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就业演变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15年我国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制造业作为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否会延续1995-2000年问产出高增长、就业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态势?通过国际比较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未来5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会快速上升,于2009年将达到11435万人,然后在2010年左右出现一个趋势性下降的拐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鲍莫尔的成本病说起,建立了一个多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通过模型推导出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的决定因素,然后利用协整方程解释了我国各产业间劳动力流动的机理和结构偏离问题。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的是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引起各产业就业份额减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导致第一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的降低和二、三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上升。第三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的增长最快。资本劳动比的增长对就业份额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资本劳动比每增加1%,将会使第二产业就业份额下降约0.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面临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绿色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尤其是绿色产业的崛起,已表现出吸纳更多劳动力的潜力,同时能够促进劳动者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本研究采用2000-2010年绿色产业数据,与我国第一、第二产业进行相应比较分析,从产业产值就业弹性的角度,分析绿色产业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研究显示,绿色产业产值就业弹性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表现出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外国直接投资( FDI)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程度如何?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就业者的影响又如何?利用1989_2010年地市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分行业分地区分时期研究了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就业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相当于投资和消费推动就业增长的11.3%_29%,但FDI对中国就业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并且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影响存在差异。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FDI对就业的影响明显不同。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下,仍应积极引进FDI来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黄静 《环境经济》2012,(5):50-51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优化经济结构、缓解环境压力、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增长率在15%~20%之间,2010年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到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对促进就业起重要作用,而就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建立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教育经费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衡量标准,对陕西省1996—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计算得出基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春宇 《技术经济》2009,28(3):75-80
分析了1978—2007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状况,分别计算了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运用VAR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对黑龙江省就业的动态影响。就业产值弹性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其就业具有推动作用。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是黑龙江省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及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正向调整对就业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期较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1995—2010年三次人口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演变及经济合理性。结果表明,1995—2010年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数量上呈现出规模趋大,流入流出分布均呈空间极化和时间惯性,典型流入省区的流出增幅趋大,流动重心北移等特征。结构演变则表现为省际流动劳动力年龄分布趋于集中,纵比中年化与横比年轻化并存、受教育水平趋高但增幅趋小、经济型流动为主且日趋明显、中西部短期化流动倾向增强,东部和东北部则渐趋长期化、就业集中于二三次产业,且东部更趋向集中等。计量结果显示,1995—2010年的省际劳动力流动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缩小省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具备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外资并购视角研究外资所有权对劳动力就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并购对企业内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有限,对产业内的间接就业效应却非常显著。外资只有并购劳动力规模较小的企业才会产生直接的就业创造,但是外资并购会带来较大规模的产业内溢出,通过促进本土竞争企业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就业吸收能力。外资并购的间接就业效应与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大小正相关,并且会在短期内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辛华 《经贸实践》2011,(6):56-57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国产电视动画总量超过22万分钟,与1993--2003年期间年均4200分钟产量相比,跃升50倍.产业繁荣理应带来对人才需求的极度增长,但最新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动漫专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就业弹性变化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来看,WTO对就业的影响在方向上和目前就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一致,这就决定了入世对就业不会造成净负面影响,但分三次产业来看,入世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是受入世影响和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但农业因此而损失的就业机会中相当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极小一部分,约占0.7-1%左右,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收入而不是就业上;入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有正有负,这要依具体工业待业特点而定,但增减相抵,入世对工业就业仍然具有增加效应;最后,入世将大大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是中国入世最大的收益者。  相似文献   

12.
正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10年左右的周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需要达到1.5亿到两亿人。城乡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竞争正在趋于激化。大中型城市将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就业岗位正在成为国际竞争中最稀缺的资源。就业优先应当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取向。劳动力市场发育要优先于其他要素的市场发育,就业岗位增加要优先于社会收入水平提高。就业政策的重点是要防止供求不平衡导致交易价格被压低到供给成本之下,同时保证有限的就业机会优先分配给最优秀、最有效率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孙锐  赵坤 《技术经济》2008,27(10):48-52
本文首先分析1985--2003年福建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三次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与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调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及产业就业规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dynamics in terms of firm entry, market turbulence and employment growth. Do entry of firms, the composition of industry dynamics (net entry) and market turbulence (entry and exit) influence industrial employment growth?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unique data for 42 disaggregated Swedish industrial sectors during the period 1997–2001.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entering firms, net entry and market turbulence may differ significantly across industries. A quantile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in order to detect industrial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to industrial employment growth.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on the one hand, firm entry and market turbulenc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 for fast growing industries and that the effect is larger for high growth indust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osition of industry dynamics in terms of net entry rates has a more dispersed effect across all industries, even though the effect of net entry is larger for high growth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energy taxation on the Austrian economy.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with a linked input-output macromodel.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an energy tax on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the rate of inflation (change i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budget deficit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will be explained, as well as the sectoral impact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6.
王鹏  陆浩然 《经济前沿》2013,4(5):46-54
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选取2001—2010年间我国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数据,分别考察了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出口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企业研发等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仅对中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具有负的影响,而出口主导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对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就业技能结构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深化程度的增加将降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的占比,而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加强将明显提升制造业的就业技能结构。  相似文献   

17.
叶初初  冯邦彦 《经济前沿》2012,3(2):114-121
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区差异,而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探讨很少有基于一省或一区的研究。文章结合广东2005-2009年14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数据,用Pooled EGLS方法发掘提升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途径。结果显示,行业规模、工资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有正向作用,行业垄断程度则起负向作用,而行业劳动密集程度对该份额的拉动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广东应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着重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Pi-Fem Hsu 《Applied economics》2013,45(17):2279-2293
This empirical study explores the sources of employment fluctuations in Taiwan'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over the period 1978 to 2004. The quarterly growth rates of employment in nine industries and four regions are modelled with a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and the employment shocks are measured by VAR residuals. The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VAR residuals is decomposed using system estimation method that selects the parameters to make the error model close to the covariance matrix and, in turn,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as well as industry-specific and region-specific shock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dustry-specific shocks account for the major fluctuations in industries and regions. On average, about 83.95% of an industry's cyclical variations and 56.28% of the volatility in a region may be attributed to industry-specific shocks. National shocks account for little employment volatility in industries. Only the finance and personal service industrie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national shocks.  相似文献   

19.
王忠 《生产力研究》2007,(7):75-76,145
文章认为虽然我国目前人口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城镇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第二、三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转变与提高城市化政策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苏艳 《经济前沿》2010,(6):5-13
经济转型需要生产和就业结构的根本改变。生产率提高带来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这种优化配置的出现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其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数据采用份额转换方法测定了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生产率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变化,然后,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出口等因素对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其中出口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中、高技术的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中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