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软Surface RT之所以折戟,是因为放弃了可供发挥的既有优势,虽想扬长避短,实际效果却是抑长扬短。微软近期发布的201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受业绩中计入与Surface RT平板电脑库存调整相关的9亿美元支出的影响,微软第四财季营收和净利润双双未达市场预期。加之其近期下调Surface RT平板电脑的价格,对此,有分析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微软的Surface RT已  相似文献   

2.
我们很是理解微软目前在平板和PC市场的双重窘境,但从Surface Pro3上,我们看到的是,微软非但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是迷失在了传统PC与平板之间。 尽管微软以自有有品牌Surface进入平板电脑市场两年左右的时间内效果并不理想,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微软对于平板电脑市场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微软之前被业内认为不佳的平板战略,是否应该被重估呢?目前看来很有必要。看到这个标题,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微软的Surface无论是在产品、品牌、出货量、市场占有率、营收和利润等诸多指标与苹果iPad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怎么可以说胜过iPad呢?微软与苹果近日相继发布了自己的财报,由于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传统PC市场上个季度大幅度的下滑,微软和苹果似乎都将希望压在了平板电脑上,业内也是以此来衡量苹果和微软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陈琼 《IT经理世界》2012,(23):30-31,8
微软“自创建以来最具史诗意义的一年”很快就要结束,是时候来重新认知一下这家公司了。 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新产品、新平台、新服务纷至沓来,如果再加上已经在10月底首发的Surface平板电脑以及传说中的微软手机,此微软还是彼时人们心目中的那位“视窗少年”吗?  相似文献   

5.
市面上绝大多数Windows平板产品都不了了之的时候,Surface Pro 4上市了,内部结构的升级优化也解决了之前在Surface Pro 3上一直为人所诟病的散热问题。在诸多机构测试之后,居然给出了"PC与平板终于二合一"的结论。在手机发烧友最喜欢的3D跑分程序GFXBench 3.0里,Surface Pro 4一支独秀,比第二名iPad Air 2高出57%。卸下键盘后的Surface Pro 4更像是一款平板,但触控之下的却是真正的X86程序,这种感觉很奇妙。既可以替代笔记本,又具  相似文献   

6.
丢西瓜捡芝麻的事情,聪明的微软岂能视而不见! 近期,微软先后发布了与Windows8密切相关的两类产品:一个是基于Windows8系统的自有品牌电脑Surface,另一个就是针对智能手机的WindowsPhone8系统。众多评论认为.微软可能会在Windows8时代改变其既有的商业模式,走苹果相对封闭的软硬兼施的模式。事实真的会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微软Surface RT之所以折戟,是因为放弃了可供发挥的既有优势,虽想扬长避短,实际效果却是抑长扬短。  相似文献   

8.
微软之前被业内认为不佳的平板战略,是否应该被重估呢?目前看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欧德宁和鲍尔默在传统PC产业中的默契并未延伸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中,反而产生了矛盾和对抗。近日,微软宣布其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将在未来一年内退休的消息引来业内众多争论和分析。但我们认为,当分析微软或者鲍尔默时,如果脱离了英特尔,这个在传统PC产业中与微软搭档的Wintel联盟中一员的话,任何的分析都将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0.
沙磊 《IT经理世界》2010,(22):33-33
平板电脑的意外爆发极易使人联想到此前的上网本,那么平板电脑是否会重蹈上网本的覆辙?表象的极度火热是否催生了又一个泡沫?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伟大人物的谢幕,标志着微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全球计算机运算模式步入后盖茨时代——云计算的时代,微软该如何应对? 2008年6月27日是比尔·盖茨最后一天在微软上班,此后,他将把大部份时间花在他的基金会上,做慈善工作,至于微软的办公室,他每周只会进来一天,以顾问的身份提供建议,而不再是以老板的身份做决定。退休两周前,位于西雅图总部的校园(campus,微软总部的别称)里,来自世界各地近500位微软一级主管,聚集于此欢送他。微软首席执行官,指定接班人史蒂夫·鲍尔默,难过地流着泪介绍盖茨上台,盖茨倒是一派轻松,最后一次与他所构建的帝国旗下精英,谈  相似文献   

