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失调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又相对较弱、管理尚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合理控制各类土地的使用,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政策改革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北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文探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并探究空间发展的特征与正在发展壮大的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利用1993年到2000年上半年北京城市建设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实证分析显示土地价格及土地开发密度都随着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还表明地租的曲线的空间变化与土地使用类型相关.这些实证证据支持如下结论:正在形成的土地市场确实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和空间形态.实证分析还显示地租曲线的斜率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正如城市经济理论所预测,地租曲线斜率的下降是由于北京大量的交通投资降低了交通成本,从而又反过来使城市土地地租空间变化曲线发生旋转.土地-资本替代弹性指数的增加意味着价格影响土地开发密度.这两者的变化都反映出北京的土地市场正走向成熟.应该指出,在土地市场之外(在行政划拨的土地上)进行的大量开发对北京正在形成和发育的土地市场会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对合理利用土地与环境资源的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土地与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使之始终处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控制之中,城市规划的导引作用不容忽视.文章从城市规划观念与编制方法切入,提出在规划设计中建立市场意识,树立效益型环境价值观,探寻合理的规划理念与方法,实现环境有偿享用,回收环境区"外泄收益"、卸载周边"外摊成本",以合理的规划创造高价值区位;深化规划编制内容,通过阶段性公共绿地的"换位"规划,酝酿城市发展潜力,制定"未来旧城改造计划",挖潜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持续开放.  相似文献   

4.
基于治理成本和排污收益的排污权交易定价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从治理成本和排污收益的角度,构造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定价模型。通过凸规划的库恩-塔克条件,求得污染控制区的最佳污染削减方案和最优排污分配方案。拉格朗日乘数u0和λ0具有相同的数值,分别等于排污企业的边际削减成本和边际排污收益,它们可以作为排污权交易市场定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析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制度转型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的空间扩张过程,并基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地级市建成区数据对Muth-Mill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交通改善、服务业发展是中国城市空间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年度的回归表明,近年工业化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不显著;受国家对土地空间规制的影响,城市对农村的相对效用未能影响城市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6.
土地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的构想和设计,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组织土地利用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规划、利用全部的土地资源,以促进生产的发展.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了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其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南省13个地级市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变差系数及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内在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湖南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峰值效应;(2)1995-2007年,湖南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区域差异呈现出持续非匀速缩小趋势,城市之间土地经济密度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明显;(3)从业人口、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结构、交通区住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582、0.8781、-0.5973和0.1583.研究结论:城市发展应杜绝"以土地换增长"的模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土地利用与城市人口、产业、科技、交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增加城市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调整二三产业结构、改善城市交通等方面提高城市土地经济水平,形成一种土地利用与各要素良性互动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将社会互动效应理论引入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特征分析中,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互动的存在性、具体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首先,我国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均存在空间互动行为,具体呈现为逐顶竞争的互动形态,并且这种空间互动具有明显的省界效应。随着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市场潜能和网络联系强度的提高,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的空间互动程度会降低。其次,引资竞争、财税竞争、容积率规制和环境规制的执行强度竞争对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互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的形成机理亦不同,并且这种形成机理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明显的省界效应。由于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市场潜能和网络联系强度的不同,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空间互动形成机理的影响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现实国情、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节省城市建设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我国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土地粗放利用现状,指出了制约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土地内涵挖潜不够且利用效率低,城市土地市场管理不规范等,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包括分阶段合理制定城市发展长远规划、大力开展城市存量土地挖潜、加强城市土地市场管理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首先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城市大遗址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城市大遗址土地利用规划的双目标性,然后着重论述从城市大遗址区土地目标规划、保护区划与功能规划、结构规划三步构建城市大遗址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最后,认为通过对大遗址土地持续利用管理的五点要求以及城市大遗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本目标相整合,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城市大遗址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住房、交通与城市空间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归纳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框架下居住模式和交通体系空间互动关系的基本理论,之后对国际学术界相关的定量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住房与交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效应,包括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中低收入者福利和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住房和交通相协调的城市空间规划的三个目标,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理性分析及兴利除弊之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宏微观方面对城市土地的本质和土地财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的稀缺性和公共属性,决定了土地的增值收益应归全民所有,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应将土地出让方式从以价高者得转变为综合评价,同时恢复征收房产税。  相似文献   

13.
To combat the critical stresses of rising urb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acquires land from private owners using the power of eminent domain. This land assembly causes negative externalities such as increasing social tension and injustice that may impose a long-term threat to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make the land acquisition process more transparent and just. Considering the unique Indian context where informality has a strong presence, we propose an approach based on game theory that models the bargain through a three-stage Nash equilibrium game. Four agents – the government, the private developer, the landowner, and the free rider – are considered. We provide conditional solutions for the generalizable Case and proceed to model different stakeholder behavior patterns through two utility functional forms – linear and exponential. In the linear case, we find that the free rider obtains half of the revenue of the project, whereas the landowner gains between one-fourth and one-half of the revenue. Thus, we highlight the undeniably crucial role free riders play in land acquisition negotiations. However, closed form solutions cannot be obtained for the exponential form, due to which we use simulations to demonstrate a solution procedure. We conclude by stating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ful in formulating future land policies in a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manner, with optimal utility derivations for all concerned stakeholders. Our model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other spatial contexts where informality features heavily in the land market, especially in the Global South.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会造成我国耕地大量流失和粮食紧缺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用地就总体而言处于低标准水平。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对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东光 《物流技术》2012,(17):141-143,146
详细介绍了运输成本导向定价论、运输需求导向定价论和运输竞争导向定价论各自包含的特色定价方法及定价依据,指明它们分别主要以运输成本、运输需求和市场竞争作为定价的依据,可以说各有利弊。通过对各种定价理论的比较分析,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应考虑三种定价理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optimal R&D investment in product innovation of a profit-seeking monopolist is characterized vs that of a social planner in a spatial market with transportation disutility, under full market coverage. It is shown that the planner's incentive to innovate is always weaker than the monopolist's, since the planner trades off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social cost of transportation against the cost of R&D.  相似文献   

17.
马祖琦 《城市问题》2007,6(10):86-90
从美国郊区化与城市蔓延的典型特征入手,简要回顾了理性增长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从内城贫困、居住隔离、空间失衡和公正健康四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蔓延引发的社会及经济后果.随后就若干论点介绍了城市蔓延与理性增长之间的理论之争.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和土地利用模式展开思考,认为要转变方式,树立科学的区域发展观;借鉴西方城市健康的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健康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政策在应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综合调控作用;公平公正,追求社会稳定和谐,发挥政府力量对市场扭曲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案规划:市场经济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对下列问题的回答: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多大土地开发强度,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开发,同时如何通过交通发展将新开发的土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如何提供城市基础设施满足新增的城市空间发展.当然,城市规划也要回答如何将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文化和历史文物保护等连接起来.本文介绍方案规划,内容,要素,及其评价.指出方案规划定量地模拟未来城市发展,客观定量地评价不同的城市规划方案,避免或减少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观因素,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域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城市低碳发展的基础。在反思传统城市地域系统规划低碳发展的局限性基础上,以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地域系统优化案例为研究对象,对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等城市地域系统核心构成要素进行低碳优化分析。研究指出低碳城市地域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具有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层的紧凑型特征,多中心的梯级空间格局,分散组团式的空间开发;集约化、多样化的复合功能的土地开发;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空间规划,发达的小地域空间道路体系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