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废麻带为原材料制备出活性炭吸附剂,为了系统研究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以麻质活性炭(HAC)为吸附剂,亚甲基蓝染料(MB)为吸附质,探讨了HAC投加量、吸附质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pH值等对MB染料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B染料的吸附量与吸附剂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在60 min能达到吸附平衡;pH值为12时HAC对MB染料的吸附效果最好;HAC对MB染料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且服从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因此,麻质活性炭(HAC)是一种高效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以方解石、海泡石为吸附剂,研究了Cd~(2+)初始浓度、吸附反应时间、温度、吸附剂添加剂量等不同影响因素对Cd~(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方解石、海泡石吸附性能均有影响,其中Cd~(2+)初始浓度对方解石、海泡石吸附Cd~(2+)的性能影响更为显著;Cd~(2+)初始浓度为20mg·L-1时,方解石、海泡石对Cd~(2+)去除率分别高达99.95%、99.81%,但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其去除率逐渐降低;方解石、海泡石对Cd~(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Langmuir等温吸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920、3.656mg·g~(-1)。  相似文献   

3.
针对受氨氮污染的地下水,制备了柏木屑和高岭土复合材料,研究其作为地下水修复可渗透性反应墙(PRB)吸附材料的吸附特性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在10 min后达到平衡,吸附量随着氨氮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大;二级吸附动力学能较好地反映柏木屑和高岭土复合材料对氨氮的吸附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改性鸡蛋壳吸附剂对废水中Ni~(2+)的吸附性能,通过对单因素试验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改性鸡蛋壳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的增大,Ni~(2+)的去除率不断上升;而随着鸡蛋壳煅烧温度的增加,Ni~(2+)的去除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煅烧温度为673 K时达到最大。通过对鸡蛋壳吸附Ni~(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发现,整个吸附过程很好地遵循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表明改性鸡蛋壳能高效去除废水中的Ni~(2+),在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吸附去除富营养化水中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粉煤灰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利用粉煤灰吸附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能够很好地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去除率最高达99.44%,但是粉煤灰的吸附作用受吸附时间、pH值以及废水的初始磷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铜渣法脱除锌电解液中的氯,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液酸度、铜渣用量、初始铜离子浓度和反应时间对除氯效果的影响,以优化除氯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溶液硫酸酸度10 g/L,反应温度60℃,铜渣3倍理论用量,溶液初始铜离子浓度1.5 g/L,反应时间1 h的优化条件下,溶液中氯离子脱除效果好,氯离子脱除率可达88%,溶液中氯离子含量降至74 mg/L,满足电解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处理废液中氨氮的新工艺——锰结核直接吸附。锰结核具有较强的吸氨能力,氨氮的吸附率与锰结核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有关。通过试验得出氨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2.60mg/g,氨氮吸附率随废液中氨氮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锰结核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现有固化剂在重金属污染土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中的不足,采用了新型固化剂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处理。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出试验,研究了初始铅污染浓度、污染土粒径、养护龄期对固化后污染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试样的强度随初始铅污染浓度、污染土粒径的增加而减少,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固化体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随初始铅污染浓度和养护龄期显著变化的规律,随着初始铅污染浓度增加,固化体抗压强度减小,破坏应变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变平缓,峰值不明显。随着养护龄期增加,峰值应变减小,固化体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后表现为下降段较陡;浸出浓度随污染土粒径、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降低,随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浸出浓度均远低于浸出安全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水中亚甲基蓝染料,考察p H值、温度、活性炭投加量、活性炭粒径以及溶液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水中亚甲基蓝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 H值为2.0~10.0范围内,溶液p H值越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越高;升高温度和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会提高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在实验条件下,70℃,1.5 g的活性炭处理效果佳;粒径越大,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越低,其中粒径0.15 mm的活性炭的脱色效率最好;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亚甲基蓝的脱色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法降解苯酚模拟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污泥法降解苯酚模拟废水的动力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法对苯酚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正常状态下,3h内COD去除率迭90%以上。