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制造”在全球风头正劲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国内近两年来出现的一些商业丑闻却凸显出某些“中国制造”的一大“软肋”问题——质量。无论是哪个本土品牌出现质量问题,都给“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抹黑,而事实上,把控质量管理、制造质量上乘的精品将是“中国制造”保持荣耀的关键,因此,2011年,提升产品质量仍然是中国企业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
简要论述了唯物辩证法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提出中国企业应用管理科学的哲学指导应该是“实事求是”,即中国化的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国内外管理科学应用哲学的发展历史,并联系管理实践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说明辩证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最后说明了管理应用哲学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建敏 《致富时代》2011,(9):114-115
在新时代的需求下,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必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时代精神,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国式管理”,该文分析应该从四个方面把握“中国式管理”。  相似文献   

4.
牟斌 《中国电子商务》2012,(12):131-131
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具体表现就是“人本管理”升华为“能本管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西方经济学家与企业家提出“能本管理”的企业管理思想,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将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运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针对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国内企业的高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新理论——能本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对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如何实践能本管理,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曙临  肖云 《消费经济》2005,21(1):43-43,46
“中国名牌产品”评估认定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要严格按照《中国名牌产品评介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工作。  相似文献   

6.
方“商界三人谈”已连续发刊近十期,品评商业的热点问题,许多见解尚为前瞻,因此深受商界同仁的赞许。丁一老师事先提出的“‘中国式管理’为何吸引西方人的‘眼球’”为本期的话题,我感到很好,中国式管理是什么?为何吸引西方人?中西方管理的差异及其融合,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刘凯  张莉丽 《现代商业》2007,(7Z):138-139
管理作为一种经营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国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跨文化管理问题,所以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摸索出合适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方法,尽快使企业融入当地文化,解决跨文化差异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就为中国企业如何处理跨文化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三联竞争力》2010,(8):44-44
天强(中国)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央企是个“潜规则”颇多的地方,很多员工对“空降”来的干部都有天然的排斥感,“空降”的高管在真正融入央企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德鲁克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今后商业社会思想的一座丰碑,尽管世间已无德鲁克(1909-2005年)。本刊获悉德翁于11月11日辞世的消息后,即邀约国内外多位深研德鲁克学说有年的管理学者与本刊同仁一道,缅怀德翁,探讨德翁学说的精义及其对中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启示。此次刊出的讨论整理分为“难以告别的德鲁克”、“管理与社会”、“德鲁克与中国”三个部分。如“管理与社会”部分的讨论者所指出,只通过“管理”的视角难以窥得德鲁克的思想世界的堂奥。德鲁克最为基础的思考在于他对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的冷静观察,他的论述往往作为经典的社会哲学论述被引用,他对现代管理之道的洞见决定于他对现代商业社会内在逻辑的深刻发现。“德鲁克与中国”部分则重点讨论了德鲁克的洞见对于中国人思考自己的问题有何启示,中国人应该如何理解德鲁克?我们希望走出人人都说德鲁克而鲜有了解者的怪圈,为中国商业思想界真正把握这位“现代管理学之父”的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踏实基础。未来更可期待。  相似文献   

10.
易发久 《广告导报》2007,(11):15-15
影响力拿过很多“第一品牌”的美誉,比如“中国企业管理市场客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影响力第一品牌”、“中国培训咨询行业最受欢迎第一品牌”等等,于是,有很多人问我。拿到这么多的“第一”有什么秘诀吗?  相似文献   

11.
张瑞敏学习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敏 《商界》2009,(9):38-42
作为中国式管理的先行者,外来管理思想在中国如何落地的困惑一直伴随着张瑞敏,他不停地在与管理大师们交流心得,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从“云计算”、“长尾理论”中去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2.
潘欣怡 《浙商》2009,(13):93-95
在宗庆后看来,中国的企业不搞集权行不通,他认为企业管理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是手段,集中才是目的,他认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他表示:“我其实也很民主,不同意见我也会接受,不存在面子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北方经贸》2007,(8):132-133
为了解决源自美国的绩效管理方法引入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文章针对中国国情找出了制约绩效管理方法洋为中用的瓶颈,并就绩效考核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该方法洋为中用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4.
关景奎 《华糖商情》2001,(19):37-37
近期,一系列关于酱油的事件如“出口受阻”、“酿造、配制之争”、“广式标准”以及近期欧盟考察团即将来华考察等闹得沸沸扬扬。本中,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就这些问题详细阐述了有关酱油生产、管理和出口中几个需要重点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晓静 《商场现代化》2007,(10S):129-130
孟子的“仁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我国的管理理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了解根植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这些“仁政”的管理理念,然后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对我国企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15日,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及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入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选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列居证券行业首位,并获得“重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就”和“最佳技术战略”企业奖及“最佳客户关系管理(CRM)”和“最佳知识管理(KM)”应用奖,朱利总裁获得“最具远见的企业信息化领导者奖”。  相似文献   

17.
文可鑫 《市场周刊》2005,(30):46-46
“中国式管理”的致命缺陷在于:中国传统管理逻辑认知,是在“人”的层面,而不是“组织”层面,它缺乏对于“重复或复制”的认识。同时,它也没有任何的可继承性,甚至会出现“仁见仁、智见智”的不同感悟,这也正是中国可以诞生出伟大的商人,却总是难以造就出一个伟大的商业组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暗秋 《市场周刊》2004,(43):40-41
名公司纷纷垮台,危机管理似乎已成为焦点。中国的名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又迅速灭亡的实在太多了,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3月出版的《管理夜话:问题管理的模式与案例》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大→空模式”和“快起快倒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之间企业管理逻辑“原始起点”的根本性不同在于西方人管理逻辑的起点是“组织”,而中国人管理逻辑的起点却是“人”。  相似文献   

20.
王吉舟 《新财富》2006,(1):112-116
通过收购扩张的中国啤酒企业都遇到了“好桃子有限”的问题,国内管理良好的啤酒厂不多,要做大就不能挑食,所以,他们吃到肚里的“桃子”好的少、烂的多,一旦消化不良,就难免落入并购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