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勇  刘津  许云 《企业活力》2014,(3):154-160
2012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提升格局呈现出与经济水平顺向发展态势,区域城镇化水平差距拉大,区域城镇化质量明显恶化;区域城镇化水平继续呈"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变化是东部与平均之比略降、中部略升、西部未变;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基本协调,两者之比依然是"东西部高、中部低",变化是都有所扩大,东部幅度最大。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城镇化进程将启稳回升,各地区城镇化提升幅度将超过上年;区域城镇化水平将继续保持协调收敛态势;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性将继续改善。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几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镇化的区域差异性,选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化和市场化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整体样本来看,城镇化对CO2排放具有正向作用,但城镇化与CO2排放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对CO2排放具有不同的影响,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对CO2排放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对CO2排放有显著影响;市场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呈现负向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拉低城镇化导致的CO2排放水平。同时,研究还发现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对CO2排放的影响不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城镇化与CO2排放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中等程度市场化地区的城镇化对CO2排放存在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城镇化对CO2排放存在负向作用。研究还发现,只有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市场化才对CO2排放发挥明显的负向作用。而市场化相对较低的地区,市场化对CO2排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来自我国2005~2010年1462个县(市)的面板数据,以反映城镇化本质特征的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两个指标衡量城镇化水平,从全国和三大地带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我国县城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县域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中部、西部人口城镇化都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东部地区正向不显著;西部地区非农就业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中部地区与其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却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区际差异性,要求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确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描述的方式,构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测度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进而测算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最后指出了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及促进协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要健康发展,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典型国家小城镇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对我国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进的DEA-IDEA模型定量地测度我国2011年农产品物流效率水平,并对各省、市、自治区农产品物流效率差异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传统模型测量结果显示,2011年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在三大地区中最低。使用改进后DEA模型(IDEA模型)后,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差异却有所减少。除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外,全国大部分区域已不适合继续扩大农产品物流规模。同时发现农产品物流业从业人数和农产品物流总额是影响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玲 《物流技术》2014,(21):288-291
以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进的DEA-IDEA模型定量地测度我国2011年农产品物流效率水平,并对各省、市、自治区农产品物流效率差异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传统模型测量结果显示,2011年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在三大地区中最低。使用改进后DEA模型(IDEA模型)后,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差异却有所减少。除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外,全国大部分区域已不适合继续扩大农产品物流规模。同时发现农产品物流业从业人数和农产品物流总额是影响农产品物流技术效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建  清张  燕华 《企业活力》2014,(3):57-63
不同尺度的空间经济一体化是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利益格局的?解释不同尺度空间经济一体化内在机制的分析框架表明,同时推进区域内部和外部经济一体化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在内部市场分割的前提下,深化与东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可以在短期内缩小中部6省间以及与东部地区间经济差距,但是此政策效果会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逐渐失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同时加强中部地区6省间合作力度,形成复合式开放策略,并将其转变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利益格局平衡的长期开放方针。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重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质量的综合水平及其空间特征,基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视角构建了面板门槛模型,以检验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的门槛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省市城市化质量总体上逐步提高,但省域差异呈现出"四降四升"的双W型波动变化趋势。城市化质量省际间存在空间集聚分布格局,但异质性有所增强。冷热点空间格局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规律,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质量具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和收入差距则抑制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首先以全国各省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碳排放的整体作用方向,然后利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大;就不同省份而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均会使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发生变化,且相对而言,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论的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总结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同意见 ,对占主流的“滞后发展”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 ,指出其存在方法论的缺陷。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相适应的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有别的特征 ,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中的结构出现偏差的结果 ;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的改善着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存在着东中西部递减的空间格局,并且东中西部及各省区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正在不断减小;城市化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与区划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理章  张一 《城市问题》2012,(9):9-11,63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中国"论也逐渐受到了学界的关注。认为作为研究对象,"城市中国"是个需要慎重对待的观点。鉴于我国城市化的现状,认为"城市中国"仍是一个美好的远景。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1990年以来我国各省(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速度差异的基础上,按城镇化进程特征将各省(区)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1990年-2005年各类型省(区)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省(区)的影响作用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就业比重对各类省(区)城镇化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对外贸易规模仅对城镇化水平高的两类省(区)的城镇化影响显著,但是推动作用比较小;教育水平对城镇化水平较低的两类省(区)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任建明  孙晖 《城市问题》2006,(3):15-19,38
以北京市为例,分别用考虑当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模型、考虑滞后因素的PDL模型、考虑极限上值的Lo-gistic模型,预测其2004年-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在比较三种模型特点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不同省域进行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外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进展,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6-2007年间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7年间,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土地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增长约15%;与全国范围内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不同,广东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DEA方法构建评价城市增长绩效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我国34个城市1992~2008年间城市增长的静态和动态绩效.根据非参数统计假设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008年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静态增长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西部、中部与东部地区均存在显著差异.从1992~2008年,我...  相似文献   

20.
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当高.但是,它的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属于过度城市化模式.20世纪30年代之前,巴西主要依靠外来移民推动其城市化进程,属于无工业化的城市化;之后,工业化起步,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巴西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区域不平衡和过度城市化、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问题.研究巴西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