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界》:现在乳制品行业都瞄上了液态奶,你是怎么看的? 南庆贤: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大企业因为有规模效应了,但小企业就不应该挤这条独木船了,否则风险很大,他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区域特色选择产品,许多大企业不做的,小企业可以去做.比如说像奶酪,国内的产量是非常低的.  相似文献   

2.
谁能突破国家政策《财经界》:从对企业的采访看,企业反映在药都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实惠的政策,你是怎么看的? 任壮芮:你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必要性不是很大,为什么呢?现在是市场经济,政府只是一种服务,比如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对政府来说,可以发展药业也可以发展别的行业。但我们首先发展了药业,这就是政府对你的支持。所以政府的支持是无形的,并不是给你3000万就是对你支持了,况且对大企业来讲,给它3000万它也意识不到什么。再说国家有大的政策,突破不了,你看南方搞了不少园区,乱划地,把地圈起来而没有项目,国家不正在查处吗?所以我们不能那么做。《财经界》:如果需要的话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对话李书福     
《财经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即将出台,这个产业政策的出台对你们会有影响吗? 李书福:3大汽车集团是我们国家重点保护的,我们民营企业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补充,我们进入这个领域了,当然对我们也是一种保护。我们进来了就要做好。如果现在你没进来,要想进来就更难了,因为准入的门槛太高,这是政策规定的。《财经界》:你对国家制定汽车产业政策有什么建议? 李书福:我认为国家首先鼓励自主开发的企业,应该给予政策支持,也就是说对我们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源头上给一个动力,使每个汽车厂都能很主动的去设计,或者把外国的设计公司搬到中国来,这样的话我们中国就有更多更好的汽车诞生。别老是搬过来人家都设计好的别克或者大众,可能在国外都代表落后的车型。如果我们永远用已经落后的东西,那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怎么能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您认为中国啤酒与国外啤酒的差距在哪里? 杜绿君:啤酒行业是非常开放的行业,跟国外的交流很多,中国的啤酒技术并不比国外落后,国外的新技术中国同样也可以获得,只能说中国的设备水平比不上国外,资金比较短缺,至于说工艺上面并没有比国外落后。《财经界》:您刚才讲到国外企业在中国获利很难,像SABMiller为什么还要进驻中国市场? 杜绿君:进入中国市场的这几家都是国际的上市大企业,它有一个股票效应。收购这些大企业,它的股票就上去了,对中国啤酒行  相似文献   

5.
金鑫  王根旺 《创业家》2013,(10):26-27
教育企业怎么才能吸引到投资?应该怎么去融资?中国教育市场容量非常大,因为人口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随便做一个领域都是好几百亿元的市场。此外,教育也是国计民生的消费领域,每个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都是不遗余力的。我身边很多有住房的朋友为了孩子上学宁愿去中关村租房子,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最迫切《财经界》:打造药都政策十分重要,采访石家庄政府时,他们强调在政策执行上是不会违法的,你是怎么评价的? 管益忻:发展是硬道理,他们好像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做任何一项改革,首先要理念革命。否则的话,好的政策出不来,坏的政策也不能撤销。过去我们很多的政策是错误的。《财经界》:你认为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像石家庄这样应该怎样的理念革命? 管益忻:理念革命也就是解放思想,就是创造一些新的理念,破除一些旧的理念。违法不违法的问题,这也要重新认识。退回几年前看现在很多事情都是违法的。我们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各种条条框框逐渐在破除,制药方面过去的限制太多,也破了很多,但还不够。我认为,发展药都很重要是解决民营化的问题,要大力推进民营化,这很关键。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2003,(6)
我们很为难《财经界》:50克底线的专营你认为可行吗? 达瓦:50克是发达国家2008年的目标,绝不会是中国2003年的目标。《财经界》:你认为在政策上,你们有没有失误的地方? 达瓦:我认为我们邮政部门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2003,(6)
专营途径《财经界》:你对放开专营怎么评价? 范业强: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国邮政中,找不到哪一个国家主动放弃邮政专营,中国似是例外。《财经界》: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失误在哪? 范业强:是工作上的失误。自1995有些  相似文献   

9.
对话郑俊怀     
我还要干10年《财经界》:伊利已经走过快速发展的10年,那么未来的10年中国乳业会是什么样的格局? 郑俊怀:未来的10年,中国的乳业在发展中可能面临着行业内的整合,整个行业会有几十家大的企业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会有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它的市场,通过它产品的差异化来维持它的生存,最后形成两个格局:一种是大品牌,做全国性的品牌;一种是中小企业做区域性的品牌,来解决它的产品的差异。当然如果既没有自己的差异,又形不成品牌的企业,可能就会在未来的10年中淘汰掉。《财经界》:伊利在未来10年中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数量上讲,中国有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甚至所谓的大企业相对国外大牌企业也只能算是中小企业。现在,国外很多公司已瞄准中国这块沃土,开始狂轰乱炸式的进攻。面对这种情况,那些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小企业该怎么办?他们需要重新思量,灵活选择经营谋略。一、企业经营者要定好位一个企业成败的80%决定于该企业的领头人,尤其是那些小企业。企业经营者首先要对自己的企业有清醒的认识,给自己定好位:是要做市场的领导者还是做市场的跟进者?接下来才能制定战略、策略。定位不准,再精彩的战略和策略都只能加速你的灭亡。当前我们有一些小企业…  相似文献   

