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家们把空间因素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演进,空间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内对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且空间经济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土壤日益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展开,全球范围内的空间问题变得更加凸显,区域间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是空前的,它从现实性上为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极佳的素材,空间经济学必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它采用收益递增一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重新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改造,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进一步深化了新贸易理论的研究,为研究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学是与经济地理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经济地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区域经济学不断地吸收当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加强与深化其基础理论研究,逐步走向体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学将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作为基础,形成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具体化和微观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和计量化,并以“问题区域”为新的研究关注点。  相似文献   

4.
空间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和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探讨空间经济学作为新的学科其理论和应用的贡献,其次指出当前空间经济学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空间经济学研究可以拓展和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梁琦  黄卓 《经济学(季刊)》2012,(3):1027-1036
本文简述了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和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结合。同时,我们介绍了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的概况以及入选的六篇论文。  相似文献   

6.
金浏河 《经济论坛》2014,(2):171-175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空间经济学以集群的微观理论为中心,丰富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空间经济学应用机理表现在空间活动成本降低后的集聚力效应和空间区域多样性知识的创新性效应。案例表明,空间经济学具有逆空间效应,具体表现为"逆时空效应"和"逆时光效应",并且有一定的现实应用价值。空间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同样遵循时空转换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崩溃,旧比较经济学没有可比较的对象,为新比较经济学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对新旧比较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比较对象上看,旧比较经济学主要针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比较;而新比较经济学侧重于相同经济制度在不同国家的效率差异。从研究方法上看,旧比较经济学主要是特征描述法,没有建立系统的理论;而新比较经济学采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最后,本文对新比较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及公共选择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尽管都把空间或区位作为研究的基础变量,但空间经济学并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空间经济学一直处于分异与整合的动态变化之中。本文归纳了这个发展进程的主要方面和理论脉各,并在评价其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空间经济学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是城市居民不同类型的居住场所在空间上的分割。对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最早源于20世纪初的古典人文区位学的空间理论,但真正将其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的还是20世纪6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空间理论。国外大量统计研究表明,决定现代工业化城市居住分异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和生命周期等。因此,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必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经济有很大关系。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受宏微观经济的影响,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以经济学为切入点,对西安现在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进行剖析,希望能为分析西安房地产市场等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并对全国范围内的古城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制度变迁理论和作为过渡过程的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新特点及其所展示的新研究视角的比较,指出了西方制度经济学在解释当前中国过渡过程中的局限性,国内对市场化进程研究的理论误区,以及中国过渡经济学研究或制度经济学研究可能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空间经济学是21世纪经济学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也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空间经济学也是多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为了促进空间经济学的国际交流,推动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共  相似文献   

12.
牟丽  梁琦 《经济论坛》2010,(11):63-66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单一资源开发型城市的发展问题,认为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产业结构单一是资源型城市难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通过严格资源开采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产业集聚能力、保护好资源丰裕地区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论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微观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观分析是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微观空间分析主要体现在对分析单位选择上,微观时间分析强调交易转换过程。此外,微观分析还体现在细节分析和实证分析上,整个交易成本经济学贯彻的是如何从微观上更深入地分析交易问题这一原则。微观分析使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分析严格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生产成本分析,分析方法的改进使交易成本经济学获得了经济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演化理论的嬗变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轨问题本质上是经济政治诸社会领域互动的问题 ,“中国的转轨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动力学”。本文从人类理性范畴不断拓展角度 ,简要分析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嬗变过程 ,认为经济演化理论中的演化经济学与新社会经济学很可能成为主导 2 1世纪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两种范式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可望整合出一种研究制度演进问题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基于企业理论视角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之前,战略管理实践和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研究彼此独立进行着。1980年以来,随着传统产业经济学、组织经济学、资源基础观、顾客价值基础观、演化经济学等企业理论的引入,战略管理思维起点在空间上呈现出"内部—外部—匹配"的钟摆式摇摆,在时间上呈现出由静态到动态的演变,研究主题涵盖了从战略形成、实施到评价的各个方面。从企业理论视角对上述演变过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提出了以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为主导的整合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主要讲新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首先,在对人的行为的假设方面,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而新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其次,在理论模式上,传统经济学是规范性的,新经济学是描述性的。最后,从研究目的来讲,传统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增加人们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如何从根本上增加人的幸福,这里的幸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福利经济学源于女性主义和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进展,逐渐成为21世纪颇具活力的福利经济学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福利经济学高举女性主义关怀伦理(the eth ic ofcare)的旗帜,首先对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的功利主义福利观进行了批判,进而从福利主题和内容、研究方法、模型假定等方面对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福利经济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批判和挑战为福利经济学走出功利主义困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契约经济学发展的若干前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约经济学是近20年来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新古典经济学中无法解释的许多实际问题,运用契约经济学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理解。科斯(1937)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应有的地位。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契约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主要围绕几个主题对契约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进行综述,并对契约经济学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货币主义经济学是新近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在扩展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抓住现代货币与金融复杂化的核心特征,从交易摩擦的角度进行的理论创新,对菲利普斯曲线、价格粘性、银行体系、资产价格及其流动性、金融危机等问题做出新的解释。本文将新货币主义经济学与其他三种货币经济学从理论基础、金融中介、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要从特定的历史时代与经济背景来看待不同的货币经济学说及其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20.
李胜会  冯邦彦 《经济问题》2008,342(2):13-19
从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轨迹看,对集聚经济的研究始终是它的一个重要环节.集聚经济理论的发展进程,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DCI分析框架;二是OTT分析框架.在其中的每个发展阶段,经济学家在许多方面都对其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拓展与完善,这些拓展一方面更加丰富了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另一方面也使它增强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力,与此同时,集聚经济理论与城市经济理论呈现融合趋势.空间经济学家在考察城市集聚不经济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