路,根据实地调查,针对酒店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情况,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形式,要按照“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具创新意识,有较为开阔的专业视野、实践技能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蜀娟  叶加冕  李强 《中国市场》2011,(48):188-190,21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的观念、思想、方法和手段都要发生新的转变,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建立与之相符合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地市高职院校为例,基于陕西物流产业发展特征,分析了物流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重点研究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