11.
《财经界》:你认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徐湘林: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行政机构改革,每一届政府每过5年有一个大的职能转变。但是这个职能转变相当的难,为什么呢?因为执行过程中,具体的执行单位不愿意执行,经常是通过变通的方法,短期撤销,然后再恢复,这是监督不力。所以成效一直不是很大。机构的存在就是审批权的问题,如果这个审批权,通过立法规定下来了,然后对你这个审批过程,通过明确的规则来规范,这样你就不可能自己来扩大你的机构。这是主要的意义。其次,服务中  相似文献   

12.
财经界:你认为造成最近这次粮油价格突然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粮食供给减少.还是因为需求有比较大的增加呢?  相似文献   

13.
利润来自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竟什么是大企业?一般人想的大企业就是,我比你们站得都高,我比你们都胖,所以我是大企业,你们是小企业。这个概念不对。揭开大企业的面纱,我们发现做大一个企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叠罗汉的过程。如果你想站在最上面,你就要想一想,你能否站稳,能够站多久。如果最下层的工夫不好,他一颤抖,你就有可能要掉下来了。越是下层越要力气大,因为你的肩膀上顶着很多人;越到上面,你的平衡力越要强。大企业就是能站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上面的企业。像思科公司,他是不生产任何设备的,他所有的设备都是配套企业生产的。当然,叠罗汉有很多种形式,有复杂的,也有简…  相似文献   

14.
《光彩》2012,(4)
导师 嘉御基金董事长卫哲:富二代接班就像空降兵落地一样,永远不要先去找原来企业做得不好的地方,而要找原来做得好的地方,加大资源投入把它做得更好.那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因为你不管,不关注,不给资源,自然会消亡.你现在已经做了调整,那么在目前的体制下,你要去找哪些地方还是对的?哪些人还能用?把你所有精力押在这上面,把它们做好做大.父亲和你们观念不同,我的看法是,不用全面认同你父亲的所有观点,只认同你父亲观点中你认为对的,你认为不对的就“搁置争议”,融入企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找优点,并做大它.  相似文献   

15.
不要为政策想得过多 《财经界》:今年2月北京4号令的出台反响很大,作为为房地产企业服务的行业协会,你是怎么看2002年后这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6.
<正>小企业一定要找小经销商吗?未必!一、小企业为何要找大经销商小企业寻找小经销商在市场上成了惯例,其实这种惯例影响和制约了小企业的发展。小企业找小经销商,那么你的企业离关门就不远了。因为,小经销商缺乏把小品牌推广成功的资源和能力,尽管他们对小品牌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财经界》2002,(10)
《财经界》杂志给我的感觉是信息量大、内容广泛,能及时地跟踪热点经济问题,并能给予比较深入的报道。现在的财经类媒体专业性普遍不强,而《财经界》杂志在财经内容的专业性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我知道《财经界》,也知道《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故事》受到总理的批示。我对《财经界》杂志所做的贡献表示祝贺,希望《财经界》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有人说,服务大厅如果继续走下去是很难的一件事,首先是没有编制,焦作是怎么解决的? 赵功佩:这种窗口形式的出现,首先定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我们的服务大厅主任、副主任都是市长助理和市委党组成员兼任,由纪委书记主抓,等于是政府直管,这就解决了编制问题。《财经界》:如果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话,那些分管局作用是否就不大了?要是分流的话,在焦作这部分人有多少?  相似文献   

19.
促销的不二法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胜 《中国市场》2004,(10):48-48
<正> 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促销如何诉求?市场淡旺季促销对象如何选择? 案例 一家饲料企业原本效益很好,也没有做过促销,直至其他企业后来者居上,这家企业慌了,于是召开销售人员会议。销售人员没有不抱怨的:人家企业做得多好,农民买一包饲料可以得到一件文化衫,经销商做大了组织你去国外考察。企业想,这不是很难,我们也做!  相似文献   

20.
有人担心,大家都做老板了,谁为你打工?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小企业主都奔在创富路上。一个成熟的国内市场应该是这样,发达国家就业轨迹也证明如此。本文所描述的创富方向适合大中小企业,并在具体操作上尽可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