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产业辐射研究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产业发展、煤炭产业多元化战略实施需以煤炭产业辐射为依据;煤炭企业所在城镇或地区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要以煤炭产生辐射为依据;煤炭产业研究、煤炭循环经济研究需以煤炭产业辐射为依据。煤炭产业辐射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煤炭产业辐射主要研究哪些内容?结合煤炭特点、相关理论及实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同时,煤矸石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基于准格尔矿区煤矸石的组成和热值特点,重点介绍了煤矸石发电一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循环经济产业链作为煤矸石主要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工业》2008,(6):82-83
义煤集团跃进煤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区南部,陇海铁路横穿矿区,北与310国道及连霍高速公路毗邻,交通十分便利。 跃进煤矿始建于1958年,是义煤集团公司骨干矿井之一。现核定生产能力150万吨,属国家二级企业。所产原煤为长焰煤,含硫量低,适用于动力发电及其他工业用煤。50年来,跃进煤矿坚持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不仅原煤产量连年攀升,而且产业链也不断地延伸,现已发展成为煤电联营,热电联供、煤灰制砖的环保型经营企业,构成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以来,循环经济逐渐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如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煤炭生产,建立循环经济型矿区,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方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煤炭工业坚持深化行业改革,坚持推进煤炭科技进步,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煤炭需求超常增长,煤炭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稳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  相似文献   

6.
试论资源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清 《煤炭经济研究》2005,(4):22-23,30
在2005年3月5~1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这说明,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的约束等突出问题,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为推动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方法,本刊与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特举办“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型征文活动。本期的专题探讨即在此基础上,精心策划,挑选此类文章,推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春去冬来,五年光阴弹指一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应运而生。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跻身全国大型煤炭企业行列,一个现代化的矿区巍然屹立在陕北黄土高原。“十一五”期间,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打造“三创六型”矿区,建设西部窜一企业。  相似文献   

8.
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链接”的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出“煤炭产业集中化、非煤产业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以煤炭生产为主的“煤、电、建”三位一体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工业》2008,(11):I0002-I0003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50余年开采和经营历史的大型企业集团,系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全国工业企业500强、国家一级大型企业、河南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之一。目前,鹤壁矿区和荥巩矿区煤炭地质储量80亿吨,可彩储量38亿吨,拥有10对生产矿井、1对年设计能力180万吨和2对年设计能力60万吨的在建矿井,另有2×135MW循环经济热电厂和2×600MW火电厂及在建的年产60万吨甲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煤炭经济研究》2010,(7):I0010-I0011
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公司涉足煤炭、发电、铝业、煤化工、铁路、港口六个产业,是以煤为基础,电为核心,有色金属、铁路、港口等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型现代化能源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1.
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控股管理,是集原煤、洗精煤、矸石制砖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企业,是全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年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入洗能力120万吨,年生产矸石砖3600万块。矿井有两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综掘工作面,采用轻型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使用大倾角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为中国企业500强(第237位)、全国煤炭企业百强(第19位)、铁道部确定的百家运输大客户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50强之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到2010年煤炭产销超过5000万吨的重点企业,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铁法煤业集团(以下简称"铁煤集团")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经过近10年的改革创新,铁煤集团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瓦斯以及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地等资源,通过研发、引进、应用先进的资源勘探技术、薄煤层开采技术、"三下"采煤技术、难采煤层地下气化技术等,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以开发煤炭及煤层气资源为基础,发展电力、煤化工、煤层气产业,构建铁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主链,提高资源利用价值,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附加值;通过对产业主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炉渣、废水等废弃物的利用,发展煤矸石电厂、粉煤灰造纸、建材产业,形成了与产业主链相衔接的若干辅链,构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推行清洁生产,建立起了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工业》2010,(9):I0002-I0003
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8月5日正式挂牌运作,是一家拥有煤炭生产、煤矿机械制造与加工、玻璃纤维,发电供暖.建筑建材等多个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控股管理,是集原煤、洗精煤、矸石制砖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企业,现有职工1641名,年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入洗能力90万吨,年生产矸石砖3600万块,煤种为贫瘦煤.  相似文献   

16.
正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发电、铁路运输、循环经济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神华集团发展战略,以"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开发利用能源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准格尔区域煤、电、路、循环经济一体化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承担央企社会责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来,公司累计生产商品煤1.77亿吨.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2.73亿元,累计上缴税费121.85亿元。  相似文献   

17.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煤炭企业单向线性经济,对煤炭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投入、资源化以及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直至达到“零排放”的经济模式。相对于循环经济体系而言,社会是个大循环,煤炭矿区是个中循环,煤炭企业是个小循环。在市场经济与国家政策导向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综合利用的煤炭矿区生态产业链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及我国煤炭资源形势,详细分析总结了我国在煤炭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煤炭行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及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矿区生态产业链,并分析了煤炭矿区产业链的优点。最后构建了一个煤炭矿区生态产业链,并分析了构建煤炭矿区产业链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治理规划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并研究如何开展矿区分区建设与布局,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不会改变。而燃煤电站排放的有害气体则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用高新技术提高燃煤发电技术水平。世界上已经开发应用的洁净煤发电技术,特别是循环流化床技术,可以快速提高燃煤发电技术水平,我国应当加快发展,迅速推广。一、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是电源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电源结构主要取决于一次能源结构,而电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取决于发电技术。我国煤炭资源约1100亿吨,占世界煤炭总资源的11%。长期以来,煤炭占国内总能源生产、消费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