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林业重点工程与消除贫困项目1999~2008年2070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T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户退耕地造林面积及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时间在林业、以土地为基础和非农业的劳动力供给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退耕地造林面积及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时间能显著地增加农户林业、非农业劳动力供给,而显著减少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劳动力供给;退耕还林工程对黄河流域农户的影响大于长江流域农户;退耕还林工程不仅促进了农户劳动力从土地向非农业转移,而且还促进了农户非农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1 吉县退耕还林(草)进程与做法1.1 进展情况吉县退耕还林试点县确定后,林业局及时制定了县级实施方案、完成了作业设计,将退耕还林任务落实到全县12个乡镇28个行政村的1582个农户。截至目前,9万亩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退耕地完成栽植1.6万亩,宜林荒山完成栽植6.8万亩,共完成栽植8.4万亩,整地0.6万亩。1.2 主要做法(1)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县政府成立了由县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工程成果的巩固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产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退耕农户林权意识在工程后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五个案例县的调查资料对退耕农户林权意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部分退耕农户林权意识模糊,针对退耕农户林权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应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对比分析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的退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强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精准扶贫效用提供信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林业生产经营技能、退耕补偿满意度等是影响农户退耕意愿的重要因素,且不存在显著的贫困尺度差异;第二,亲戚中是否有乡(村)干部、同村人的退耕效果、退耕风险感知、退耕预期收入等对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退耕意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规范并强化乡(村)干部的引导作用,建立退耕还林的典型经验推介机制,提升退耕农户的林业生产能力与非农就业技能,以切实增强工程区贫困农户的退耕意愿,有效凸显退耕还林工程的扶贫减贫效用。  相似文献   

5.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吴起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196个农户退耕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总体效率变化不大;农户生产的纯规模效率比退耕前下降了许多,退耕前大部分农户的规模效率在0.9~1.0之间,而退耕后则集中在0.3~0.4之间;退耕后纯技术效率却明显的提高了,由退耕前的0.40提高到了退耕后的0.51。投影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农户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的增值空间远远大于退耕之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精耕细作、政府在林业方面提供的技术培训以及圈养畜牧业发展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以西北S区为例,应用Order probit模型厘清农户参与退耕的行为逻辑。结果表明:获取国家退耕补助、退耕地林业经营收入与非农就业收入等经济理性变量以及维持农田生产安全等生态理性变量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的显著要素;经济理性是农户参与退耕的本能逻辑,生态理性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农户的退耕参与意愿且更符合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逻辑假定;应基于生态经济理性的农户行为逻辑,合理调整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激励政策,从而提升激励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X县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实地调研,从研究区概况、调研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后退耕时代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配套经费缺乏、林种比例失调、退耕农户生活无保障、规划设计粗放和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增加退耕农户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收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5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与所取得的成效作概述与分析。找出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补偿收益不确定性、退耕户开辟新的增收能力弱等问题是后期成果巩固的关键困素。据此,相应提出了工程政策建议。包括:适度控制退耕还林规模,工程实施应赋予农户自由选择权,调整完善工程相关制度,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作为中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减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宁夏、云南和广西的16个县92村共756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使用OLS、Tobit模型等参数方法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得出:参加退耕工程的农户较未参加该工程的农户其人均家庭纯收入提高17.7%。为了纠正了样本中的异质性偏差,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处理效应,得出:退耕还林工程使退耕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了8.2%~11.4%,人均林业纯收入提高了7.2%~11.1%,人均种植业纯收入减少了5.2%~8.9%,人均非农工作纯收入提高了4.8%~7.7%。这一结果表明基于OLS和Tobit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实际上高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处理效应,因此我们应该谨慎看待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在农户减贫和收入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退耕还林工程为云南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云南退耕 还林工程自2000年开展试点工作,2002年在全省全面启动。2000-2006年,国家共下达我省退耕还林任务1417.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33.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94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3.4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6.8亿元,省级配套资金6.6亿元(含粮食调运费补助)。工程覆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涉及128.1万户农户、541.1万人,退耕农户户均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4963元,人均获得收入1175元。  相似文献   

12.
易门县林业用地114018.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4.4%,森林覆盖率68.5%,全县活立木蓄积量203.929万立方米。一是退耕还林成效明显,2002年—2005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0.5万亩,退耕地还林3.3万亩,牵涉农户15092户。二是植树造林成果显著,公益林工程进展顺利。2004年,易门被中央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第一批重点公益林管护县,面积61.29万亩,落实管护人员257人。植树造林1610亩。三是森林执法力度加大,乱砍乱伐得到遏制;四是护林防火成效显著,森林火灾逐年减少;五是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湟水河流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湟水河流域8个县的退耕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2.0软件分析农户对退耕还林的态度和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两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基本持支持态度,而且认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周边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在5个影响因素中,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是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和对生态环境意识的显著性因素。总的来说,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的根本利益产生了正面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1、退耕还林任务完成较好,造林质量较高。 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重点省份之一,退耕还林任务和资金总量列全国首位,退耕还林任务完成较好,造林质量较高。全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市、区1有97个,占到106个县(县级市、市辖区)的91.51%,涉及229.95万农户、915.25万农民。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五年来,国家共下达我省退耕还林任务111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7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49万亩。截止去年12月底,各项任务均已全面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有林地面积增加,土壤年侵蚀量明显减少,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恢复迅速,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状况得到了缓解和局部遏制。五年来,工程涉及1143个乡镇,11273个村,124.6万退耕农户、556.2万人。按已投资34.975亿元计,退耕农户户均可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2806.9元,人均628.8元。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不再补助、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化峨眉山,全市已退耕还林2133公顷,供应补助粮食8340吨,做到了政府满意,农户满意。一、领导重视实施退耕还林不仅是保护峨眉山“两个世界遗产”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市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农业的重大举措,是粮食职工的政治任务。为了顺利实施这一工程,市政府和市粮食局成立了退耕还林粮食供应领导小组,各粮站实行站长负责制,保证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健全制度1.实行局长、站长负责制市粮食局规定,退耕粮食供应,哪里出问题,就追究哪里法人代表责任。退耕还林粮食加工、供应期间,各法人代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开始实施两大生态工程,76个乡镇、4个国有林区均有森林管护、退耕还林、人工植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荒山造林等相关项目,包括种苗及退耕农户粮食补助,国家每年投资超千万元。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一直是热点、难点问题。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作为工程实施部门的巴州区林业局,自觉接受纪委、监察、财政部门监督,还主动请审计部门事前介入,定期审计,千方百计杜绝违纪事件发生。在管理上今年更出新招,不但充实了由纪委书记、总会计师、监察科长、财务科长组成的财务内审领导小组的领导,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陕西眉县237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项目期末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本文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地块退耕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地块坡度、土壤质地和离水源的距离,是决定地块是否被退耕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非观测效应的一阶差分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收入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眉县,退耕户总收入低于非退耕户总收入,其原因主要在于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农户的畜牧业收入,但由于退耕户的种植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都低于非退耕户,而且农户没能及时足够地获得退耕还林补贴,因此,总收入较低。退耕还林工程并没实现调整农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目标,项目期末,如果没有政府补贴,退耕户很可能因为收入来源单一而复耕,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