12.
微软迄今还没有凭借自身的研发力量真正打赢过一次战役——DOS、Windows、开发工具、Office、IE等里程碑式的产品,都不是微软自己的原创。但这并不妨碍微软写就了30年来最辉煌的一部企业史。比尔·盖茨最初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一点点运气,后来依靠微软强大的“市场肌肉”以及再后来的“平台优势”,接近、击败并碾碎了所有这些领域的先行者。 毫无疑问,今天的微软已经独步江湖。如果比尔·盖茨能看懂《笑傲江湖》的话,他应该理解独孤求败的心情。在微软的势力范围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借鉴、追赶的对手,微软必须自己找到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软的研发机构,正代表了微软的未来。微软不缺资金、不缺人才、不缺氛围,更不缺乏具有战略眼光的统帅人物。这样一个几乎十全十美的体系,一定能够确保完美的结果吗?XBOX、手机、手持设备和有线电视,微软在多个战场多头出击,就是试图在建构了这样一个完善的体系之后,证明一点:微软有能力自己打拼一个未来。而从目前的进展看,这个证明的过程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3.
微软是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首先是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微软提出的理念是:学习是自我批评的学习,信息反馈的学习,交流共享的学习。为了贯彻这三大理念,微软提出了4项原则:一、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与产品中学习为此,微软开展了五大活动:(1)事后分析活动。它要求每个项目组、每个部门开发一个产品、完成一个项目都要写一份事后分析报告,着重揭露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我批评进行学习。(2)过程审计。在微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一再告诉被审计对象:我们的审计过程是一个技术交换的过程,是发现先进典型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3)休假会…  相似文献   

14.
人语     
1"这项服务为用户使用微软搜索引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微软于5月21日推出了一项搜索返现金服务。如果用户通过微软搜索引擎找到商品并购买,就可以获得部分现金返还。微软希望通过这项服务向行业领先者谷歌发起更强劲的挑战。比尔·盖茨非常认可这项计划。  相似文献   

15.
对比其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微软每个时期在中国的动作都明显慢了一步。这个“慢”,既是微软的风格,也不是微软的风格:对于追求速度的微软来说,这个延迟显然不合情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慢”字正是年轻气盛的微软在骨子里的傲慢——由于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对中国市场产生的过度自信和不自觉的傲慢。  相似文献   

16.
比尔·盖茨曾说过,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的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我们就可以再创造出一个同样的微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电工业》2014,(10):30-30
9月8日,中秋节,一个团圆的日子。但张亚勤选择在这一天和微软分手。当天下午,微软中国对外证实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将从微软辞职。9月10日,百度对外宣布,张亚勤担任百度总裁,负责新业务。对于在百度的新业务,张亚勤并没有给出过多解释,他唯一透露的只是“我想让自己过一段很忙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里,张亚勤这句感慨显得颇有意味。而张亚勤似乎在表明,在微软的最后几年里,自己过得很清闲。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雅虎已经不是9个月前强硬拒绝微软收购的雅虎了。你也许不会相信这些话出自雅虎CEO杨致远之口。11月5日,在旧金山召开的Web2.0大会上,杨致远自微软宣布收购雅虎以来首度改口:"我相信,微软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收购雅虎。我认为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面对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竞争对手,微软开始革自己的命。12月2日,微软正式在中国发布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平台SQL Server 2005、Visual Studio 2005,并将于明年推出Biz Talk Server 2006。在北京,地铁站台柱子上的SQL Server 2005的广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随后在上海和广州等城市,都将出现微软企业级产品的大幅广告。自从一个月前的11月7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第一次发布了最新的企业级应用平台后,现在微软已经在全球90个国家完成了新产品的发布。  相似文献   

20.
CIO的创新点     
在高涨的创新浪潮中,CIO可能迎来新的职业发展空间。去年7月,当StuartScott来到微软成为副总裁兼CIO的时候,新机会的大门正在向他展开。那时,微软已经有了一个C I ORonMarkezich。后来,他们又明确了分工——R o n负责微软的IT基础架构,而Stuart则主要负责IT的商业应用部分,即主要领导微软的业务变革(BusniessTransformation)和推进六西格玛。尽管曾多年在G E担任CIO,并有着丰富的变革经验,但初来乍到就要为微软操刀变革,对Stuart而言,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差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31岁的微软如今已经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