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佳 《西南金融》2020,(4):55-64
分拆上市作为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市场化并购重组的重要手段,在境外市场被广泛运用,但A股市场的分拆案例相对较少。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在境内上市奠定了政策基础。由于我国分拆上市制度还刚刚起步,仍需在加强监管、完善配套制度、确立有关业务规则等方面开展持续研究。为厘清成熟市场分拆上市的实践,本文重点研究美国和中国香港市场,对其分拆上市的相关规则、有益经验以及最新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后续细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段亚林 《深交所》2005,(5):30-33
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视股份)系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同方)为主要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于2000年12月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由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为期一年的上市辅导,正在申请在境内分拆上市。公司表示,尽管其分拆上市第一选择是在境内,但由于已经拖延3年以上,如果还是不行将考虑分拆至香港上市。本案例着重分析其境内分拆上市的可行性、意义及政策障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里,分拆上市成为股市关注的热门话题。证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而同方股份等公司也积极响应,拟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主板公司为什么要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在目前创业板估值明显偏高的情况下,不排除分拆上市是以最大化圈钱为目的。因此,在现阶段,监管部门对分拆上市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分拆上市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上市公司对收缩性资产重组方式的分拆上市需求的日渐强烈,分拆上市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数据环境,国外有关分拆上市的研究在二十多年来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从分拆上市的内涵、分拆上市与其他几种收缩重组方式的区别以及分拆上市研究的主要视角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分拆上市越来越成为我国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经济动机和分拆上市的市场表现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发展路径,并以东北高速的案例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两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分拆上市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已成为许多企业高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在中国,随着青岛天桥和同仁堂分别分拆青岛环宇和同仁堂科技在中国香港创业板上市,分拆上市也逐步成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新的投资热点。文章就分拆上市的相关财务效应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分拆上市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已成为许多企业高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在中国,随着青岛天桥和同仁堂分别分拆青岛环宇和同仁堂科技在中国香港创业板上市,分拆上市也逐步成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新的投资热点。文章就分拆上市的相关财务效应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可行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方案主要包括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等。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各有优劣,前者可以确保国有银行的完整性,后者则有利于解决政企分开、减轻股票市场面临的压力等。综合分析,分拆上市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从投资者预期与公司专业化经营两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短期股价效应,并以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中国发布分拆预案或筹备公告的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超额收益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分拆上市公告会在事件日附近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异常收益率,但该效应持续时间较短;母公司信息披露越多且分拆上市确定性越强,异常收益率会有越好的表现;当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属不同的行业进行分拆时,会有更高的异常收益率;当子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时,会有更高的异常收益率。上市公司应充分权衡分拆上市的利弊,以分拆上市的动因与绩效为导向,科学有效地分拆;监管层应加大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分拆上市相关法规,科学指引上市公司分拆。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6,(8)
本文系统分析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时机选择与市场反应的关系。首先,介绍分拆上市的三个经典理论:信息不对称假说、资产剥离价值假说和期权理论。随后,基于电能实力分拆港灯上市进行案例分析,同时,辅以另两个采用类似时机选择策略的往年案例加以补充说明分拆效果。最后,得出结论 :在市场高位时进行分拆会带来较为正面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11.
"整体上市"是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通过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比较,阐明了整体上市的优势。论述了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期对中国企业的整体上市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温丽君 《证券导刊》2009,(21):18-19
目前的基本面并不足以支撑权重股大幅上涨,权重股近期的异动不排除是一个加速赶顶的过程,投资者对此仍然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注意防范中期调整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赵亚辉  周博 《新会计》2024,(2):21-24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分析威高股份分拆上市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威高骨科分拆上市的动因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价值重估、满足融资需求、实现业务聚焦、强化管理层激励和提高企业知名度;经济后果方面,威高骨科分拆上市后提升了企业价值,拓宽了融资渠道,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巩固了发展基础,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威高骨科分拆上市成功案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了解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上市的过程,并运用专业知识分别对两家公司分拆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分拆上市对康恩贝和佐力药业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现状,并以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中航投资为例,对比了分拆上市、母子公司共同上市、整体上市三种上市方式的利弊,本文认为整体上市是促进金融控股集团发展、发挥多牌照协同效应的最佳方式。最后,本文分析了金融控股集团整体上市的各种模式,提出了在现行上市监管政策下可行的四种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09,(42):20-20
综合海外市场股指期货推出时的经验,我们发现统一规律:股指期货上市前涨,上市后跌,但股市长期运行趋势不变,权重股在推出前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7.
朱慧玲 《证券导刊》2008,(36):80-80
近期A股消息面暖风频吹为反弹行情的延伸助了一臂之力,权重股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只要权重股的大旗不倒,市场仍有望继续震荡盘升。短线市场经过反复的震荡洗筹后,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支持股指继续反弹。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丽娟  杨充 《上海金融》2002,(10):15-17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而上市模式更是倍受关注,本文从我国股市的承受能力,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等方面出发,对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联合上市、买壳上市四种上市模式作了细致的利弊分析。通过权衡利率,作者认为机构分拆上市是目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方案,而买壳上市也是一个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发行价只有2.75元的中国国航成为首只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大盘权重股,也就是从那时起股市进入了"牛市"的上升通道。时隔两年随着大盘迭创新低,A股市场又出现了"破发"的大盘权重股,不仅仅是一只,而是一个“破发”的热潮。  相似文献   

20.
大企业比重决定证券市场质量  在此 ,我们先得给“整体上市”的含义下一个界定 :整体上市既是相对分拆上市而言的 ,也是相对平常整体上市(如建行、中行计划中的整体上市 )而言的 ,是特指一家集团公司先合并子公司 ,再公开发行新股 ,最终实现集团资产总体上市的“整体上市”(如TCL集团 )。可以说 ,以往那种分拆上市的模式 ,是当时市场背景的产物 ,如上市额度有限 ,证券市场的容量不够大及资金不足等 ,它对当时市场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这种分拆上市也为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如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恶性贷款担保与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