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3个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产业结构偏离为负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产业结构偏离为正值、竞争力偏离份额为正值2种类型;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植战略优势产业,应成为今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0年~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和产业竞争力两个方面对兵团的产业结构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兵团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兵团的经济增长以一、三产业为主,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中区位因素起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兵团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总量增长,而质量上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产业结构效益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内涵,运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模型、核密度估计以及计量分析模型等,对2000—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并且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五大海洋经济区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沿海11个省(区、市)中,广东、上海、辽宁和海南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3)我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与海洋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海洋行政管理力度、资源利用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科技支撑能力、环境保护能力的关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京九铁路作为贯通我国南北的第二条大动脉,为沿线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将极大地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一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的经济增长带。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京九铁路沿线地区在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会三分天下有其一。 阜阳作为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同时有淮阜、漯阜、濉阜等线分别与京沪、京广、陇海等铁路大动脉接轨,从而把阜阳与环渤海经济区、华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华南经济区融为一体,并且经铁路可直达上海港、连云港、香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这种明显的区位  相似文献   

5.
淮海经济区处在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但属于“经济低谷”.本文在阐述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淮海经济区统筹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淮海经济区统筹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通过改进后的区位商对环渤海区域的海洋产业集群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明确海洋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借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依存关系。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增长,而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同样对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且随着海洋产业集群的形成,两者之间的推动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三大地区和各地级市2000 ̄2005年间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各地产业结构和区位两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以此为依据分别将13个地级市划分为3类;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和区位两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呈现明显的由南到北逐渐递减的地域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滨州土地资源利用面临何种形势?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自此,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鲁北平原,北临渤海湾,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接合部,特别是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土地开发利用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量增加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2003-2012年云南省及各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动趋势,确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分析了云南省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相对变化演进过程,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云南各州市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促进云南经济增长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广东林业产业发展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同期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参照,将广东林业产业在研究期限内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评价广东林业产业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为科学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全国、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3个不同的区域尺度,运用区位熵法对徐州都市圈8个城市的功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徐州都市圈的主要城市在功能结构上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且层次较低、城市中心性不强和外向型经济薄弱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增强城市间水平联系和互补性、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强化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功能、促进首位城市升级等相应的地位重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资源型城市再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转型的测度,探讨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管理理念、立法规制。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实现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营战略与路径。因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和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产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课题已经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方法:空间密度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根据自然禀赋、集聚经济和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更偏向于依赖初始禀赋;在当前的产业集聚初步阶段,产业多样性比专业化更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成本降低、消费多样性和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开放政策呈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但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地域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差异性很大;以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合理配置城市土地开发的功能结构、完善区域内外部交通系统、引导人口与人才集聚、深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等方面 为引导方向的城市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制度和战略创新,将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资源性城市是依托煤炭资源建立起来的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煤炭资源的可耗竭性 ,因此该类城市必然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煤炭资源性城市的特殊性 ,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调整其生产能力结构。目标是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建立新的主导产业 ,实现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矿业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目前大都面临着矿竭城衰和产业转型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矿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大多数矿业城市都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城市建设滞后、再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矿业城市应建立社会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做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发展循环经济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姜翔程  孙雪 《水利经济》2021,39(1):47-53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污染问题。基于2010—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工业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城市工业污染程度,再利用LMDI乘法模型将工业污染综合指数驱动效应分解成经济规模效应、经济结构效应、治污投入强度效应和治污投入效率效应,最后计算各城市工业污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工业污染综合指数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2010—2017年差异正在逐步增大;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是促使工业污染综合指数增长的首要和次要因素,治污投入效率效应和治污投入强度效应分别是抑制工业污染综合指数增长的首要和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济南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节点规模的系统性指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等,结合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分形理论,明确济南都市圈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与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的规模等级差异体现出交通指向性;城市规模分布集中,高位次城市规模不是很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城市的综合得分分布比较均匀。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济南、淄博为核心双星状,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体现出经济链强度分布差异程度较大的特点。最后,为优化济南都市圈,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是因矿产资源开采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生存和发展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关系非常密切。城因矿而兴,因矿而衰。在我国426座矿业城镇中,已有12%的面临“矿竭城衰”问题,这些城市如果能够依靠现代技术,积极挖掘资源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拓展城市功能,完全有可能走出“矿竭城衰”的困境,并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发展。如果这些城市的转型发展成功了,必将对其他矿业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