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不同污泥浓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1相差不大,提高苯酚初始浓度K1亦增大。pH值在4.8-9.1范围内,活性污泥保持良好的降解性能,pH值过大或过小时,微生物均受到抑制。在15-35℃,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求得温度系数θ为1.054。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锈钢尾渣、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不锈钢尾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浇注法制备以透辉石、硅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工艺,并通过软熔区间测定、热分析、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微晶玻璃的熔化温度、晶化温度及晶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以不锈钢尾渣为主要原料,用浇注法制备微晶玻璃是完全可行的,为不锈钢尾渣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热轧浊循环水钢渣吸附-陶粒过滤除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铁厂热轧车间浊循环水中的油类物质的去除问题,采用钢渣吸附一陶粒过滤法进行处理,经吸附过滤后.出水油类能够降到2mg/L以下,满足该厂热轧循环用水油含量≤10mg/L的要求。钢渣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置。该方法除油效果好,合理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蔗渣改性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蔗渣纤维素改性吸附剂对Cr(Ⅵ)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值和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3g、pH值1、吸附温度30℃、时间2h,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分别为1.7mg/g和99.8%。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由数据分析得到影响蔗渣改性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剂进行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蔗渣改性吸附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钢渣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每年钢渣产量近1亿t,因体积不稳定、磷、硫杂质含量高、磨细能耗大等原因,目前利用渠道狭窄,综合利用率较低。介绍了钢渣热态处理、冷态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国内外进展,认为钢渣处理和利用应跳出消纳处置的常规模式,形成融环保、节能、资源化于一体的技术。未来钢渣处理和综合利用方向,应围绕短流程清洁化处理工艺、高效节能粉磨、钢渣稳定化、熔渣干式粒化、熔渣直接产品化和冶金回用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炉下渣铁的理化性能分析,结合转炉提钒的工艺要求,将高炉下渣铁用作转炉提钒冷却剂。结果表明,下渣铁作提钒冷却剂用于提钒生产,技术上可行。在下渣铁用量为22.1 kg/t铁条件下,半钢多增硫3 ppm。因此,控制好下渣铁中高炉渣带有量,对半钢增硫至关重要。否则,下渣铁的使用将对品种钢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物理活化方法对钢渣、矿渣及粉煤灰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物理活化方法对钢渣、矿渣、粉煤灰的细度及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矿渣、粉煤灰易磨性好,碳钢渣较难磨细,不锈钢渣在粉磨过程中易团聚,需要分散才能继续提高其比表面积;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钢渣、矿渣及粉煤灰活性在前2小时,活性的增加幅度较大;矿渣、粉煤灰活性较好,不锈钢渣和碳钢渣的活性很低;在不锈钢渣中复掺矿渣和粉煤灰可改善活性,提高钢渣粉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攀钢钢渣加工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攀钢通过采用钢渣坑扩容热焖工艺、钢渣生产线改造和钢渣坑挡墙建设,使钢渣粉化率达到92%,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炼铁、建筑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粉煤灰和矿渣粉为原材料制备地聚合物混凝土,研究矿渣粉掺量和不同配比碱激发剂对于地聚合物混凝土坍落度、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且通过3种不同的养护方式,探究养护温度及湿度对于地聚合物混凝土表观性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矿渣粉掺量的提高,地聚合物混凝土强度增加,而凝结时间大幅度缩短;提高碱激发剂中水玻璃的掺量将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凝结时间,而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高养护的湿度可有效地抑制地聚合物的泛碱现象,并取得较高的后期强度;提高养护温度可使地聚合物取得较高的早期强度,但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研究表明当矿渣粉掺量为胶材的30%,碱激发剂中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比值为1.5:1时,可制备在常温下即可硬化并取得较高强度的地聚合物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碳素尾渣的粒度分布、可磨性和掺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粒度逐渐变细,粒度≤150目的比例逐渐升高,粉磨时间由60 s升到100多s过程粒度变化比较明显,由100 s升到140 s粒度变化不明显.与其它原料(如高炉水渣)相比,碳钢渣较难磨细.将水渣超细粉、钢渣粉配入混凝土后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钢渣粉可替代部分水泥,随着钢渣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性粉煤灰对一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去除污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0min后改性粉煤灰吸附过程基本完成,其pH值范围与实际污水相符,改性粉煤灰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40g,L,对较低COD浓度的生活污水去除效果较好,其出水的CODCr、总磷和氨氮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